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传

紫金传奇 作者:阿鱼 著


前传

2011年3月1日,在一场森林狼主场迎战湖人的NBA常规赛开打前,两支球队同时为西德·哈特曼举办了致敬仪式,各自把一件印有“哈特曼”名字的1号球衣作为礼物送给当时已年届91岁的他,感谢他为两支球队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老子《道德经》说:“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这个数字,代表着开天辟地,万物起源。湖人之所以要把1号球衣送给哈特曼,正是因为他才是这支球队的缔造者,NBA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奠基人。

耐人寻味的是,哈特曼其实从未为湖人担任过任何公开的职务。

没错,是他从温斯顿手中买下了珍宝队的所有权,把这支球队在NBL的席位从底特律带到了明尼阿波利斯,也是他紧锣密鼓地启动了招兵买马的工作,上至主教练下至工作人员的任用都由他拍板决定。他的身份的确是这支新球队的总经理,只不过在这个头衔前面必须加上“执行”二字。换句话说,哈特曼“有实无名”。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如此煞费周折地创建了一支球队,却又在能够出人头地的时候退居幕后,确实有一些匪夷所思。但在当年职业篮球尚不景气的那个时代,哈特曼的这个选择算得上情有可原,他的顾虑很简单—不能为了这支前途未卜的球队丢了饭碗。作为一名体育记者,为了保证客观公正的专业立场,哈特曼不能跟一支职业球队有如此深厚的利益关联。为了保住自己在报社的正常工作,哈特曼只能隐姓埋名,在幕后继续为伯格和查尔芬出谋划策,领取一份每周75美元的酬劳。不要小看了这75美元的周薪,至少在有了它之后,哈特曼再也不用亲自挨家挨户递送报纸了。

军不可一日无帅,哈特曼不便抛头露面,伯格就另外聘请了一位有体育市场营销经验的餐馆老板麦克斯·温特当总经理。温特也非等闲之辈,他走马上任之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为这支新球队征求一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队名。

温特自己已经打定了注意,他想把这支球队命名为“维京海盗队”,因为当时明尼阿波利斯聚居着大量斯堪的纳维亚人后裔,叫这个名字会让他们很有亲切感。这应该是个还不错的名字,因为就在十多年后,当地组建了一支橄榄球队加盟NFL,名字就叫“明尼苏达维京海盗队”。温特本人对这个名字一直未能忘情,他后来成了这支NFL新军的一位小老板。

好在温特并没有仓促行事,他通过当地报纸举办了公开征名活动,头等奖是二选一,要么选一个赛季的季票,要么选100美元的储蓄债券。由于明尼苏达州有“万湖之地(the Land of10000Lakes)”的绰号,“Lakers”这个注定将彪炳史册的队名很快浮出水面。实际上,“Lakers”翻译成“湖人”并不确切,因为它原本指的是在辽阔的大湖水面上穿梭不息的货运船只,但既然用作了篮球队名,最终在传播中被“拟人化”也就顺理成章了。温特决定,新球队就叫“湖人”了!

第一个提议用“湖人”做队名的人是一位叫本·弗兰克的本地生意人。有趣的是,尽管他的这个提议对这支职业篮球队影响深远,但他本人却对职业篮球比赛并不感冒,领奖时直接拒绝了赛季套票,坚持要领取那价值100美金的储蓄债券。

选队名只是温特在总经理岗位上的初试啼声,他的管理才华在日后的工作中更是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从明尼阿波利斯郊区找来了一群豆蔻年华的高中女孩,使湖人成为职业篮坛第一支拥有啦啦队的球队。每一年开赛之前,他都会从纽约找来专业制片人,为球队拍摄极富感染力的宣传片。为了使比赛现场气氛更加热烈,温特专门雇用了一支管弦乐团现场奏乐。由于明尼苏达气候寒冷,为了解除球迷们外出看球的后顾之忧,温特甚至雇人到停车场为球迷们提前暖车。要知道,那还是20世纪40年代,温特的营销理念、包装手法和服务意识显然都远远超前于他所在的时代。

哈特曼与温特两人各有所长:前者精于篮球,在全美篮球界人缘极佳,“每年要寄出1600张圣诞卡”;后者长于市场,深谙体育营销之道,对球迷们的诉求了如指掌。两人的性情也大相径庭:哈特曼是个急性子,直来直去、风风火火;温特则老成持重、慢条斯理。如果某一位球员在一场比赛中表现糟糕,哈特曼就会暴跳如雷,嚷嚷着要把他卖到其他球队,温特就会不慌不忙地把哈特曼拉到一边,让他坐下,告诫他三思而后行。“大海航行靠舵手”,哈特曼与温特两人一暗一明,相得益彰,并肩驾驶着湖人这艘大船从明尼阿波利斯启航,稳稳前行。

