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 出三峡

李白传 作者:安旗 著


四 出三峡

李白经渝州、夔州等地而下三峡。沿途之上,不仅山水佳胜使他处处留连,而且巴人的歌谣也使他时时驻足。因此直到开元十三年春天他才出了三峡。

出了三峡,便是荆门。荆门山和虎牙山南北对峙,长江从两山之间流过,真好像是荆州大门。过了荆门,天地忽然开阔了许多,崇山峻岭至此便完全消失了。尽管李白回头望了又望,再也望不见连绵的巴山,只见变化多姿的楚云,在烟水苍茫的江面上飘着。碧绿透明的江水,依然是锦江的颜色,好像是故乡的水在给游子送别。翘首东望,江水遥接天边。那天水相接的地方便是大海吧?那海云升起的地方,会出现人们传说的海市蜃楼吧?……李白就眼前景稍一构思,便吟出《渡荆门送别》一首: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李白一面欣赏着江上景色,感到心旷神怡;一面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离开了故乡,走进了新的天地。一路上,看不尽芳洲碧树,听不尽莺啼雁鸣。渐渐日色向晚,海月东升,远远地望见了城市的灯光。啊!原来是荆州首府——江陵快到了。

荆州,是唐代山南东道首屈一指的大州。州治江陵,不仅是历史名城,一千年前楚国首都郢城所在之地;也是当时的中南重镇,东西南北的交通枢纽。西上巴蜀,东下维扬,北去京洛,南往湘黔,均须由此经过。江陵自唐初就设置了大都督府,其商旅之众多,市井之繁华,不亚于成都。李白到此,自然要流连一些时日。

他和丹砂首先游览了江陵城内城外一些主要街道,然后又游览了楚灵王修建的章华台的遗址和楚国国都郢城的遗址。郢城在纪山之南,故又称纪南城。一路之上,只见近处:紫陌朝天,垂柳夹道,车马往来,行人如织;再望远处: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帆樯出没,水鸟上下。忽听得一阵歌声从江边传来,曲调十分动人,可惜歌词听不清楚。李白便沿着江岸找去,却遍寻不得。向路上人打听,那路人说:“这有什么稀罕!你到酒楼上去,自有唱曲的人。本地的‘西曲’是天下闻名的。”

他们特地找了一家清雅的酒楼,刚一坐定,果然便有两个歌女怀抱琵琶走上前来,一个年方及笄,一个徐娘半老。李白请她们两人都坐下,接过她们递上的节目本子一看,上面列着一长串曲名。李白不及细看,便对二人说道:“你们想唱什么就唱什么吧,尽管拣你们拿手的唱来。”于是二人便调了调弦子,一曲一曲唱了起来。她们先合唱了几段《江陵乐》,又合唱了几段《采叠度》。李白感到这里的“西曲”比巴渝一带的歌谣更为优美,歌词也清新可喜,因此他把这些歌词都一一记了下来。李白又叫年轻的歌女单独唱几支。她开始唱了几段《那呵滩》:

江陵三千三,来往那呵滩。上滩登天难,下滩鬼门关。闻欢下扬州,相送江湾头。愿得橹篙折,天意使郎留。……

李白不禁失声叫好,丹砂也跟着叫“好”。那女子低下头来,调了调弦子,又唱了一支《女儿子》:

巴东三峡猿鸣悲,夜鸣三声泪沾衣。我欲上蜀蜀水急,行人一去不复归。

还没有听完,李白的眼泪就下来了。

然后李白又叫年纪较大的歌女单独唱了几支。她的声音虽不及少女的清脆圆润,但却深沉厚实,吐字也特别清晰,显得功力远在前者之上。她开始唱了几首短曲,其中《作蚕丝》声词俱佳,李白为之击节赞赏不已,并将其中一首歌词反复咏哦:

春蚕不应老,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

然后,连干三杯,并叫丹砂给两位歌女各敬一杯。最后那妇人又唱了一支《西洲曲》: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西洲在何处,两桨桥头度。日暮伯劳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中露翠钿。开门郎不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置莲怀袖中,莲心彻底红。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阑干头。阑干十二曲,垂首明如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那妇人从容唱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好像这支曲子就是她自己心里的歌。李白听得连酒都忘记喝了。

“民间竟有如此优美的天籁!如此动人的绝妙好词!这一支支曲子都是浑金璞玉啊!……”曲子已经唱完,李白还在沉思。

李白听完曲子以后,又问了两个妇女的身世。年轻的一个是船家女,父亲不幸葬身鱼腹;年长的一个是商人妇,丈夫出外一去不返。两人都无以为生,因此沦落为酒楼歌女。李白听了,又为她们感慨一番,但别无办法,只有加倍给了赏钱,便打发她们走了。临走时,她们再三道谢,李白却说:“该我谢你们哩!”两人大惑不解。李白又说:“我给你们的是铜钱,你们给我的是黄金。”两人更大惑不解了。最后,两人不约而同地说:“但愿听曲的客人都像公子这样就好了。”丹砂送她们下楼时,她们又向丹砂道谢。丹砂说:“这几个钱算不得一回事。等我们公子当了宰相,请皇上下一道诏令,彻底解救你们!”两个歌女睁大了眼睛,又是惊,又是喜,又是莫名其妙。

当天夜里,李白便写了几首《荆州歌》。但看来看去总觉得不及歌女所唱的天然美妙,便只选了其中一首保存下来:

白帝城边足风波,瞿塘五月谁敢过?荆州麦熟茧成蛾,缲丝忆君头绪多,布谷飞鸣奈妾何!

