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写给”冶和“打戏”

我的父亲常连安 作者:常宝丰 口述,鲍震培 执笔 著


三、“写给”冶和“打戏”

为什么父亲单单想学戏而不是其他的手艺呢?一是和他是满族人有关,八旗子弟大多喜爱文艺,天生有文艺细胞,加之耳濡目染,学艺是平常事。二是在父亲的幼年,京剧正进入鼎盛期,非常火,那会儿学戏就跟现在唱流行歌曲一样,是时尚。三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戏不用给师父钱,立个字据就成,一旦成了角儿还能挣钱。

后来经过多方托人寻觅,把父亲“写给”了一个叫朱玉龙的人,做他的手把徒弟。所谓“写给”就是立下了字据,手把徒弟是指戏曲艺人个人在家收的徒弟。手把徒弟的来源多为梨园世家子弟,偶有贫苦孩子卖入。拜师时要写“关书大发”,也就是签学徒契约。契约的主要内容为学艺年限(京剧为6年),师徒职责,徒弟须遵守的条款,以及学徒期满后无偿为师父演戏的时间,通常是一至两年……签订学徒契约之后如同卖身于师父家。

签订学徒契约“关书”称为“写字”,有“穷写字”与“富写字”之分。据京剧大师张君秋说:所谓“穷写字”,就是家里不仅没有学戏的钱,连孩子也养活不起,就把孩子全“写”给人家了。孩子住在师父家,吃穿用度师父全包,一边跟着师父学戏,一边给师父家干杂活,打骂都在师父,家长不得干涉。所谓“富写字”,就是学生只到师父家去学戏,吃、穿、住都由自家料理,所以“富写字”的孩子可以少受点委屈。“穷写字”的孩子进了师父的门,吃的是残羹剩饭,穿得衣不蔽体,个个面黄肌瘦,生了病也得不到医治,挨打受骂是常事,要是学不好,还被说成是白吃饭的。

父亲的“关书”大致如此:

今有常安(师赐艺名小鑫奎)情愿拜于朱玉龙门下,受业学演京戏。6年期满,谢师效力1年。课艺期间,收入归师,吃穿由师供给。死路生理,天灾人祸,车轧马踏,投河觅井,悬梁自尽,各听天命,与师无涉。中途辍学,赔偿×年膳费。自后虽分师徒,谊同父子,对于师门,当知恭敬。身受训诲,没齿难忘。情出本心,绝无反悔。空口无凭,谨据此字,以昭郑重。

下面是艺徒签字画押,引、保、代师签字画押,×年×月×日立。同样幼年做过手把徒弟学京剧的侯宝林也签过这样的拜师帖,如同卖身契一般,侯宝林说:“不就是学戏吗,干嘛写得这么厉害呀!因为那时候学戏叫‘打戏’,假如你禁不起‘打’,就有可能寻死,所以要写明这样的话。”

这哪里是送孩子传承艺术?等着父亲的分明是一道道鬼门关。后来我父亲谈到这六年不堪回首的岁月时,总是把这个狠心黑心的师父称为“朱某”。

父亲的学戏生涯是从“打戏”开始的。“打戏”是每个梨园艺人刻骨铭心的痛苦回忆。

那时候中国的老师都有一套延续了千百年的理论:不打不成材。“戏是苦虫,不打不成。”手把徒弟比科班弟子挨的打、遭的罪更多,不光学戏要打,伺候师父师娘、给师父家干活稍有差错也要挨打。我父亲清早四五点钟起来要到外边喊嗓,回来给师父师娘倒尿盆、扫地、生火、烧水,伺候完大的伺候小的,抱孩子、洗衣服、晾被子、抬煤、劈柴……一边干着活,还要一边看师父的脸色,赶上他高兴,干完了能学点,要是他不高兴,找个碴儿骂你笨蛋,劈头盖脸就是一顿毒打。

除了挨打还要挨饿,因为人家吃饭时你还要练功,等练功完了就只有剩饭剩汤了。冬天吃煮白菜帮子,夏天吃酸馊饭。由于缺少油水,饿得前心贴后心,肚子咕咕叫的时候就盼着天黑睡觉,睡着了就不饿了。

父亲在《自述》中说:“早年间叫打戏,真是每天生活不如牛马,侍候人是小事,一天必须挨两次打,两大腿部和膀子胳膊部被打得红肿黑紫。一年到头总是遍体伤痕,永不下去。不准哭,打算半途不学不成,有立字为证,打死无论,如有投河觅井两家各由天命,如本人家长半途不学,按字据上定的每天讨饭钱若干。本人只可忍受百般虐待,每天要走两次热堂,到年终才放三天假回家过年。”

父亲在朱家备受煎熬,真是度日如年。好容易盼到了年三十,父亲回家过年。太太问父亲:“儿啊,你在师父家过得好吗?”

父亲违心地回答说:“好。”

太太又问:“挨打了没有?”

父亲撒谎说:“没有。”

晚上父亲睡觉时和衣而卧。

太太说:“常安,你衣服破了,快脱下来我给你缝一下。”

父亲一只手在被子里脱衣服,一只手攥着被子边角不撒手,捂得死死的,不想让母亲看到他身上的伤。在他脱完衣服往外扔的当口,太太抓住他的一只胳膊,父亲疼得“哎哟”一声,太太掀开被子一瞧,父亲两只胳膊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全是伤,后背、腰、屁股和大腿上也是伤痕累累,一条条红檩子肿得老高。

“把我儿打成这样,他、他们也太狠了呀!”

太太抱着父亲大哭,这时父亲再也忍不住,“哇”的一声哭出声来。如果父亲当时的年龄再大一点儿,他还可以装成满不在乎的样子继续编他挨打不疼的谎言,但是他只是个9岁的孩子啊。在人间地狱般的朱家,受尽了打骂和折磨,他从没有哭过。在魔鬼一样的朱某面前,他以为他快变成冷冰冰的石头了,眼泪在心里流干了。是妈妈的疼爱开启了他被孤独恐惧痛苦关闭了一年的心门,他伏在我太太的怀里痛痛快快地大哭了一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