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四、快乐游戏

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 作者:虞永平


四、快乐游戏

这些精巧、别致的儿童玩具已经有近百年历史了。大象、长颈鹿,栩栩如生,木偶人、木偶青蛙,活动自如,拼接组合的公鸡、小猪,造型各异的割草机、马车、水车,让人仿佛置身于玩具商店。

然而,这些玩具没有一件是从商店购买的,全部出自陈鹤琴的设计。尽管将近百年历史,但今天看来还是充满着童趣和吸引力,它们的诞生正是陈鹤琴关于儿童快乐游戏理念的最好体现。

在初为父母的家长们的印象中,孩子很容易沉迷游戏。为了玩游戏,可以不吃饭,可以不睡觉,只要醒着,就时时刻刻在玩着各种游戏,即使睡着了,也抱着玩具不放,仿佛游戏就是一切,这让许多家长不能理解。

小朋友:我这个搭的是火箭,这个是4号火箭,这是轿车,这是吉普车,可以装货。

成人:你为什么鼓掌?

小朋友2:因为他说得好。

成人:他说得为什么好?

小朋友:因为我觉得这样有点漂亮,这尖是火箭的头,火箭下面是冒的火,这是4号火箭。

这个被称为“4号火箭”的设计是北京市丰台第一幼儿园的几个小朋友一起完成的。翱翔在宇宙太空,高高在上的火箭,被孩子们用普通的鹅卵石拼成,染上不同的色彩,几段简单的组合,就有了无限的想象,也给孩子带来很多的乐趣。

幼儿家长:我的儿子,他从两岁多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各种角色扮演,比如说在绘本里面,或者是在动画片里面,看到的各种场景,他就会把我叫起来,把他爸爸叫起来,我们3个人在家里演出来。

对于孩子这种爱玩的天性,陈鹤琴早在20世纪初就给出了解答:“小孩子是好游戏的”“游戏是孩子的生命”“游戏是儿童的生活”。他高度肯定游戏的价值,认为游戏能够帮助儿童发展身体、培养情操、发展智力、放松身体、恢复精力。

陈鹤琴:凡事当作工作做就是痛苦的,当作游戏做就是快活的。成人也是如此,何况以游戏为生活的儿童呢?

陈虹:他提出,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工作,工作就是游戏。对一个小孩子来说,他就是在游戏活动当中来学习。游戏中不光要动手、动脑,还要在游戏当中处理发生的人际关系,克服并解决碰到的一些问题。所以,他非常非常重视游戏。

然而,在当代社会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各种商业性质的早教机构办的培训班、兴趣班铺天盖地。

许雯:家长非常关注的,就是智力的开发,以及知识技能的学习。今天学跳舞,明天学器乐,后天学画画、学数学等各个方面,这些显性的东西,能够看到结果的东西,他们是非常注重的。

很多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选择过早地给孩子绑上训练的枷锁,他们不了解儿童游戏与成人游戏的本质区别,片面认为游戏玩耍只是在浪费时间,对学习并没有帮助。

许雯:曾经有一个爷爷,也是冲到我的办公室里来,说你们一天到晚游戏、游戏、游戏,我看他们都是在胡闹,你看社会上现在很多人就是因为玩游戏玩出犯罪了。

1992年,是陈鹤琴先生100周年诞辰。在陈鹤琴的家乡,浙江上虞百官镇,百官镇幼儿园更名为鹤琴幼儿园,这是全国第一所以陈鹤琴先生的名字命名的幼儿园。

20多年来,上虞鹤琴幼儿园以陈鹤琴的办学理念为指导,践行着陈鹤琴的幼儿教育思想,坚持尊重儿童游戏的意愿,为儿童创造游戏的条件,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成长。

赵秀红:我们在这些自然的环境当中,融入社会的元素。比如说在果园建起了一个创意小屋,可以开商店,办娃娃家。在农场建起了农家小院,还有儿童厨房、儿童植物博物馆、茶吧等。孩子可以跟小农场互动,进行一些社会实践活动。

端午的龙舟、中秋的粽子、春节报晓的金鸡……老师和孩子们一起动手,根据不同的节气,来装扮他们的乐园。园子里种植的花卉、小溪边捡来的鹅卵石,自然界所有美好的馈赠,都是孩子们装点乐园的饰品。