有了队名,有了两个总经理,接下来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募集兵马。温特和哈特曼兵分两路,前者负责为湖人找到一位主教练,后者则利用广泛的眼线四处发掘球员。

虽然职业篮球联盟已经在全美各地生根发芽,但具体到明尼阿波利斯来说,这里的职业篮球还处在蹒跚学步的阶段,大学篮坛的主教练们都视之如畏途,宁愿躲在象牙塔里坐享安乐。没过多久,温特的“寻帅”工作就碰了一鼻子灰。找了一圈,好说歹说,31岁的圣托马斯学院主教练约翰·昆德拉才勉强同意执掌湖人队,但他的条件是要签为期3年、每年6000美金的合同,并且湖人必须提前全部付清。6000美元的年薪是他当时在大学收入的两倍,有了丰厚的俸禄作为保障,昆德拉才能毫无顾虑地投身职业篮坛。老板伯格和查尔芬显然“不差钱”,他们答应了昆德拉的条件,湖人队史上第一位主教练就此产生。

相比之下,由于哈特曼在多年体育报道生涯中积累了广泛的人脉,他招募球员的过程就显得顺风顺水。哈特曼锁定的第一个目标是来自加州的全美最佳阵容成员吉姆·波拉德,他的官方身高是6尺3寸(约1.91米),但实际身高达到6尺6寸(约1.98米),四肢修长,弹跳出色,球风与后来的“蝙蝠侠”斯科蒂·皮蓬非常接近。他能够轻松做出反身扣篮的动作,甚至传说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能够从罚球线起跳完成扣篮的球员。由于身手敏捷,他被世人称为“袋鼠男孩”—后来,NBA五十大巨星之一的比尔·康宁汉继承了这个绰号。

主教练昆德拉对波拉德极为欣赏,他在日后有一天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吉姆在现在的NBA联盟里打球,他会成为一名像‘魔术师’一样全能的控球后卫。”

哈特曼为波拉德开出了12000美元年薪的一年合约,外加3000美元签字费。这个数额在当时已经是天文数字,要知道,当时球员的平均年薪只有3000美元,即使是如日中天的乔治·麦肯,1946-1947赛季的年薪也只有7000美元。肥约当前,波拉德不可能不心动,但即便如此,他还不忘跟湖人队耍了个花样—他坚持要哈特曼同时签下他在AAU(业余体育联盟)球队的3名队友,哈特曼无奈之下只能就范。

随后,哈特曼用25000美金跟芝加哥牡鹿队做了一笔交易,得到了两位明尼苏达本地球员,又在当地找了几名前明尼苏达大学球员,球队阵容看上去就很像模像样了。但哈特曼还在等待着他的最后一块拼图,也是他把湖人带到明尼阿波利斯的初衷—乔治·麦肯。

得到麦肯的签约权是一回事,能不能顺利签下麦肯却是另外一回事。不光其他NBL球队在对这位超级中锋虎视眈眈,麦肯自己也在犹豫是否还要继续打职业篮球比赛—他一直都更想做一名牧师。麦肯表示自己会在会晤了所有对他有意的球队之后再作出决定,但出于礼貌,他还是同意先飞到明尼阿波利斯跟湖人见面。

哈特曼和温特知道,属于湖人的机会来了。而且,这个得到麦肯的机会只有一次,如果失去,下次再见就将是对手。为了创建王朝,湖人不容有失。

在等待与麦肯见面的过程中,哈特曼和温特如坐针毡、忐忑不安。他们面面相觑,反复用眼神问对方同一个问题:

“我们真的能留住麦肯吗?”

多年之后,当哈特曼回忆起与麦肯的第一次会晤,他还是忍不住莞尔一笑:“这是我一生中最有趣的一件事。”

麦肯如约来到明尼阿波利斯与湖人会谈,但他并没有“单刀赴会”,他的律师斯戴茜·奥斯古德也一同随行。除了有律师助阵,麦肯本人也精通法律。事实上,麦肯在20世纪50年代末退出篮坛之后,所从事的新职业就是律师,他的专长是诠释公司法务和处理房地产业务。

麦肯之前一个赛季在芝加哥美国齿轮队的年薪是7000美元,但这只是他与老板怀特签下的5年共60000美元合约的第一年,他的薪资采用了逐年递增的结构,最后一年高达25000美元,平均每年是12000美元。

虽然麦肯在比赛中勇猛凶悍,但他并不是一个有勇无谋的粗人,相反,永远戴着一副高度数眼镜的他看上去文质彬彬,举手投足更像是一名学者,他清楚地知道自己在球员市场“奇货可居”的地位。因此,他在与哈特曼和温特两人的会晤中一口咬定15000美元的年薪,并且要求一份多年合约。

