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画龙点睛:文中夹注和眉批

颉颃圣叹:话说毛评《三国演义》 作者:汝河 著


画龙点睛:文中夹注和眉批

除了每回的总评之外,《三国演义》一书,从头至尾,文中关键处还有许多夹注和眉批。就文字数量论,远多于总评;就其功能论,更为具体、详细有针对性。可以说,满纸丹黄倾注着毛氏心血。这些眉批,或针对书中人物对话,作画龙点睛式的评述,探幽发微;或针对某一故事情节,就事析理、导读指津;或评论为文之妙,奇文共赏,或借古讽今,针砭时弊;或感叹激赏,激浊扬清,褒贬分明。凡此种种皆言简意赅,切中肯綮。试以第三十回“战官渡本初败绩,劫乌巢孟德烧粮”文中眉批为例,管中窥豹,以见一斑。

袁绍兴兵前往官渡,谋士田丰从狱中上书谏阻曰:“今且宜静守以待天时,不可妄兴大兵,恐有不利。”针对田丰此举,毛氏眉批道:“田丰第一次请缓战,第二次请急战,今第三、第四次,皆请勿战,确有斟酌。”这一批语,告诉读者田丰先后进谏已经四次,且四次进谏内容不同,由“缓战”而“急战”;由“急战”而“勿战”,皆针对情势变化而进谏,均非随心所欲,信口妄言。故毛氏加四字评语“确有斟酌”,画龙点睛,以显田丰的忠心和坚贞执着。袁绍听了田丰的谏阻之后,有何反应,文中没有明写;但听了逢纪的谗言之后却因而发怒,“欲斩田丰”。毛氏眉批三字:“没主意。”可知袁绍初闻田丰之谏,或许曾经犹豫;逢纪进谗之后又转变了态度。这便再次证明了袁绍的性格特点:多疑寡断。当众官为田丰求情,袁绍暂时免田丰一死,却恨曰:“待吾破了曹操,明证其罪!”毛氏又批道:“若破了曹操,倒未必杀,正与后文反照。”十五字眉批含意两层:一层由袁绍的性格骄狂虚伪推知,若破了曹操,必然高兴;为显示自己的英明、宽仁,或许饶恕田丰;第二层点明袁绍这句话在文章中的结构作用。到了阳武沮授又进谏说:“我军虽众,而勇猛不及彼军;彼军虽精,而粮草不如我军。彼军无粮,利在急战;我军有粮,宜且缓守。若能旷以日月,则彼军不战自败矣。”针对沮授的进谏,毛氏又批道:“知彼知我,此即贾诩劝李傕拒马腾之计也。”“知彼知我”四字点睛,赞沮授之智谋且显其忠贞。可惜袁绍还是听不进去,“叱左右”;“将其锁禁军中,待我破曹之后,与田丰一体治罪!”对此,毛氏批注道:“田丰意在不战,沮授意在缓战;不战但可免败,缓战实可致胜。乃皆不见用,反而见罪,惜哉!”这一批注三十余字,既评田丰、沮授所进计谋之高,又叹惜二人忠不见用的悲哀。当许攸得知曹兵粮草已尽,向袁绍建议,乘许昌空虚,“分兵一路星夜驰袭许昌,许昌可拔,而操可擒”;“正可乘此机会,两路击之。”毛氏批曰:“此计若行,操无葬身之地矣。”袁绍拒绝许攸建议,说道:“曹操诡计极多,此书乃诱敌之计也。”毛氏又批道:“与吕布不用陈宫之谋,前后一辙。”正当此时,袁绍接到审配从邺郡送来的书信,秘报许攸“在冀州时,尝滥受民间财物;且纵令子侄辈多科税,钱粮入己,今己收其子侄下狱矣”。袁绍见书大怒,曰:“滥行匹夫!尚有面目于吾前献计耶!”毛氏评曰:“善用人者,使贪、使诈。即攸果滥行,其计自是可用。独不闻陈平有受金之谤,而高祖捐金而予之乎?”指出善用人者,用其所长,不计其短。当袁绍因许攸与曹操有旧,便怀疑他受曹操财贿,为曹操作奸细时,毛氏又批评道:“此疑不当疑,是教之投曹也。”一语中的,点明袁绍的愚蠢颟顸,为渊驱鱼。当许攸“欲拔剑自刎”、“左右夺剑”劝其投曹时,毛氏又批注道:“此处不即写投曹,又作一曲折妙”、“投曹之计,反出自左右,写得曲妙。”极力称道《三国演义》善于制造波澜,叙事曲折的写作技巧。当曹操得报许攸来投时,“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时,毛氏点评道:“荀彧所谓体任自然,与(袁)绍繁礼多仪者异也。”寥寥数语,曹、袁优劣分明。及书中写到曹操“遥见许攸、抚掌欢笑,携手共入,先拜于地”等细节时,毛氏加眉批道:“看老奸何等殷勤。”点出曹操的虚伪奸诈。针对许攸、曹操二人的寒暄礼让,毛氏又加眉批道:“袁绍怒骂之,而曹操礼之,许攸安得不堕其术中耶?”虽然语含讥刺,但对曹操善于用人之长亦不无赞赏。下面许、曹二人的对话,书中写得极为生动,毛氏逐句评点,指津点睛,一连用了多个“妙”字兹录于下,奇文共赏:

