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1)

当尼克松遇上毛泽东 作者:【加】玛格雷特·麦克米兰


1972年2月的一个凛冽的早晨,尼克松步入毛泽东北京的书斋。随后,两人的对话,因翻译居间穿梭而滞碍,断断续续。两人虽非故旧,但彼此并不陌生,可想而知,两人对话的内容不出互表荣幸,互道恭维。尼克松、毛泽东提到他们共同的老朋友:远在台湾的蒋介石,以及促成这场会面有功的前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Yahya Khan)。两人稍微谈及两国同仇敌忾的苏联。他们还语带诙谐,出言调侃随尼克松同行的基辛格,但对话的气氛大体上是严肃的。

尼克松有意引出他念兹在兹的事,不过毛泽东却总是岔开话题,虚无缥缈地高谈他所谓的“哲学”问题。一小时过去了,毛泽东看看手表,示意已谈论得够久。再次客套一番后,尼克松便退出毛泽东的书斋。两人的发言内容均未超出对方意料,也没有获得重大结论。然而,这场对谈却是近几年来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尼克松总统与毛泽东主席都了然于胸,他们在1972年的那天创造了历史。他们两人深知,这次会晤乃至尼克松这整趟中国行的重要性,正是那悠远的寓意。尼克松毕竟是首位造访中国的美国总统,他的造访将终结两国长期孤立的互不承认状态。这是一场撼动“冷战”格局的大地震,突显东方集团不再顽固抗拒西方。

尼克松、毛泽东谈论的焦点之一是往事:特别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造成两国对峙的诸多事件和议题。他们还畅谈政治,提到尼克松遭自家阵营右派分子的掣肘,以及民主党人对他的共和党政府的围剿,但两人并未在“文化大革命”的问题上多费唇舌。尼克松像个纠缠不休的访客,一再尝试把对话拉回他所关切的议题,譬如,亚洲乃至全世界未来的权力平衡。毛泽东这位和蔼的东道主则不愿随尼克松的话题起舞,始终泛泛而谈。礼貌性的话别后,尼、毛都以为几天后两人将再次会晤。事实上,那次之后他们就没再见面了,直到尼克松二度造访中国才遂其所愿。

国际关系本就侧重条约、军备控制、经济架构、国际法院的仲裁、双边或多边协商,但也讲究身段姿态。互换使节、公开声明、官式访问攸关国家的自我认知及对他国的定位。尽管这场会晤本身,以及随后尼克松逗留中国的这一周,只是重新确认已事先协商的内容,不过双方也有意借由这次访问,彰显中美关系乃至亚洲与西方世界漫长且风波不断的关系,已迈入新的纪元。尼克松访问中国震撼了美国盟友,且让中国为数不多的友邦心生不快,苏联则忐忑难安。我们所要追索的正是其中的底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