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鄂西北方言的“叫他/你莫”

中国语言文学研究(2018年春之卷/总第23卷) 作者:


鄂西北方言的“叫他/你莫”

辛亚宁 汪化云[1]

摘要:鄂西北方言的“叫他/你莫”是由反问句通过省略演变来的,在鄂东北、鄂西北方言中有它的阶段演变印记:叫他/你莫VP?→叫他/你莫?→叫他/你莫(动词)→叫莫(动词)→叫莫(连词)。这一结构在历时上的演变,从不同地域之间的差异中得以反映出来。

关键词:鄂西北方言;叫莫;语法化;词汇化

导语

鄂东北的江淮官话黄孝片、鄂中的西南官话武天片存在着兼做动词和连词的“叫莫”,许宝华、宫田一郎收录了其在两个方言点的不同用法:

②〈连〉任凭。江淮官话。湖北广济(引者注:今武穴市)[ʨiɑu35moɁ21]:~你去,我又冇把你绑起。③〈连〉尽管。西南官话。湖北武汉[ʨiɑu35mo213]:~他不肯,我还是劝他∣~他不好,你还是莫见怪。[1](P1212)

但很明显,“任凭”只能是动词,而且其意义不是分别存在于两个地点,而是在两个片都存在。朱建颂记录了武汉方言“叫莫”[tçiɑuɔmo]的连词和动词用法:

①尽管。表示姑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用转折来反接:叫莫他不肯,我还劝他。叫莫他这样对我,我不记他的仇。②任凭。(表示无可奈何):他硬是不干,叫莫他。[2](P201)

从字面上看,“叫莫”的意义是“叫(他人)别(那样)”,两个语素是怎么样构成“听便、尽管”的意义的?童健认为,黄孝片黄冈方言“叫莫”的“叫”是“任凭、让”的意思,“莫”是代词,指代上文的主语、谓语、宾语等,即“叫莫”是个短语。[3]这个分析与认为“叫莫”是动词和连词的说法矛盾,且湖北境内的黄孝片、武天片方言的“叫、莫”根本没有上述意义,因而其分析是难以成立的。

这个词也存在于鄂西北的竹溪、竹山、郧西三县方言(以下简称“鄂西北方言”)中,最普遍的现象是:词的中间一般要出现人称代词“他/渠、你”,形成“叫他/你莫”的结构。这三县的居民,主要为清乾嘉时期来自鄂东北黄孝片的移民后代;其方言受周边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影响很大,与黄孝片渐行渐远,但张振兴等编写的地图集仍将其主要区域归入江淮官话。[4](P16)以下以竹溪县城关方言为主,兼及其他鄂西北方言,然后联系鄂东北方言分析其词汇化、语法化的过程。

一 鄂西北竹溪县城关方言的“叫他/你莫”

竹溪县城关方言的“叫他/你莫”,中间不能插入其他成分,作为一个词可以在不同语境中重现,一定条件下可以省去其间的“他/你”,表达“听便/尽管(他/你)”义。

1.动词“叫他/你莫”,意思是“听便/任凭(他/你)”

其后常出现趋于虚化的单音节动词“去/说”,或者指代动作行为的“那儿地”,即构成动词性成分做宾语的动宾结构“叫他/你莫VP”。常用在对话中应答句的句首。

(1)甲:这娃子只晓得玩,不光大人的话听不进去,连老师的话也听不进去。乙:叫他莫去[khɛ3ɜ],将来考不取高中,就晓得了。

(2)甲:我要在会上公开跟你提意见。乙:叫你莫说,我不怕。

(3)甲:我那个儿子读书比较虔心用功、吃苦,天天晚上熬夜。乙:叫他莫去。

(4)甲:他在背后说你的坏话。乙:叫他莫那儿地。

(5)你去不去我不管,叫你莫去,我反正是要去的。

“叫他/你莫VP”前的起始句,表达的多为消极的内容;应答句的“叫他/你莫VP”有“随便、听之任之”的意思,如例(1)、(2)、(4)。但起始句也可以表达积极的内容,此时应答句的“叫他/你莫VP”就有“应该的”、表示支持的意思,如例(3)。这样的用法少见。“叫他/你莫VP”也可以出现在非对话句中,表达中性的内容,亦较少见,如例(5)。

“叫他/你莫VP”中的成分可以省略。其VP省略,表达厌恶的感情,加重语气:

(6)甲:他总是怂恿一些人搞你。乙1:叫他莫去。乙2:叫他莫。

乙1和乙2都是“听便”的意思,但色彩有细微差别。乙1是一般语气,没有特殊的含义;乙2则表达轻蔑,凸显“无所谓”的感情色彩。

“叫他/你莫VP”中的“他/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省略,如:

(7)女儿:妈妈,这件衣裳我穿不得,但是我很喜欢。妈妈:叫(你)莫去。

例中的“你”可以省略,形成“叫莫”。这只限于特别熟悉的人之间使用,如例子中的妈妈和女儿之间,表示的意思也是“听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