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顶层设计(4)

后人口转变迎来新改革机遇 作者:田雪原


国家统计局人口统计司编《中国人口统计年鉴1988》,中国展望出版社1988年版,第198页。2013年数据系国家统计局2014年1月20日发布,参见国家统计局网站,2014年1月20日。不难看出,由于这五个阶段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呈现高低起伏的不同变动,从而形成参差不齐的年龄结构,进而对未来人口老龄化高低带来很不规则的影响,表现出阶段和累进的性质。其中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中最为庞大的部分,当属1962~1973年第二次生育高潮期间出生的大量人口,扣除死亡至今尚存3亿左右,这是包括人口老龄化在内中国人口变动最值得关注的人口组群。这3亿左右人口组群于1977~1988年进入15岁以上成年人口,其中绝大多数于1980~1991年成长为正常的劳动力,对就业形成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开始了劳动年龄人口所占比例高、老少被抚养人口之和所占比例低的人口年龄结构变动的“黄金时代”,成为可以获取“人口盈利”和“人口红利”并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最佳时期。按照全国城乡合计妇女年龄别生育率峰值24岁计算,1986~1997年通过生育旺盛期,本该有一个生育高潮出现,但是由于继续加强人口控制和贯彻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践中并没有出现持续长达10多年的生育高潮,而仅仅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略微有所表现。其对老龄化进程的影响是,当这部分3亿组群人口未过渡到65岁之前,人口老龄化不会过于严重;而当这部分庞大人口组群过渡到老年之后,老龄化“汛期”严重阶段就到来了,使人口老龄化如同人口城市化一样,呈现S曲线阶段性推进的特点。

第一阶段2000~2020年为S曲线底部,老龄化缓慢攀升阶段。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可由6 96%上升到12 04%,升高5 08个百分点,年平均升高0 25个百分点。

第二阶段2020~2040年为S曲线挺起中部,老龄化加速上升阶段。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可由12 04%上升到21 96%,升高9 92个百分点,年平均升高0 5个百分点,增速比第一阶段提高1 0倍。

第三阶段2040~2050年为S曲线顶部,老龄化缓慢攀升后呈基本稳定态势。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可由21 96%上升到23 07%,升高1 11个百分点,年平均升高0 11个百分点,为三阶段中增长速度最低的一个阶段。2050年以后,虽然老年人口占比可能还有所上升,但是上升幅度极其有限,处于S曲线顶部徘徊震荡状态。

其三,老龄化在城乡和地域空间分布上不平衡。上述老龄化进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就全国总体而言的。然而,由于中国幅员辽阔,地理条件相差很大,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更为直接和更为重要的是以往人口出生、死亡自然变动差别较大,造成城乡之间、地域之间人口老龄化的明显差异。

老龄化城乡分布不平衡。20世纪80年代伊始,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跨入成年型,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例达到4 91%,接着开始向老年型过渡。然而这种过渡在城乡之间表现出某种差异:该年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由高至低排序依次为县占5 00%,市占4 68%,镇占4 21%,县(农村)老年人口占比要高一些,向老年型过渡的速度更快一些。1990年“四普”这一趋势延续下来,当年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上升到5 57%,县上升到5 64%,市上升到5 53%,镇上升到5 49%,由高至低排序依旧为县、市、镇,只是差距比“三普”时稍稍有所缩小。2000年“五普”提供的数据表明,全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上升到6 96%,县、市、镇之间的差距不但得以继续,而且有所扩大:县上升到7 74%,市上升到7 00%,镇上升到6 25%。1982年、1990年、2000年三次人口普查相比,县、市、镇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先是由1 00∶0 94∶0 84缩小到1 00∶0 98∶0 97;然后再扩大到1 00∶0 90∶0 81,县老年人口占比高出市镇的幅度增大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