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御衣库

我和慈禧太后 作者:(美)德龄 著; 富强 译


御衣库

这次去奉天,太后没打算待太久,所以只带上了应季的衣服。当时是晚春,正值春夏交替的季节,所带的衣服也只是这个节令常穿的,可是仅仅这些就装了满满一节车厢。想想看,这是一列金光耀眼的御用列车啊,居然有一节车厢是用来专门放太后的衣服的。

这些衣服全都富丽堂皇、令人目眩,光是那如云似霞的色彩,就已经值得你细细品味很久了。整整一节车厢啊,到底有多少真是难以数得清。假如让我非常详尽地描述一番,那可要写上厚厚的一部书了。在这里我只能告诉你一个大概的数目,这节车厢里面的衣服有两千件左右,鞋子倒是不太多,只有三四十双。太后很少走路,大概五六天换上一双新的鞋子就可以了。

这一节车厢里面装的衣服够多了吧?在平常人看来,简直一辈子都穿不了这么多。可是对于太后来说,这些只不过占到御衣库的三四十分之一。太后是个记性非常好的人,可即便如此,她也弄不清楚自己的衣裤、鞋子、项链、耳环到底有多少。

这么多的衣服,该怎么收藏呢?宫里的方法是很有意思的,并不像普通人家那样挂在衣橱里,或者叠得整整齐齐的,码在柜子里,而是专门准备了一种朱红色的木盘,每个木盘放三套衣服。太后有那么多衣服,细细想来,要准备的木盘也要相当多才行。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太后多年以来的一个习惯。每隔四五天,她就会把所有的衣服之类都看上一遍。这里所说的看,可不是她自己走到衣物跟前去,而是由人托着那些木盘,一个一个来到太后面前,让她过目。

每三套衣服放在一个盘里,每一个木盘都要由两个太监抬着,想想看,这么多的衣服,每当太后要查看自己衣饰的时候,要有多少太监?排在一起要拉出多长的队伍呢?不过还好,宫里面的太监总也不会觉得少。就说这次去奉天吧,太后带上了整整一千个。

这些太监抬木盘子的时候,看起来是非常笨拙的。两个人一前一后,后面的人把盘子托在胸前,看着倒还舒服些;而前面那个人就不行了。他的脸必须像后面的人一样向前看,绝对不允许倒着走,他只能把胳膊向后弯,双手拽住木盘的边,保持这样的姿势,一步一步地往前挪。

太后的衣服实在是太多了,就算一天换两三次,也不会觉得紧张。而且,即使这样频繁地更换衣服,她还是会把许多漂亮衣服遗忘掉。那些被遗忘掉的衣服也都是精品,它们的剪裁也非常精致优美,只是太后想不起来穿罢了!另外,还有一些衣服是太后从不再穿也没法再穿的,那就是几十年前太后刚刚来到宫里做贵妃时的衣服。她一直让人留着。在她眼中,那些已经不仅仅是衣服了吧?太监们经常奉太后之命,将它们捧来供她老人家观赏,那情形一言难尽,似乎她看到的不是衣服,而是多年以前的种种生活。

每到这个时候,我都会偷偷地观察她。她往往看着看着就发起呆来,一坐就是很长时间。她的表情变化是那么微妙,似乎从这些衣服中望见了自己年轻时的婀娜身姿,望见了那时候的欢笑与幸福……总之,这让她感受到了一种虚幻而又真实的快乐。此时,任何人都是不能同她讲话的,她只想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不想被人打扰。即便是我有要紧的事情同她说,她也不会理睬。现在想想,我当时的确够胆量,总是不管不顾,她那么入神地沉浸在回忆里面,我却冒冒失失地去打扰她,非把要说的话说完不可。唉!

那时候,清朝帝国还没有灭亡,很多法令都要遵守,就连穿衣服也被写进了律法。所有的朝臣和他们的妻子,以及宫里面的各位女官,都必须照章施行,否则就是抗旨不遵。好在那些法令基本符合时令与个人的身份,所以不能说是苛刻。比如,春夏秋冬四季要穿各种不同的衣服,而且每个季节要有一种固定的花来代表。比如冬天要用腊梅花,春天要用牡丹花,夏天要用荷花,秋天则是菊花。只要是衣服都必须绣花,而且必须用符合这个季节的花才行。比如春天,如果谁的衣服上面绣的不是牡丹花,那就是抗旨不遵!

