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 初游金陵,卧病扬州

李白传 作者:安旗 著


五 初游金陵,卧病扬州

李白自荆州州治江陵顺江而下,到了岳州州治巴陵。登了岳阳楼,游了洞庭湖。只见那号称八百里的洞庭,含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涯际,便觉诗情汹涌。正待好好写它几首,却不料同行友人吴指南暴病身亡。李白念他故乡路遥,魂魄无主,亲自为他购了棺木,办了丧事,尽了朋友之义,然后才离开了岳州。

继续顺江而下,便是鄂州。州治江夏也是历史名城,有黄鹤楼、鹦鹉洲、赤壁、南浦等胜迹。李白在黄鹤楼头,见大江之上,龟蛇对峙,气象莽苍。遥望汉阳城,烟树如画;俯视鹦鹉洲,碧草如茵。本想题诗一首,却见壁间早已有诗人崔颢的一首七律: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李白看了,甘拜下风,说了句“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便干脆搁笔。

然后再继续东下,经浔阳、登庐山。盘桓数日,得诗数首。其中一首七绝是在香炉峰瀑布前口占而成:“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下山登舟,不消三日,过了两岸对峙的天门山,当涂便遥遥在望。这当涂虽是一个小县,却是历史悠久的古邑。相传大禹会诸侯于涂山,便是此地;秦始皇东巡会稽,也是从此处过江;而对岸的和州乌江,便是“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兵败绝命之处。

一路上,李白畅游长江,欣访胜迹,得诗盈囊,自不必说。终于在开元十三年秋末,到达了他向往多年的六朝古都——金陵。

这里的风光和成都颇有相似之处,也是风和日丽,树木滋茂,佳气葱郁,川原如绣。但气象却比成都雄伟:莽莽钟山像一条苍龙蟠卧在城东,巍巍石头像一头猛虎雄踞在城西,云蒸霞蔚的玄武湖掩映在城北,莺歌燕舞的秦淮河萦回在城南。回首西望,茫茫九派从遥远的云端向它泻来;翘首东望,汇集了众水的长江又向着大海滚滚而去。真是虎踞龙蟠,帝王之州!从孙吴、东晋到南朝的宋、齐、梁、陈,金陵作为帝都,已有三百年历史。不过它在这三百年中的名字叫建业或建康。金陵是它最早的名字:楚怀王的父亲楚威王在并有江东以后,以其地有王气,埋金以镇之,始置金陵邑。其后虽然名称屡有更改,在唐代版图上,它只不过是江南道润州上元县,后又改为江宁县,但人们总喜欢称它金陵。

李白多想马上就去钟山,爬上那苍龙的脊背,看看它怎样威镇吴京。他多想马上就去石头城,爬上那猛虎的头顶,看看它怎样雄控大江。他多想马上就去秦淮河,到它的游艇画舫中去领略一下迷人的吴歌。他多想马上就去玄武湖,不知它的岸边可还有吴殿的花草,晋宫的绮罗?他更想马上就去追踪南朝诗人谢朓的足步,探索一下他的名句“余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产生的秘密。他还想马上就去谢安墩,寻访谢安的遗迹[1]——这位隐而卧东山,起而安天下的风流人物,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是数一数二的。