攸曰:“吾曾教袁绍以轻骑乘虚袭许都,首尾相攻。”

操大惊曰:“若袁绍用子言,吾事败矣。”

攸曰:“公今军粮尚有几何?”

操曰:“可支一年。”

攸笑曰:“恐未必。”

操曰:“有半年耳。”

攸拂袖而起,趋步出帐曰:“吾以诚相投,而公见欺如是,岂吾所望哉!”

操挽留曰:“子远勿嗔,尚容实诉:军中粮实可支三月耳。”

攸笑曰:“世人皆言孟德奸雄,今果然也。”

操亦笑曰:“岂不闻‘兵不厌诈’!”

遂附耳低言曰:“军中止有此月之粮。”

攸大声说:“休瞒我!粮已尽矣!”

操愕然曰:“何以知之?”攸乃出操与荀彧之书,以示之曰:“此书何人所写?”

操惊问曰:“何处得之?”攸以获使之事相告。

操执其于曰:“子远既念旧交而来,愿即有以教我。”攸曰:“明公以孤军抗大敌,而不求急胜之方,此取死之道也。攸有一策,不过三日,使袁绍百万之众,不战自破。明公肯听否?”

操喜曰:“原闻良策。”攸曰:“袁绍军粮辎重,尽积乌巢,今拨淳于琼守把,琼嗜酒无备……绍军不三日将自乱矣。”

操大喜,重待许攸,留于寨中。

毛批:操欲求破绍之计,攸乃先说破操之计,妙妙。

毛批:问得妙。

毛批:诳得妙。

毛批:冷,妙。

毛批:渐减,妙。

毛批:文势至此,又一曲折。

毛批:既云实诉,仍是虚言,妙甚。

毛批:又冷,妙。

毛批:却又道(朋友有信)。

毛批:好做作。曹操口中渐渐减来,凡作四番跌顿。

毛批:大声说破,正对附耳低言。妙。

毛批:摹写逼真。

先问粮,然后出书;先出书,然后说得书缘故,亦作两番跌顿。

与荀彧书中之意略同。

妙在不即说出何策。

烧韩猛所运之粮,不如烧乌巢所屯之粮。留许攸于寨中,是曹操精细处。

次日,当曹操打算亲自带兵前往乌巢劫粮时,张辽劝他“未可轻往,恐许攸有诈时”,毛氏批曰:“以张辽衬出曹操之知人,文势至此,又作一曲。”曹操说:“不然。许攸此来,天败袁绍。今吾军粮不给,难以久持;若不用许攸之计是坐而待困也。”毛氏此时批曰:“善于料己。”曹操接着说,“彼若有诈安肯留我寨中?”毛氏又批曰:“善于料人。然则操之留攸于寨,正所以试之也。”当操说到“且吾亦欲劫寨久矣”。毛氏又批:“又为后文伏笔。”当张辽劝曹操“亦须防袁绍乘虚劫寨”时,毛批道:“将欲劫人,先防人来劫我,亦是兵家要着。”曹操便教荀攸,贾诩、曹洪同许攸守大寨。毛氏批曰:“同许攸守寨,又是精细处。”这里张辽、曹操的简短对话,毛氏共加眉批六处,论事、论人、论文面面俱到,鞭辟入里,匠心独具。

