正文

如何看待毛泽东对《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修改 (2)

党史热点面对面 作者:石仲泉


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在决定提前开展整风运动时,认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和建国以来各方面的伟大成就,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崇高威望,尽管有些地方也出现闹事,人民内部矛盾越来越突出,但不会发生像匈牙利事件那样的严重情况。既然在八大已决定开展整风运动,那么晚整风不如早整风,因此将原定于明、后年进行的整风运动作了提前安排。但是,5月上旬以来一个月的整风鸣放,出现的那么多偏激乃至错误的言论——对党的领导、对社会主义制度、对党的内外重大方针政策、对建国以来的历次政治运动等根本问题的否定性倾向,还有一些高校要求上街游行、扩大“闹事”势态的激烈情绪,乃是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始料未及的。此后,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国内政治形势的认识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在5月中旬开始写的、经过多次修改后于6月中旬作为党内文件印发的《事情正在起变化》那篇文章集中地反映出来。在该文中,毛泽东第一次提出“右派猖狂进攻”问题、“批判修正主义”问题、鉴别政治上真假善恶的标准问题——“主要看人们是否真正要社会主义和真正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这两条”。从那时起,党对右派进攻的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整风运动的主题即由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转向阶级斗争,由党内整风转向反击右派进攻。这个巨大的变化,对第二阶段修改《正处》讲话有重要影响。

毛泽东在对领导全党反击右派进攻作了部署之后,从5月24日起又对《正处》讲话进行修改。5月24日、25日、27日和6月9日这几天对稿子所作的修改都不小,特别是对第八节有较大修改。第二阶段的修改与前一阶段的修改之间中断了半月。这半个月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对政治形势的估计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认识还在进一步变化。这样,第二阶段的修改,除了继续润色文字、理顺逻辑、充实内容、调整段落、加强理论分析之外,主要是根据对变化了的形势估计改变原来的一些看法。一些重要修改,更多地体现了对于右派进攻所作的思考和开展反击右派进攻后的认识。整个修改到6月17日最后敲定,于19日通过《人民日报》等媒体公开发表。

◎ 对讲话稿和发表稿应作全面比较

毛泽东《正处》的6月正式发表稿与2月原始讲话稿,从文本研究的角度来说是两个版本。若对两稿的社会影响和历史作用进行评估,必须作全面的比较才能得出符合实际的科学结论。

毫无疑问,毛泽东《正处》的2月讲话稿,具有原生态的朴实性、生动性和鲜活性,以及讲演风格特有的亲和力与感召力。讲话的和谐旋律贯穿始终,聆听讲话如沐春风。这是人们赞美2月讲话稿之根本所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正处》2月讲话稿也一样。既然是原始讲话稿,不可避免地还有其论述的粗犷性、浅表性,阐述的个别重复性、欠准确性和不严谨性等。当然,这是次要的,但正是这方面的缺陷成为需要修改的根据。否则,讲话稿当即就发表了。因此,忽视这一方面是不应该的。

毛泽东对《正处》的修改,经历了两个阶段。就两个阶段的修改而言,主要是后一阶段的修改与原讲话稿相比对阶级斗争形势认识的反差较大。但作为6月发表稿来说,两个阶段的修改是一个完整的过程,第一阶段的修改只是全过程修改的一部分,那一阶段的修改稿属于过程稿性质。对6月发表稿与2月讲话稿作比较研究,必须将两个阶段的修改连在一起作通盘的考察。对这两个稿子的情况,需要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方面,6月发表稿的理论高度、论述深度和内容的完善程度要强于2月讲话稿,实现了由一篇生动讲话到严谨理论著作的升华;另一方面,6月发表稿增加的那些关于讲阶级斗争的论述确实与2月讲话稿的风格不那么协调与和谐。综合权衡这两个方面,如果说前一方面既在画龙,又在点睛,那么,前者的画龙点睛之功是基本的、主要的。后者属于画蛇添足之失,是次要的、第二位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