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百里驱十五日(4)

毛泽东兵法 作者:柏桦


5月14日,毛泽东进一步发出命令:“方面军决定先消灭王金钰、公秉藩两师之敌,拟于后日(16日)从左向富田方向出击。”在这一总原则下,毛泽东还做出了具体的战斗部署:红三军团为左路军,令15日进至江头村附近宿营,严密断绝交通,16日经固坡向富田攻击前进;红三军为中路军,沿东固至中洞大道向桥头江一线攻击前进,占领有利地形,伏击敌公秉藩师;红四军(并六十四师)、红十二军为右路军,以四军担任第一梯队,十二军担任第二梯队,分两路抢占九寸岭和观音崖,正面迎击敌人;总司令部设在东固通中洞大道北侧的白云山上。

为了确保第一仗的胜利。毛泽东还亲自到红三军同黄公略军长一起,找当地群众了解道路情况。经多方调查,找到了一条极为隐蔽的小路。毛泽东当即决定,红三军主力不走大路,而改走小路前进,从沿大路进犯之敌侧翼实施攻击。这一改变,对于歼灭敌人第二十八师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毛泽东在战术上是很重视敌人的,而且用兵极精当仔细、一丝不苟。他针对敌方“稳扎稳打”的战术,特别强调了“调虎离山”之计,诱使敌军离开了坚固的工事,再行歼击。

5月16日破晓时分,敌军终于脱离了阵地,像蛇一样爬出洞来,在狭窄的山道中蠕动,队列前后达五六里长。毛泽东身着灰布军装,肩上斜背挎包和油纸伞,同身背竹叶斗笠的朱德在白云山指挥所指挥作战。

首先是红一方面军总部特务连与敌二十八师先头遭遇,阻止了该敌前进。午时,担任中路军的红三军沿小路进入中洞南侧,处于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突然向敌发起猛烈进攻,敌顿时乱作一团,惊呼:“你们是从天上飞下来的呀!”战至下午5点左右,敌二十八师大部被歼灭。敌师长公秉藩被地方赤卫队俘虏后蒙混逃脱。与此同时,右路红四军、红64师抢占了观音崖、九寸岭两个隘口,并追歼敌四十七师一个旅大部;担任左路军的红三军团,于16日午夜向富田之敌发起进攻,17日清晨轻松结束战斗,歼敌四十七师一个旅的大部。接着,红三军、红四军相继抵达富田。

首战告捷后,按照预定计划,毛泽东又指挥红军乘势由西向东横扫。从5月16日到31日,红军先后在东固、白沙、中村、广昌、建宁连打五个胜仗,行军作战七百华里,共歼敌部三万余众,缴枪两万余支,酣畅淋漓布下了一盘好棋,一举破了这第二次大“围剿”。

毛泽东说过:“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毛泽东在反第二次“围剿”中同时将游击战、运动战、歼灭战三种战法灵活自如地加以动用。

面对毛泽东一次又一次显示他的雄才大略,彭德怀无比佩服,把他比作诸葛亮,谦虚地说道:“我在这次战役中学到一些东西。毛泽东对战役部署,固然是异常细心地反复思考,力求无缺;对战术问题也是异常细心的,反复推敲,特别是不耻下问,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此役集中优势兵力,‘伤敌十指,不如断敌一指’,他对此运用得最熟练。”

蒋介石曾是那么气焰嚣张,口出狂言,自以为确定的“步步为营”的战术有多么了不起。然而顷刻之间,二十万大军全线败退。蒋介石气急败坏,跑到南昌召开高级军事会议。在会上,他骂以何应钦挂帅的部下无能,骂着骂着,不禁痛哭起来。

而毛泽东却满怀豪情写下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白云山头云欲立,

白云山下呼声急,

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

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

赣水苍茫闽山碧,

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

步步为营嗟何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