乌巢劫粮之后,接连两战,官渡之战便以袁绍的惨败结束。第一战是曹操用许攸之计夜晚劫袁绍大寨。这一战是略写,从许攸献计到“绍军损折大半”,五十余字,毛氏眉批共三处:一处在“张郃、高览请为先锋”,之后,批曰:“袁家人都为曹家用,可发一叹。”一针见血点明袁绍失败的重要原因;缺乏识人之明,人心离散。第二处在“操从之,即令张郃,高览领兵往劫绍察之后”,批曰:“以敌攻敌。应前‘吾久欲劫寨’句,即评破敌之策,又评为文技巧。”第三处在“绍军折其大半后”批曰:“略得好。”一场夜晚劫寨混战,只用了二十五字,时间、攻略、战果都写到了,确实惜墨如金。第二战采用荀攸之计“声东击西”,先虚造声势要分兵两路攻打酸枣、邺郡和黎阳;袁绍果然中计,命袁谭、辛明各领兵五万,连夜去救邺郡和黎阳。曹操便乘虚,集中优势兵力,分兵八路,齐攻袁绍大营;结果大获全胜,袁绍“止引随行八百余骑而去”。对这次战斗,毛氏的评语也是三处:一处评袁绍连夜起兵去救邺郡、黎阳,评语仅四个字:“不出所料。”既赞曹操用兵之妙,又显袁绍之愚。第二处评袁绍仓皇应战情况:“与前、金盔、金甲、锦袍、玉带,立马阵前相映成趣。”对袁绍外强中干、虚骄愚蠢,极尽嘲讽。第三处评“袁绍官渡之败与曹操赤壁之败,一样狠狈之极。”

连环画《战官渡》插图

“官渡之战”胜利之后,曹操从袁绍丢弃的图书公文中捡出一束书信,都是袁绍初起兵时,许都官吏及曹操军中之人见袁绍声势赫人,以为曹操必败;为了给自己预留退路,暗中与袁绍私通款曲,效忠输诚的信函。左右建议曹操“点对姓名,收而杀之”。曹操说:“当绍之强,孤亦不能自保,况他人乎?”毛氏批曰:“奸雄可爱。”足见毛氏不是一味“拥刘反曹”,于其大节是非分明。在曹操尽焚这些书信,“更不再问”,之后毛氏把曹操和汉光武在平定四川之后的作法相提并论,批曰:“光武尝焚书,使反侧子自安。曹操颇学此法。”其赞赏之情溢于字里行间矣。

《三国演义》一书中毛氏眉批浩繁,不能一一尽举,附三十四回“马跃檀溪”、三十五回“玄德南漳遇隐沦”两回片断,以飨读者。

次日出城,见玄德所乘之马极骏,问之,知是张武之马,表称赞不已。玄德遂将此马送与刘表。玄德赞马,赵云凑趣夺来;刘表赞马,玄德又凑趣送来。表大喜,骑回城中。蒯越见而问之,表曰:“此玄德所送也。”越曰:“昔先兄蒯良蒯良之死,只在蒯越口中带出。最善相马,越亦颇晓。此马眼下有泪槽,额边生白点,名为‘的卢’,骑则妨主。张武为此马而亡,主公不可乘之。”若云亡张武者是的卢,则亡吕布者岂赤兔耶?恐马不任咎也。表听其言。次日请玄德饮宴,因言曰:“昨承惠良马,深感厚意。但贤弟不时征进,可以用之。敬当送还。”玄德起谢。表又曰:“贤弟久居此间,恐废武事。襄阳属邑新野县,颇有钱粮。弟可引本部军马于本县屯扎,何如?”数语已在前沉吟不语时算定矣。玄德领诺。次日,谢别刘表,引本部军马径往新野。从荆州移屯新野,与前从徐州移屯小沛,同一局面。方出城门,只见一人在马前长揖曰:“公所骑马,不可乘也。”玄德视之,乃荆州幕宾伊籍,字机伯,山阳人也。玄德忙下马问之。籍曰:“昨闻蒯异度对刘荆州云:‘此马名的卢,乘则妨主。’因此还公。