但是他暂时什么地方都不能去,他心里惦记着更重要的事情。

李白从峨眉山下来,特别是出三峡以来,一路上就听说封禅的事。他在渝州就听说,以宰相张说为首的文武百官认为,天下太平,累岁丰稔,四夷内服,大唐王朝已经是治定功成,应该告成功于天地了。于是一而再,再而三,给皇帝上表,请求举行封禅大典。他一出三峡,就看见皇帝的布告,布告的最后写道:“……是以敬承群议,宏此大猷,以光我高祖之丕图,以绍我太宗之鸿业。可以开元十三年十一月十日,式遵故实,有事泰山。……”他到了江陵,又听说,诏命宰相张说,带领礼部官员在集贤书院,参照古礼,刊定仪注了。他到了浔阳,又听说,诏命将作大匠苗晋卿,带领工部官员,到泰山顶上修建祭坛去了。他到了当涂,消息就更多了,也更热闹了。听说封禅大典已经万事齐备,甚至泰山下有个县的县令连棺材都准备好了。别人问他为什么准备这玩意儿,他说:“成千上万的人马,说不定死上十个八个的,事前不准备好,临时哪来得及?来不及岂不是要丢乌纱帽么?”他到了金陵,还听说皇帝特地下了一道诏令,命全国各州府县荐举孝弟文武到泰山下观礼。

因此,李白一到金陵就带着他一路上缮写整齐的行卷,去拜访地方官吏和社会名流,暗自庆幸正赶上这大好机会。谁知一连奔走多日,却是“十谒朱门九不开”,都因大典在即,大家忙得不亦乐乎,顾不得接见他,更没有工夫看他的行卷,虽然他把《大鹏赋》摆在行卷的开头。至于前去泰山下观礼的孝弟文武,各州府县的长官们早已心中有数了。

李白站在石头城遗址上望着大江出神。他看见万里长江和它的九条支流,浩浩荡荡,奔腾不息,汩汩滔滔,永不休止。他多想驾起巨舟,扬起白帆,去乘风破浪,大显身手。学那神话中的任公子,以日月为钩,以虹霓为线,钓起一条大鱼来,让全国人民吃他多少年!忽然,他却看见万里长江和它的九条支流上,一下风也平了,浪也静了,再也无风可乘,无浪可破,无鱼可钓了。他这位任公子只好把钓竿收起来。

于是,李白在金陵纵情登览,恣意行乐,分享大唐王朝治定功成的幸福。

不到半年,金陵翰墨场中,都知道有一个西蜀才子李白,才华出众,文思敏捷。

不到半年,金陵游侠儿中,都知道有一个巴山剑客李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

不到半年,金陵的歌台舞榭中,都知道有一个益州公子李白,风流倜傥,能歌善舞。

不到半年,金陵赌博场中,都知道有一个陇西王孙李白,腰缠万贯,一掷千金。

不到半年,金陵的落魄公子中,都知道有一个峨眉义士李白,疏财仗义,有求必应,堪称当代的鲁仲连。

不到半年,秦淮河上,李白的新诗成了最流行的歌曲,代替了南朝陈后主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

一只画舫过来了,唱的是李白的《白纻辞》:“扬清歌,发皓齿。北方佳人东邻子。且吟白纻停渌水,长袖拂面为君起。寒云夜卷霜海空,胡风吹天飘塞鸿,玉颜满堂乐未终。”

又一只画舫过来了,唱的是李白的《杨叛儿》:“君歌杨叛儿,妾劝新丰酒。何许最关人?乌啼白门柳。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再一只画舫过来了,唱的是李白的《长干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画舫游艇在招徕游客时,总是说:“侬家小囡会唱李公子的新词呢!”

到了第二年春天,李白在离开金陵前往扬州之时,给他送行的朋友坐满了江头的酒肆。适值春酒新熟,当垆的吴姬特地从小槽上榨取了几瓶“真珠红”,请客人品尝。大家一看,那酒的色泽鲜艳如花,晶莹似玉;喝到口里,又像真珠一样的润滑。真不愧是名满江南的佳酿!大家频频劝酒,纷纷赋诗。抒不尽的离情,道不完的别意。一直欢宴到月出东山,还不肯散去。最后,李白为了酬谢大家的盛情,挥笔写下了《金陵酒肆留别》一诗: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大家争相传阅,交口称赞。有的说:“好一个‘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有的说:“我们写了那么多首都不及你这一首。”还有的说:“太白之诗好比酒中的‘真珠红’,也将是誉满江南啊!”