绍兴是著名酒乡,自古以来无处不酿酒,无处没酒家。因此,以酒为纳采之礼,以酒为陪嫁之物,就成了绍兴男婚女嫁中的习俗。这里最有代表性、最典型的特产就是女儿出世后就着手酿制的“女儿红”。这一习俗后来又演化到生男孩时也酿酒,并在酒坛上涂以朱红,着以彩绘,并名之为“状元红”。

在上虞鹤琴幼儿园,这些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酒坛、酒瓶,都会被回收开发利用起来,成为装点环境、游戏童心的宝物。

赵秀红:绍兴是黄酒的故乡,上虞是“女儿红”的故乡,所以这里酒坛子、酒瓶子特别多。那么,我们就收集这些酒坛子、酒瓶子,装点在各个角落,不仅可以作为一些装点的器具,也可以作为孩子玩乐的材料。

许雯:我们利用一些“女儿红”的酒坛,进行绕障碍跑,然后进行一些装饰,包括在瓶子上面画画等。这些其实在儿童看来虽然他在工作,但同时他又是在游戏,利用这些素材,开展一些好玩的活动。

“游戏”,时常被提及并被呼吁要重视,但在教育实践中,却往往被忽视。陈鹤琴对儿童游戏的重视,既是对游戏在儿童身体、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发展价值的认同,也是对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和谐的人的一种尊重。受西方思想的影响,陈鹤琴也反思:“吾国社会对于游戏不加注意,甚有以为学校不宜让儿童游戏的。普通人常以游戏为顽皮。”这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忽视儿童的地位,将成人文化作为典范的思想是分不开的。

陈鹤琴:孩子要自己做,自己生活,自己从中得到快乐,从做中获得各种知识,学习各种技能。做是孩子的权利。

陈鹤琴的游戏理论主张,以儿童特点为前提,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课堂,以实现“做现代中国人”为根本宗旨,以游戏为主要方式,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每年春天,上虞鹤琴幼儿园会组织大班的孩子开展一个主题活动——“我和春天有个约会”。孩子们在春天播下玉米的种子,一天天盼着它们发芽结果。

赵秀红:好不容易有一天,发芽了,孩子们很兴奋,都把它画下来。再过几天,芽才长出了一点点。有一天他们去玉米地里看的时候却发现,玉米地里的芽都断掉了。孩子们看到自己辛辛苦苦种下去,看它发芽,养护的一棵小苗居然断掉了,这个时候他们非常伤心,有的孩子居然“哇哇”就哭了,一片惨状。

到底是谁破坏了我们的玉米芽呢?孩子们开始了“侦破工作”:是小班的弟弟妹妹不小心碰到了?或者是地鼠肚子饿了,把它给吃掉了?还是说有小偷来过了?

赵秀红:有一个孩子说,我们这里有监控的,我们可以去找我们的安全部长,找我们的朱老师,我们去看监控,结果他们真的去找监控了。看了监控录像以后,结果发现,是一种叫雉鸡的动物,就是像鸡一样,尾巴很长,很漂亮的一种动物。孩子们一发现,马上回去报告他们班级老师石老师:“石老师,凶手抓到了,是雉鸡。”

“凶手”找到了,如何防止它再次伤害小玉米芽呢?孩子们开始尝试不同的办法。他们带着柳叶编的草帽躲在旁边的树林和油菜地里面守候,但是雉鸡没有出现。他们又试着将网兜挂在树上,等候雉鸡落网,当然也没成功。

赵秀红:最后,一个孩子从他家里的爷爷那里知道,因为他家里种樱桃树,要保护樱桃不被麻雀吃掉,可以挂一些衣服,做一些假人。所以,他们也想到了这个办法,后来他们回到班级里面做假人,用报纸、稻草做了很多很多的假人,放在这个玉米地里,真的也很奇怪,这个玉米地就这么保护下来了。

玉米在孩子们的保护下,慢慢地长大、结果,孩子们享受着劳动和收获的喜悦。转眼,大班就要毕业离开幼儿园了,他们来到玉米地拍毕业照,然后依依不舍地将玉米地托付给了中班的弟弟妹妹。