公岂可复乘之?”蒯越学蒯良之相马以告刘表,伊籍又述蒯越之相马以告玄德。只一马耳,却生出无数曲折。玄德曰:“深感先生见爱。但凡人死生有命,岂马所能妨哉!”刘表惧妨,玄德不惧妨,即此便见两人高下。籍服其高见,自此常与玄德往来。为后伊籍两番救玄德伏线。

玄德自到新野,军民皆喜,政治一新。建安十二年春,甘夫人生刘禅。是夜有白鹤一只,飞来县衙屋上,雀从地出,鹤自天来,前后闲闲映射。高鸣四十余声,望西飞去。应后刘禅称帝西川四十余年。临分娩时,异香满室。甘夫人尝夜梦仰吞北斗,因而怀孕,故乳名阿斗。前见黄星,此梦北斗,又闲闲映射。〇忙中忽夹叙阿斗降生事,却又并非闲笔。此时曹操正统兵北征。玄德乃往荆州,说刘表曰:“今曹操悉兵北征,许昌空虚,若以荆襄之众,乘间袭之,大事可就也。”读前卷曹操北征乌桓之时,深怪刘备在荆州何便睡着。今观此处,方知英雄谋略。表曰:“吾坐据九郡足矣,岂可别图?”不出前卷郭嘉所料。玄德默然。表邀入后堂饮酒。酒至半酣,表忽然长叹。玄德曰:“兄长何故长叹?”表曰:“吾有心事,未易明言。”此时不即说出缘故,是刘表缓处,是文字曲处。

玄德再欲问时,蔡夫人出立屏后,刘表乃垂头不语。写尽悍妇防察之严、暗夫畏忌之状。〇先写蔡夫人此番窃听却无所闻,妙甚。须臾席散,玄德自归新野。至是年冬,闻曹操自柳城回,玄德甚叹表之不用其言。

忽一日,刘表遣使至,请玄德赴荆州相会。玄德随使而往。刘表接着,叙礼毕,请入后堂饮宴。因谓玄德曰:“近闻曹操提兵回许都,势日强盛,必有吞并荆襄之心。昔日悔不听贤弟之言,失此好机会。”九州铁铸不成此一大错。玄德曰:“今天下分裂,干戈日起,机会岂有尽乎?若能应之于后,未足为恨也。”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表曰:“吾弟之言甚当。”相与对饮。酒酣,表忽潸然泪下。前止长叹,此写下泪,文势纡徐有致。玄德问其故。表曰:“吾有心事,前者欲诉与贤弟,未得其便。”玄德曰:“兄长有何难决之事?倘有用弟之处,弟虽死不辞。”表曰:“前妻陈氏所生长子琦,为人虽贤,而柔懦不足立事;后妻蔡氏所生少子琮,颇聪明。此在刘表口中叙出,省笔。吾欲废长立幼,恐碍于礼法;欲立长子,争奈蔡氏族中,皆掌军务,后必生乱:因此委决不下。”前不说明,此方说出,文势纡徐有致。〇既爱少子,又怜长子;既怜长子,又畏蔡氏,活画一没主意无决断人。玄德曰:“自古废长立幼,取乱之道。若忧蔡氏权重,可徐徐削之,不可溺爱而立少子也。”自是正论。表默然。

原来蔡夫人素疑玄德,凡遇玄德与表叙论,必来窃建,是以悲耳!”刘表为家庭系情,刘玄德为天下发愤。表曰:

“吾闻贤弟在许昌,与曹操青梅煮酒,共论英雄;贤弟尽举当世名士,操皆不许,而独曰:‘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青梅煮酒事已隔数卷,忽于此处一提。以曹操之权力,犹不敢居吾弟之先,何虑功业不建乎?”玄德乘着酒兴,失口答曰:“备若有基本,天下碌碌之辈,诚不足虑也。”前于曹操面前假作愚人身分,今在刘表面前却露出英雄本色。表闻言默然。玄德自知语失,托醉而起,归馆舍安歇。前写玄德默然,后写刘表默然;前写刘表长叹,后写玄德长叹;前写刘表下泪,后写玄德下泪;前云玄德自知失语、起身如厕,后又云玄德自知失语、托醉而起:皆故意作此两两相对之笔,闲甚,细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