伯格和查尔芬两位老板买下湖人的总价才只有15000美元,麦肯的“狮子大张口”让哈特曼和温特措手不及。温特施展出自己巧舌如簧的谈判功力,与麦肯和奥斯古德反复切磋了几个小时,双方还是各执一词,谈判陷入僵局。眼看天色将晚,奥斯古德无心恋战,请哈特曼开车送他们去机场,赶当天最晚的一班飞回芝加哥的航班。温特无力劝阻,只得同意把两位客人送到机场。

有些文献说,在哈特曼开车之前,温特把他拉到一旁面授机宜,然后哈特曼依命行事。其实,这是不确切的说法。事情的真实过程,远比这个描述更精彩。

哈特曼口中的“有趣”,就发生在这一幕。

温特本人实际上也上了车,就坐在副驾位置上。哈特曼手握方向盘,麦肯和奥斯古德并肩坐在后排。汽车发动,缓缓驶向明尼阿波利斯机场,眼看距离目标越来越近,温特和哈特曼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如果就此放走了麦肯,其他球队肯定就要捷足先登了。想到这里,埋头开车的哈特曼一筹莫展,愁眉深锁。

身边坐着的温特突然说话了,只不过,他说的是犹太人的意第绪语。哈特曼也是犹太人,他能听懂温特在说什么,麦肯和奥斯古德则大眼瞪小眼,明知其中有诈,却又不便干涉。

温特跟哈特曼说的话其实很简单:“你赶紧假装迷路,拼命兜圈子,让他们走不了!”

哈特曼恍然大悟,在下一个路口随手一转方向盘,猛踩一脚油门,汽车驶向另一个方向。对明尼阿波利斯人生地不熟的麦肯不明所以,继续有一搭没一搭地跟哈特曼攀谈,两人越聊越投机,时间也一分一秒地流逝。直到哈特曼确信最后一班飞往芝加哥的飞机已经起飞,他才驾驶汽车抵达机场。麦肯走下汽车一看也傻眼了,只好乖乖跟着哈特曼和温特回到城里暂住一晚。

第二天,温特继续跟麦肯你来我往,讨价还价,把这位2米08的巨人累得精疲力尽,哈特曼则在一旁插科打诨,用尽办法哄麦肯开心。最终,双方各让一步,湖人队同意给麦肯15000美元年薪,麦肯也同意双方先只签一年合同,皆大欢喜。麦肯就这样正式穿上了湖人队的99号战袍,职业篮球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大幕就此徐徐拉起。

哈特曼应该感到庆幸,那个时代没有GPS导航,没有智能手机,没有谷歌地图,也没有打车应用。否则的话,哪怕他跟温特用火星语交谈,麦肯只需要掏出手机点上几下,他们的“绕路”小把戏就要被戳穿了。

在得到麦肯这最后一块拼图之后,湖人的核心阵容华丽登场—主教练约翰·昆德拉,招牌球星乔治·麦肯,外线尖刀吉姆·波拉德—明尼阿波利斯人终于可以捋起袖子大干一场了。

赛季前的训练营在城市北部的一个社区中心进行,也不知为什么,球员们把这里称作是“精神病院”,或许是为了自嘲“疯子才愿意打职业篮球”。

球员们的相互嘲弄其实不难理解,当时的训练和比赛条件都相当简陋,当职业球员需要很大的勇气。举个例子来说,那个时代没有装备经理这一说,去客场打球需要每个人自己缠绷带。球衣不能用水洗,只能干洗,每场比赛之后都得挂在房间等着风干,然后从上面能看到明显的盐渍。球员的待遇也不高,平均年薪只有3000美元,扣掉杂七杂八的税费,到手的也就2000美元多一点。

老板们的处境比球员们也好不了多少,当时最贵的票价只有2.5美元,其中还有0.5元要交税。指望通过门票来挣钱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湖人的多数比赛安排在明尼阿波利斯礼堂举行,这里能够容纳近1万人,但在多数夜晚,最多也只能吸引2500人到场看球。由于礼堂还需要承接其他文体项目,如果与湖人的赛程冲突,湖人就不得不继续“流浪者”的命运,在当地四处寻找比赛场馆。有时候,湖人会在当地的一所军械库打球,有时候却要跨过密西西比河,来到“明尼苏达双子城”的另外一城—圣保罗市,在当地的哈姆林大学完成比赛。

最大的困难是,球员们普遍对职业比赛感到陌生。除了麦肯上赛季在NBL率领美国齿轮队总决赛获胜之外,包括波拉德在内的其他多数球员都对职业比赛一无所知。由于当时职业球员不被允许参加奥运会,波拉德等球员一直刻意保持着业余球员的身份。直到加盟湖人,他才跑去看了两场职业篮球赛。

主教练昆德拉?用波拉德的话来说:“他还没我懂职业篮球呢!”

不管怎样,明尼阿波利斯的这支主色为粉蓝的球队,昂首阔步向NBL的1947-1948赛季挺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