直到皓月当空,大家才伴送李白,出了金陵北门,到了征虏亭,下了去扬州的船。

扬州的名胜古迹虽不如金陵,但它是淮南道大都督府所在地,又是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工商之盛远远超过金陵,更是说不尽的繁华,道不尽的富庶。

李白在扬州开始也曾从事干谒,希望早日找到能识拔他这匹千里马的伯乐。怎奈未封泰山之前,州县官吏和地方名流都忙于准备;既封泰山之后,他们又忙于庆祝。李白又是“十谒朱门九不开”,仍然只好乐享太平。每日里,不是登高揽胜,就是临水逐春;不是东城斗鸡,就是西郊走马;不是开琼筵以坐花,就是飞羽觞而醉月。品茗高谈,时吐粲花之论;当筵赋诗,每多七步之章。酒酣击剑,无非逞倜傥意气;诗成作歌,总是抒风流情怀。闷来时,又不免且呼五白,暂行六博,不计输赢,只图快意。想那古代豪杰,家无石储,犹自一掷千金;大唐士庶,盛世多暇,谁不借此行乐?

李白每日开支已是不小,更兼动辄千二八百地接济落魄公子,于是不到一年,李白腰间的“万贯”便花得一干二净。而且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一场大病,更使他困倒在逆旅之中。和他交游的人,看见他钱也光了,人也病了,十之八九便纷纷散去。旅馆老板脸上的春风很快就变成了秋霜,饭店老板的美酒佳肴很快也变成了粗茶淡饭。眼看主仆二人就要流落街头,幸得扬州州治所在地的江都县衙中有一个当县丞的朋友,李白称他为“孟少府”的人,还来看望他,并派人给他送来一笔钱。旅馆老板一见,脸色才又转了过来。孟少府又帮忙延请名医,广求良药,才使李白的病有了起色。

一天夜里,李白从梦中醒来,看见地下好像洒满了繁霜,再一看原来是明月当空,月光一直照到床前。“啊,大概是中秋了。我离家已经两年了。”李白顿时睡意全无,乡思骤涌。他越看那月亮,越感到亲切:它好像是峨眉山月特地赶到这东海之滨来看他,又好像是蜀中亲人的眼睛在向他注视。他越看那月亮,也越感到惭愧:这两年来,做了些什么呢?繁华的金陵和扬州使他只落得两手空空。……李白想着想着便低下头来,不觉流下两行清泪,口占五绝一首: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故乡啊,万里外的游子,在这月白风清之夜,要向你吐一吐心曲,诉一诉衷情:

“大唐王朝已经是大功告成了,我的功业却还没有开始。大好光阴一年一年过去了,我却像一片浮云,飘荡在这东海之滨。金陵这个温柔乡,几乎使我迷失了本性;扬州这个销金窟,几乎消磨了我的雄心。我怎能忘却济苍生、安社稷的宏愿?我怎能在这千载难逢的盛世坐享其成?古琴藏在匣里,没有人来赏识它,它再宝贵,又有什么价值呢?长剑挂在壁上,没有人来使用它,它再锋利,又有什么意思呢?我多么希望早日跨入国门,国门却在遥天之外。要不然,我就回到你的怀抱,而你也是隔着云山万重。何况我雄图未展,壮志未酬,怎好落魄还乡?……”

李白在贫病交加的逆旅之中,独自咀嚼着生活的苦果,不知如何是好。只有将心中的愁思和离情,写成五古一首,寄给赵蕤。赵蕤除了复信慰勉以外,又有什么办法呢?

最后,还是孟少府给李白找了一条路子,介绍李白前去安州。


[1] 谢安,晋名士。隐居东山,累辟不起。性好游乐,常携妓以随。后辅晋,成大功。淝水之战,大破苻秦。使东晋得完,安之力也。谢安墩在城西北,相传谢安与王羲之同登此,悠然有高世之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