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手摇唱机

杜鸣心:大音希声 作者:秀夫


手摇唱机

抗日战争爆发前,杜鸣心一家从老家潜江迁居武汉后,就一直居住在武昌花堤街。父亲因在部队服役,经常不在家,在杜鸣心的记忆中,一年之中,父亲回到家中休假的时间大约只有两、三次。但只要父亲一回来,家中就充满了快乐的气氛。

“全家难得团聚在一起,爷爷、母亲和我都特别高兴。父亲在家的时候,亲朋好友也都来看望,家里显得十分热闹。母亲出生在农村,善良贤淑,做得一手好菜。每当这样的场合,她都要自己下厨做一桌好菜,热情款待大家。父亲很喜欢音乐,他买来一架手摇唱机和一些歌曲唱片,闲时常常听这些音乐。我现在还记得,在这些唱片里,有任光的《渔光曲》、黎锦晖的《毛毛雨》和一些当时很流行的通俗歌曲”。

父亲听这些唱片的时候,小鸣心也好奇地在一旁听,并跟着唱片学唱,这是杜鸣心与音乐的第一次心灵交汇。“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晒渔网,迎面吹来大海风……”聆听着任光的《渔光曲》,杜鸣心被歌曲描述的意境深深打动。或许是生性敏感,这些哀婉忧伤的旋律,通过“金嗓子”周璇抒情、委婉的声音演绎,一下子就唱进了小鸣心的心里。

比任光更早在音乐界出名的黎锦晖,被公认为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今天人们熟悉的儿童歌舞音乐,为黎锦晖首创。他的许多音乐作品选用民歌、戏曲曲牌等改编而成,词曲通俗易懂,作品带有民歌风味,音乐简练明快,情节生动,易于上口。作品题材大多以保护儿童创造才能、反对封建教育为主题,继承和发展了沈心工及李叔同所倡导的学堂乐歌的传统,如《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可怜的秋香》和《月明之夜》等歌曲,在当时流传极广。他创作的《毛毛雨》《桃花江》《特别快车》《妹妹我爱你》等抒情歌曲,一度被认为曲调“萎靡颓废”,有人甚至把黎锦晖称为中国“黄(肤)色音乐第一人”。

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由他的女儿黎明晖演唱,这首歌被公认为中国流行歌曲的开端,是中国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流行歌曲。

“毛毛雨,下个不停,微微风,吹个不停,微风细雨柳青青,哎哟哟,柳青青/小亲亲,不要你的金,小亲亲,不要的你的银,奴奴呀只要你的心,哎哟哟,你的心。

雨,不要尽为难,微微风,不要尽麻烦,雨打风吹行路难,哎哟哟,行路难/年轻的郎,太阳刚出山,年轻的姐,荷花刚展瓣,莫等花残日落山,哎哟哟,日落山。……”1944年间,张爱玲把歌曲《毛毛雨》译成英文,并加以说明:“我喜欢《毛毛雨》,因为它的简单的力量近于民歌,却又不是民歌。多看两眼,你会觉得它像一块玉一般地完整的。”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1949年全国解放后,黎锦晖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担任作曲。但在极左年代,他吃尽了苦头,多次被抄家,他所珍藏的书籍、手稿、资料等全被毁于一旦。1967年的冬天特别冷,由于生炉火要买煤,买煤需要一纸证明,被打成“坏分子”的黎锦晖,害怕因自己的身份人家不给开,遂没去,结果由于天寒导致心脏病发作,不幸在上海寓所身亡,时年77岁。“中国近代歌舞之父”就这样悲惨离世。

那时的杜鸣心,怎么也想不到以后有人会把他与黎锦晖联系起来,并差一点大祸临头。1964年,作为国庆十五周年的献礼节目,杜鸣心接到任务,参与集体创作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舞剧中,后来家喻户晓的配歌《万泉河水清又清》,就是他创作的曲谱。杜鸣心说,当时江青审查这个曲子时,斥责“这个曲子怎么像黎锦晖?!”在革命的文艺作品中,掺进旧社会的“靡靡之音”,这还了得!“文革旗手”江青的话,差点给杜鸣心带来弥天大祸。

杜鸣心的母亲周振英是家庭妇女,也是个戏迷。杜鸣心说,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母亲常和邻居带上我一道去戏院看汉剧和楚剧。

汉剧和楚剧是湖北地方戏曲中最有影响力的两大剧种。当年的汉剧剧场,是中上层人物汇集之所,人们视欣赏汉剧为雅事。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武汉荟萃了不少著名演员。杜鸣心记得,汉剧名角吴天宝、万盏灯,楚剧名旦沈云阶的戏,他们都去看过。

那时候,汉剧有“三宝”:吴天宝、尹春葆、肖德保。吴天宝是其中最年长的“一宝”,他是须生大王,为汉剧吴派的创始人。吴派唱腔声情并茂,激昂高亢,铿锵有力;表演细腻真切感人,动作大开大阖。在杜鸣心的朦胧记忆里,潜意识地留下了这种典型汉派风格的印记。

汉剧名伶万盏灯的演出,也给幼时的杜鸣心留下美好的印象。万盏灯本名汪凤霞,小名腊腊,1914年出生于沔阳新堤(今洪湖市)的一个渔民家庭,幼年逃水灾时随母亲到武汉一家纱厂当了一名童工。12岁时拜汉剧名师张月红学艺,主攻花旦。那时候花旦女角极少,她天资聪颖,又勤奋好学,不仅能演花旦,还能反串生角。后来她以《打花鼓》等戏一炮走红。她还勇于创新,曾将京剧的《苏三起解》移植为汉剧,汇入全本的《玉堂春》,成为汉剧的保留节目。

从这些戏剧大师的精湛表演和优美唱腔中,天资聪颖、内心敏感的小鸣心,耳濡目染,就这样不断吸取着丰富的音乐素养,为日后创作音乐的“黄钟大吕”打下了基础。

1961年吴天宝(右)精心指点程良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