李白在江陵,除了搜集歌摇外,也去章台走马,又到城南猎雉,还到江湾泛舟,甚至还去看过一次跳神。每到一个地方,他总是什么新鲜事都要尝试尝试,几乎忘记了从事干谒,他也不知道江陵有什么人值得他去拜访。

一天,友人吴指南来告诉李白一个消息:道教大师司马承祯要去朝南岳衡山,正经过此地。李白如果要去拜访,他可以引见。李白在匡山读书时就听道士们谈起过司马承祯。他字子微,自号白云子,一向隐居在天台山玉霄峰,得道家真传,有服饵之术。李白听赵蕤也谈起过司马承祯:他本来也是一个士人,博学能文,对老庄之学,造诣尤深,后来便出了家,成了道门龙凤。武后时,累征不起。睿宗时,召赴京师,深受赏识,封以官爵,固辞,仍然回到天台山中。玄宗即位后,又召赴京师,颇加礼敬,仍不受官爵。李白对此人早有钦慕之心,便在吴指南陪同之下,欣然前往。

司马承祯连日来门庭若市,宾客满座,更兼多是州县官吏,所求无非长生、黄白之术,所谈无非客套虚语。一个二个言语无味,面目可憎。他已是年近古稀之人,早感神疲体倦,便将身子斜靠在几上,双目半闭,运气养神,只是不时将麈尾轻轻拂动,表示他仍在接待宾客。忽听得道童来禀,道兄吴指南引客求见,并呈上名刺,司马承祯一看上面写着:“峨眉布衣李白,字太白。”司马承祯便吩咐“请”。不一会就见吴指南领着一个青年公子走了进来,好像带来一股清风。司马承祯不由得抬起身子,睁开眼睛。细看此人风神特异,与众不同。亭亭如孤松独立,飘飘如岸柳迎风。若非王夷甫[1]转世,必是嵇叔夜[2]后身。接谈之间更觉此人不仅口齿爽利,如寒泉漱石;而且天资颖悟,识见过人。他既不求长生、黄白之术,又不做世俗客套语,只把那老、庄精义求教。大师稍一示意,他便举一反三。譬如他请教“无为”之义,司马承祯说:“顺其自然。”他便说:“以之养身,便当如日月之运行,草木之荣落,不为违天之事;以之为文,便当如清水芙蓉,长空白云,不事雕琢之技;以之理国,便当顺民之情——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不兴烦苛之政。故曰‘无为而治’。”司马承祯连连微笑点头:“妙解如君,始可与言道已矣!”又看定李白说:“君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但又说,“观君眉宇之间英气勃勃,言谈之间不忘苍生社稷,毕竟志在匡济。以你之才识,当此开元盛世,自是鹏程万里。待你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事毕,再到天台山来找我吧。”李白看着道士的白须,脸上闪过一丝疑问。司马承祯将麈尾一拂,笑道:“岭上白云,松间明月,无往而不相逢。”他立即恍然大悟,说道:“功成,名遂,身退——这正是晚生的素志。”便欣然拜谢而去。

李白回到下处,一连数日,回味着司马承祯对他的指点和赞扬,不禁飘然有凌云之概,于是浮想联翩。他一会儿想起《神异经》中所说的:“昆仑山有大鸟,名曰希有,左翼覆东王公,右翼覆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会东王公。”他一会儿又想起《庄子·逍遥游》中所说的鲲鹏。他觉得司马承祯好像是希有鸟,自己则好像是鲲鹏。只有希有鸟能认识鲲鹏,也只有鲲鹏能认识希有鸟。于是李白便开始构思《大鹏遇希有鸟赋》,后来又干脆改为《大鹏赋》。

他恍惚看见北冥天池中的巨鲲,随着大海的春流,迎着初升的朝阳,化为大鹏,飞起在空中。它一开始鼓动翅膀,便使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奔。接着它便在广阔的宇宙中翱翔,时而飞在九天之上,时而潜入九渊之下,那更是“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只见它“足系虹霓,目耀日月”;只见它“喷气则六合生云,洒羽则千里飞雪”。它一会儿飞向北荒,一会儿又折向南极。烛龙为它照明,霹雳为它开路。三山五岳在它眼中只是一些小小的土块,五湖四海在它眼中只是一些小小的酒杯。古代神话中善钓大鱼的任公子,曾经钓过一条大鱼让全国人吃了一年,见了它也只好束手;夏朝时候有穷氏之君后羿,曾经射落了九个太阳,见了它也不敢弯弓。他们都只有放下钓竿和弓箭,望空惊叹。甚至开天辟地的盘古打开天门一看,也目瞪口呆。日神羲和只有靠着扶桑坐壁上观;至于海神、水伯、巨鳌、长鲸之类,更是纷纷逃避,连看也不敢看了。

……

李白写完《大鹏赋》,感到从来未有的痛快。从少年时代以来,一直在心头汹涌,而且越来越强烈的豪情逸兴,现在终于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了。


[1] 王夷甫,即王衍,魏晋名士。雅尚玄谈,风神俊逸。时人称其“处众人中,似珠玉在瓦石间”。

[2] 嵇叔夜,即嵇康,魏晋名士。博学多识,风姿特秀。时人谓其“岩岩如孤松之独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