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树立创新意识

中国结:朱杰人时论散文集 作者:朱杰人


树立创新意识

江泽民同志最近多次在讲话和批示中强调知识经济、创新意识的重要性。他指出:“知识经济、创新意识对于我们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至关重要。”他同时还提出“真正搞出我们自己的创新体系”。

知识经济已经向我们走来。要赶上知识经济这趟车,就要不断创新,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全民族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翻开世界近代史,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到信息产业的诞生,有哪一次物质生产中的革命可以离开重大的创新突破呢?而生产技术上的革命性突破,又带来了社会生活的革命性发展。有人统计过,近一个世纪中人类在科技领域内的发明创造比过去时代的总和还要多,而人类社会近一个世纪(尤其是近五十年)的发展速度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所无法比拟的。社会领域同样如此。为什么我们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走完了别国几百年的历程呢?因为我们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坚定不移地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创新之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观念创新了,中华民族久被压抑的创造活力便释放出来了。

创新就是突破原有的框框,就意味着不断地新陈代谢、破旧立新。创新的敌人是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思进取。哥白尼的日心说彻底改变了人类的宇宙思维,这一学说是对被视为“绝对真理”的地球中心说的突破;在牛顿和莱布尼茨之前,数学家们虽然已经积累了大量与微分、积分有关的成果,但只有牛顿和莱布尼茨才明确揭示了两者之间的本质关系,创立了微积分基本定理;达尔文毕业于剑桥大学神学院,但他的《物种起源》却是对“神创论”、“物种不变论”的严重挑战……一部科技史以数不胜数的事实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只有创新才能发展、才能前进。纵观中外历史,凡是出现科学发明和发现的辉煌时代,都得益于这一时代积极开拓进取、不断突破创新的精神。

反之,一旦这种积极创新的意识淡薄了,消失了,科学就不可避免地走向没落、衰败。

创新就是要发人所未发,这就注定了新思想、新观点、科技新成果的推广运用不会一帆风顺。这里,除了创新者面对磨难要有坚持真理的勇气和决心,更需要我们为创新本身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进一步改革科研管理体制,创造民主宽松的学术环境,保护知识产权,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和脱颖而出的机制等,包括对创新过程的失误和挫折持宽容理解的态度,都是我们必须做的。江泽民同志在两院院士大会讲话中列举的大批年轻创新人才事例,他们在发明创造时几乎都受到过误解和不公正待遇。这种情况在今天不应该再发生了。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知识创新将成为未来社会文化的基础和核心,创新人才将成为决定国家和企业竞争的关键,而具有创新头脑的人才要靠教育来培养。因此,一方面,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另一方面,教育界本身应不断革除过去的弊病,营造培养创新意识的良好环境和条件。我们的教育体系由于受两千年来封建思想的影响和计划经济带来的束缚,历来是灌输多,启发少。课堂教学强调鸦雀无声,考试答题只允许一个标准答案,等等。结果就如国内外学术界普遍反映的那样,中国学生念书能力强,创新能力弱。这种状况正在逐步得到改变,但还须努力改革,不然,不可能培养出大批有创新意识的人才。

创新,是历史交到中华民族手中的一把开启未来之门的金钥匙。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人才的造就,创新体系的形成,创新机制的建立,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只有锲而不舍地完成这个工程,中华民族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制度上的保证,中国人的创新精神的巨大资源库才能被源源不断地开发利用。现在,是我们完成这一伟大使命的时候了。

(原载于《文汇报》1998年6月22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