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崔永元:“东邪”还是“东无邪”?(5)

有一种基因叫理想 作者:刘楠


柴静回忆2006年的小崔:

有次去部里开会,他晚来,众人面前,自自然然地说:“我的抑郁症……”

他那时正寄望于童年幻梦,一大屋子,都是老电影的剧照,他自己穿了各种各样的旧年代的衣服,扮戏中人。

柴静和他聊天,他谈的问题是——社会的良知的失去。缺少希望,缺少坚守的人,让人想要放弃……

那两年,有些东西像石头一样,死沉地压着他、逼着他。

那时的柴静,不知道怎样安慰他,只能对他说他不能放弃,“因为我们需要他。并不是因为他有名,或是幽默,而是他代表着我心中评论部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还有他身上的真诚,和绝不伪饰,有了这个,他才有勇气和智慧嘲弄那些可笑而巨大的东西。”

那时,崔永元的心理医生对记者说了一句:他要是没什么责任感,他的病就好了。崔永元开给自己的处方是:“我要是把那良心丢了,我的病就好了。”

心理医生说,你就干你喜欢的事儿吧。他从小喜欢历史,“假历史也倒背如流,高考能考96分”。他觉得,“一定要知道什么是真的”。

也许,他此后的种种的行动,都是一种不自觉的疗伤之旅吧。

2006年,《我的长征》治好了他的失眠。

他像是一个发现新大陆的孩子,兴奋转移了他的注意力。

行走在长征路上,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阳光照得他眼前冒金花,小崔还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冲动”。

他走着走着,掏出电话来,给很久不交往的朋友打电话,说起往昔的偏激,向人家道歉。弄得别人也挺感动的,马上飞来看他。

“两个大男人站在遵义市一个简易的招待所的大食堂前,在初秋温热的阳光下,你一句我一句的。这个中午,崔永元一碗面吃了两个小时。这是北京不可能有的感觉。因为在北京就能看五米远,在长征路上可以看很远。”

他对《三联生活周刊》记者王晓峰说:“平时活的状态像惊弓之鸟,我到菜市场买菜,认识我的可能会故意抬价,不认识我的可能也看出来我没有什么买菜的经验,琢磨怎么黑我,然后我跟他们一吵起来,小报记者就会把它无限放大,然后趁机侮辱我一番。但是在长征路上,突然放松了。”

我在评论部内刊上,读到了小崔写得最长的文章,上万字的《长征——边走边想,是幸福的》,这正是他在《我的长征》阶段写的。

这个系列文章包括《从标语说开去》、《细节与历史》、《1935?牺牲》、《你的样子》等,粒粒饱满,情深意切。

他记录红军们贴的可爱标语:“欢迎白军兄弟拖枪过来当红军”,文中评点:“我觉得这个‘拖’字相当传神。”

其中,我最喜欢的文章,是他感怀瞿秋白的文章《1935?牺牲》。

他说,瞿秋白就义前的两万言遗书《多余的话》,他最喜欢的一个版本最后一句话是:“中国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他描述,瞿秋白在送老婆的金别针上亲自刻上:“赠我生命的伴侣。”36岁的瞿秋白看见刑场上的绿草地,笑道:“此地很好。”然后盘膝而坐,静等枪声。

他感怀,“理解瞿秋白们所认定的牺牲,对很多现代人来说是个难题,因为这伙现代人不理解他们的信仰,不明白他们的思考结果,不认可他们的行为方式。”

他最后总结道:瞿秋白《多余的话》并不多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