赵秀红:他们说,弟弟妹妹,我们要毕业了,这个玉米地你们一定好好保护。你们要经常来看看它,来给它浇浇水,要保护好这个玉米地。我们把这块地交给你们了,这个就靠你们了。真的是说得非常感动,老师都流眼泪了。

游戏是儿童认知环境、认识社会、表达体验、模仿学习的基本途径,它如同成人的工作、家庭、社交生活一样,与儿童不可分离。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掌握了生活的新知,学会了协作与分享,懂得了坚持和珍惜。拒绝、排斥儿童游戏,就是剥夺儿童的生存感知和成长的基本权利,就会阻隔儿童的社会性发展,造成认知缺失、情感欠缺,影响一生。

陈鹤琴:各种高尚道德——自治、克己、忠信、独立、共同作业、理性服从、纪律等都可以从游戏中习得。公平、信实、尊敬他人的权利、勉尽个人的义务,也都是游戏的附属产品。

儿童通过玩具间接认知、感知世界,但过去的成人并不理解玩具的重要意义,给予儿童的是成人不需要的东西或简易的缩小品。

20世纪初的中国,幼儿玩具生产严重不足,要想给孩子们提供合适的玩具和教具,自己动手、设计研发是唯一的途径。为了实现自己对儿童玩具的设想和要求,陈鹤琴在他所主持的幼儿园、小学、师范院校、国民教育实验区、难民收容所等场所,均开办了儿童玩具厂,为孩子们设计生产各种有趣的玩具和教具。

陈虹:陈鹤琴认为,好的游戏应该是活的,好的玩教具也应该是活的,真正能够让孩子去操作的,能够在这个当中得到动手动脑的乐趣、快乐的,同时又能够去发展他的创造性。

唐淑:他有一个儿童玩具工厂,有一个玩具研究室。我们那个玩具工厂里头有四五个工人,有技师,我们那个技师的手艺很好。所以,蒙台梭利、福禄贝尔的那些全套,他们都能做出来。

许雯:陈鹤琴先生他曾经说过,玩具不仅仅能带给儿童快乐,它还是儿童的第一本书。那我怎么理解第一本书的这个说法呢?我觉得它不是狭义上的教科书,而是促进儿童学习、发展的任何的东西,都可以成为儿童学习的内容。

唐淑:他也有很多文字是写这个方面的要求,而且他也发明了很多。譬如说有的是利用转盘,就是那个泥人,糖在这上面,可以转,转到哪里就给你一个什么东西。他就利用这个作为识字盘,他把它引进再改造过来。

长期以来,陈鹤琴创办的玩具工厂设计制作了大量构思精妙,兼具科学性、教育性、趣味性与民族性的玩具。这个图案木戳通过多种多样的画画工具,来引发幼儿兴趣,帮助儿童感悟形象艺术的知识,引导他们识别各种动物的形态。

这个识字计数转图盘则是一个集识字、认数、练习加减法及游戏于一体的玩具,既是玩具,也是教具。陈鹤琴希望幼儿既能玩得开心,又能在玩的过程中达到识字、认数、计算的目的。

唐淑:我们做学生的时候,每个星期六上午,都要在玩具工厂实习,就是做那个玩具,那种木头的薄片做的各种家具、动物。譬如这一袋是鸡,那就由几块拼成一个鸡,让孩子自己来拼的。像这些个玩具、教具,也都远销东南亚。所以说,你看他在五十年代就把高校的这种教学、科研、生产,融为一体。

陈鹤琴把儿童玩具归纳为三种:第一是科学性的,凡是儿童可以玩的、看的、听的和触的东西都可叫作玩具;第二是教育性的,玩具和各种游戏器具是儿童生活、学习的必需品,它的重要性和教科书一样;第三是趣味性的,儿童玩具要有吸引力,才能成为儿童的朋友,给儿童带来快乐和智慧。

陈秀云:他做了玩具以后,发现玩具颜色也很重要。小孩喜欢什么样的颜色,什么样的玩具,做完以后都拿到学校去,拿到家里来给我们玩,看我们玩不玩,看我们喜不喜欢。小孩子们都很喜欢,这样他才拿去生产,都要经过检验的。小孩都喜欢,他就做,小孩觉得这个不好玩,他就不生产。

