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蔚为大观的武侠小说及侦探小说(1)

民国清流2:大师们的“战国”时代 作者:汪兆骞


通俗文学之武侠小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十里洋场,蔚为大观。

在现代通俗文学中,武侠小说是渊源最深远、读者最广泛的一种文本。鉴于武侠小说能开拓人们的想象,从中传递出与现实性有关的社会图景和人生的况味,特别是侠客能作为具有超世本领的入世力量惩恶扬善,著名科学家华罗庚就称“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1985年3月1日《光明日报》)。但多年来,武侠小说一直饱受雅文学的歧视,文学史家也对它持有偏见,视为不入流,排斥于文学殿堂之外。

韩非《五蠹》说:“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仗剑出游之武士侠客,周秦时即已出现在社会生活与政治、战争风云中。《史记·游侠列传》对侠客予以很高评价:

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先秦西汉之《庄子》《列子》《左传》《汉书》诸典籍中,都记有游侠、勇士之行迹;魏晋之《列异传》《搜神记》《世说新语》等书中,更多涉游侠。唐时之“传奇”故事,宋、元、明话本,演说武侠,更是绵延不绝,开武侠小说之先河。清时朝中重臣如纪昀都以文言笔记体写短篇武侠作品,至晚清,侠义小说日趋繁盛,《三侠五义》《儿女英雄传》《七剑十三侠》等纷纷亮相,武侠小说占去文坛的半壁江山。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新武侠小说以新的面孔姿态,充满活力地跃上文坛,在上海掀起足以让新小说望尘莫及的阅读潮流。其具有代表性的武侠小说作家有平江不肖生、顾明道、赵焕亭、还珠楼主、白羽、王度庐、郑证因等。

最早杀入武侠小说园地的是平江不肖生,其本名向恺然,湖南平江人。自幼习武,崇尚侠古之风,广交武术名家和民间侠义之士,怀有强烈民族意识。曾两度留学日本,返国后到上海落户,鬻文为生,以笔名“不肖生”自嘲。他的第一部作品,为《拳术讲义》,卖给《长沙日报》,筹得再赴日本的川资。

让他在文坛暴得大名的是《留东外史》,与武侠无涉。而是别出心裁地写一儇佻之徒留日学生的龌龊生活,在国内时“也不经商,也不求学,专一讲嫖经、谈食谱”,民国二次革命失败,亡命日本,过着“分赃起诉,或吃醋挥拳”的花天酒地、醉生梦死的生活。小说虽有一定的认识作用,而被猎奇者追捧,但其格调不高,难入大雅之堂。

平江不肖生一旦进入武侠小说疆域,他的才学、见识、心胸、灵魂,显露无遗。他的神怪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1923年起先在《红杂志》连载,后又在《红玫瑰》连载,大获好评。成书后,读者争相传阅,风靡全国,畅销东南亚。后被改为电影《火烧红莲寺》,大众争相观看,轰动各大城市。由于观众如云,电影《火烧红莲寺》不断续拍,一直续了十八集,创中国电影续拍数量之最,至今无与比肩者。

小说以湖南平江、浏阳两地民众争夺地盘发生械斗为背景,勾连出昆仑、崆峒两派剑侠冲突、大动干戈的江湖恩怨情仇故事。小说刻画了昆仑派的红姑、笑道人,崆峒派的甘瘸子、常德庆等众多人物,演绎了他们的不同性格和命运,谈不上个个鲜活,却各有奇特经历。然而作者并不专意呈现奇人怪事,而是通过奇特幻想,在世俗愿望与审美意象两方面显示出非凡的艺术魅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