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成功学”的背后

中国结:朱杰人时论散文集 作者:朱杰人


“成功学”的背后

如何取得成功?“中伤”、“嫁祸于人”、“制造冤假错案”、“使人失败”——这是时下一些“青年导师”开出的“秘方”。如何发财?撒谎骗人、逃税避税、作伪造假——这是时下某些“经济学家”设计的“捷径”。如何做官?“因循守旧”、“明哲保身”、“投机钻营”、“不要轻言赞成或反对”、“对上司不要直言直说”——这是时下有些“政治学家”的“忠告”。

如果这仅仅是“街谈巷议”,或是“村野妄人”们的“胡言乱语”,那是可以一笑了之的。现在的问题是,这些“成功之道”、“敛财之道”、“攀附统御之道”,是一些堂堂正正的社会主义出版社出版的堂堂正正的出版物。据说,此类读物“出版热,销售旺”,“越出越多”,有些书“印数达十多万册”。

这就不能一笑了之了。

市场经济带来了激烈的竞争,有竞争就会有失败者。于是成功就成了人们,尤其是渴望成功的年轻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于是,教导人们如何成功的图书应运而生,大行其道。这是符合逻辑发展的。大力开发这样的选题,确实反映了出版家们敏锐的市场意识和精明的经营之道。这类书可以发行十多万册已经证明了他们的“成功”。但是,他们成功地赚了钱,却也成功地贩卖了历史的沉渣,这是不能不予以关注的。

成功人人需要,所以它有市场。但是,成功之路千条万条,有一条却是万万走不得的,那就是“歪门邪道”。然而,现在竟然有人堂而皇之地教人们搞歪门邪道。这类以“邪术”诲人的著作,大多打着“整理国故”的旗号。他们从积淀了几千年的中华古代文化中寻觅、爬梳,像发现了宝贝似的把那些沉积在角落里的垃圾挖出来,替他们穿上时装,为他们贴上金箔,或推销给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或迎合那些怀着阴暗心理的“失败者”,于是“腐朽”变成了“神奇”,这真是中华文化的悲哀!

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民族,其文化一定是具有特殊魅力的。但是五千年的文明中,有辉煌和光明,也有屈辱和阴暗。有足以自傲于全人类的精华,也有羞于示人的糟粕。精华使我们的民族奋发向上,糟粕使我们的民族腐败堕落。从司马迁到曹雪芹,从《佞幸传》、《奸臣传》到《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有多少富于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志士仁人,对我们民族文化中的罪恶和腐朽予以无情的鞭挞。因为他们深知,痈疽不除,我们民族的肌体就会失去生命力,就会走向死亡。可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有些人却把糟粕奉若神明,明目张胆地播散邪恶与腐朽的种子,这当然不能放任自流。

近年来,诸如“厚黑学”之类宣扬历史文化垃圾的读物成群结队地招摇过市,有其深刻的社会动因。图书市场的繁荣与激烈的竞争,使某些人失去了判断力,而利益的驱使又使有些人丢掉了廉耻和起码的责任感。于是把杂草丛生误认为繁荣,将赚钱当作了唯一的目的。当然,我们不讳言赚钱,但君子于利,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道义之道、道德之道、正道之道,社会主义的出版社,怎么可以唯利是图,背“道”而驰呢?

鲁迅当年曾经痛斥过那些把历史文化垃圾翻出来戕害青少年的无耻文人,说他们是把痈疽当宝贝。想不到历史的惰性竟然如此的顽强,被鲁迅无情揭露和批评过的东西如今重又沉渣泛起。这不能不使人感到悲哀,但在悲哀之余,我们似乎更应该警觉与反省!

(原载于《文汇报》1998年2月26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