陈鹤琴主张玩具不一定要花钱去买,可就地取材。在江西办学时,他就利用当地丰富的竹资源,设计制作了大量经济实用的彩色竹圈,既可以做积木玩,也可以摆成各种动植物的平面图形,还可以搭成房屋、宫殿、动物、手枪等各种立体的形态,有助于启发幼儿的思维,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祝士媛:人的发展,人的大脑的发展,离不开手的动作,手的动作就是要刺激大脑的发展、神经的发展。我觉得陈先生很重视人的发展,人要全面,那就不能光动脑,动手也发展大脑。我觉得他是从一个培养全面的人的角度来考虑的。

陈鹤琴认为,自做玩具有教育上的价值和意义,价格上也比较合理。他的这些观念都被如今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所吸收。

朱继文(北京市丰台第一幼儿园园长):一直以来,我带着我们的老师,在研究儿童,然后制作了大量的、丰富的玩教具。其实这些玩教具都是我们用生活中的材料制作出来的。比如说小木块儿、小木枝、小石子,还有废旧的电线,等等,生活中有很多。

除了就地取材,利用现有资源,陈鹤琴还主张,让孩子参与到玩具的设计和制作中来。在北京市丰台第一幼儿园,一位孩子的话,深深地打动了幼儿园的园长。

朱继文:有一小朋友说得特别可爱,他说你看我们班刘老师,其实就是我们的保育老师,多辛苦,每次我们小朋友不小心把地面弄脏的时候,都是刘老师哈着腰,拿着大墩布给我们擦来擦去。我要设计一双鞋子,叫刷子鞋,只要我穿着这双鞋子,我在屋里走一走,地面就被我擦干净了。

孩子的童真与善良让朱园长非常感动,也让她受到启发。她四处了解打听,终于找到一家鞋厂,设计出了孩子们想象中的刷子鞋。

朱继文:孩子们看到,他们自己想象的东西变为现实的时候,他们的这种兴奋,他们的这种愉悦,让我都特别的感动。所以,后来我就想,如果我们当了一辈子幼儿园老师,我们真的没有设计出来什么玩教具和游戏材料,没有倾听到孩子们的声音的时候,我觉得那就是我们做教育做失败了。

1991年10月,陈鹤琴《玩具与教育》一书出版,书中汇集了陈鹤琴有关玩具的观点和大量设计制作图纸。这些珍贵的材料,对于中国儿童玩具的发展及教育作用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深刻的启迪意义。

蓝美容(香港教育大学教授):其实这个从游戏中学习,以真正的游戏的方式,让孩子在活动游戏中学习,他在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提出了,这个游戏还是现在我们用的一个方法,你说他是不是很前卫,我觉得就是很前卫。

作为中国幼教事业的奠基人,陈鹤琴先生不仅是著名的教育家,而且是中国儿童玩具事业的开创者。他将儿童游戏与玩具作为儿童教育的一部分,进行连续、深入的研究与实践,奠定了中国儿童游戏与玩具研究的基础。他的快乐游戏和玩具设计理念至今仍启迪着中国幼教事业的发展。

当前,随着都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绿地的减少,幼儿走进大自然的机会日渐减少。幼儿园游戏材料逐渐商品化,大量高科技含量的高档玩具上市,代替了许多过去自然材料做的玩具。

陈鹤琴的幼教理论和实践启示人们:陈鹤琴所提倡的“游戏式的教导法”是以幼儿自己的“做”为核心的,这能极大地丰富幼儿的经验。

“做”是一个中心,联结着活动中的教师和幼儿,教师应与幼儿共同游戏,给予幼儿必要的指导。儿童制作玩具的乐趣以及在此过程中想象、思考的权利不能被成人无情地剥夺。

那些在体察幼儿的感受和体验,观察他们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设计的游戏化教学活动,往往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们“做”的兴趣。游戏要成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手段,乃至幼儿教育的一种精神或灵魂,贯穿幼儿教育的整个过程。

扫一扫

观看第四集纪录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