不仅衣服上面的花样要固定,衣服的款式也要根据不同的季节而有所变化。比如冬天一定要穿皮衣服,共有四种固定的皮子,它们是银鼠、灰鼠、狐皮和紫貂。要根据天气冷暖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更换,有的时候要穿出锋的皮衣,有时却必须穿里面衬着皮的衣服。

每到冬季来临的时候,所有的官员,包括京外的各省各府的官吏,都会接到皇太后颁布的一道诏书,大概的意思是“翌日即服裘”。当然,作为诏书不会就这几个字,一般都会有洋洋洒洒的一大篇官话在里面,不过总的意思就是这几个字罢了。这诏书在京城里会非常迅速地传开,有的是口头通知,有的是各衙门传达,还有用报纸公告的,外地的就用电报传达。总之,几小时之后所有人就都知道了。

圣谕一下,第二天上朝的时候,朝臣们就必须穿皮衣服了。如果平日里不准备齐全,“临时抱佛脚”肯定来不及,所以,他们家里肯定都会多准备一些衣服。这样,皇太后动一动嘴唇,全国上下,一天之内都会穿上皮衣。

随着天气一天天转冷,太后的旨意也一道道颁布下来——吩咐各级官吏、命妇、宫里的女官、宫女换衣服,开始是银鼠的,继而换成灰鼠的,然后是狐皮、紫貂。不过,在法律上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只有二品以上的大臣才有资格穿紫貂,平常人是不能随便用的。因此,太后吩咐穿紫貂时,二品以上的大臣换了紫貂衣服,其他人却只能穿狐皮。总之,不管哪个官员以及他的家眷,都非常注意衣服与季节的搭配。几百年来,大家一直奉行不悖,俨然成了一种习惯。

但是,如果天气出现反常变化,又该如何穿衣服呢?这也不用担心,除了四季的固定服装之外,特殊情况也考虑到了。比如春天,这是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如果太后发布命令了,结果天气没有那么暖和或者没有那么冷,皮衣和春装都不大适合,于是就出现了一种“过渡”衣服,比冬衣凉快,比春衣又暖和。

有一年春天,天气一直很冷,夏季都快来临了,棉衣、夹衣还是不敢脱下来。可法令上规定,夏季一到,就必须穿纱衣服,哪个人敢违抗呢?于是,我们真的穿上了纱衣服,只不过纱下面是带衬里的,中间还夹了棉花。这种衣服既符合法令,又能保温,真是两全其美。

这倒不是什么新发明,也不算什么机密,大家全都是这样做的。大概在法令制定之初,这个办法就应运而生了。太后也不例外。不过,太后的衣服与我们的相比,还是有些不同,她的纱衣里装的是丝绵。宫中的养蚕女专门为太后饲养一种蚕,吐出来的丝比棉花暖和,却没有棉花那么大的分量。

春季来临的时候,珠宝饰物就成了宫中女官的必备品。她们头发上、耳朵上、手上戴的,除去珍珠,就是玉石、翡翠、玛瑙之类的,各个都光彩照人。

这就是当时的中国,在清王朝统治之下,从官到民,服装必须整齐划一,不管政治上有多么黑暗腐败,外表看起来一定要光鲜华美。

专门从服饰角度来说,女人的装扮是最有挖掘潜力的。原因很简单,从古到今,女人都很爱打扮,并且总是引领时尚。就算法令没有下达,她们也会自动让服饰花样翻新。冬天刚刚来临,腊梅花就缀满了她们的衣服。有的绸缎本身就是腊梅花图案的,有的是把腊梅花绣到单色绸缎上,绣的时候,又依据着装人的经济实力和地位,分成丝线、金线和双线混绣三种。

穷苦的女人可就要费尽心思了,精美是力所不及的,但她们也会极力把衣服弄得像是贵妇的服装一样,好让自己面子上沾些荣耀。不管衣服料子如何,花样相似就可以了。不过,穷人毕竟是穷人,永远都无法同有钱人相比,皮衣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在中国,牡丹被称为花中之王,是象征富贵的花。每年春天来临的时候,衣服上就是它的天下了。织的、绣的,光彩照人,衬得妇人们分外娇美。另外,尽管都要用牡丹花,但布料的颜色却没有统一的规定,因此,各种艳丽的颜色都被穿了出来,像是一朵朵牡丹花在四处游走!

夏天来临的时候,纱衣就开始显露自己的娇媚了,上面的花样也由牡丹变成了荷花。秋天,厚一点的夹衣顶替了纱衣,各种各样、颜色众多的菊花也顶替了荷花。一年又一年,永远都是这样转来换去。

不管在哪个季节,有钱有势人家的太太们总是打扮得最漂亮。地位稍低的官员家,妇人们也非常讲究。爱美是女人的天性,不管是哪个阶层的妇女,都会倾尽所有打扮自己。

我突然想起一个故事,它给我留下的印象实在太深了,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事情发生在太后寿诞大典的前一天,所有人都忙着给自己准备衣服,可我的衣服偏偏都不合适。并非我的衣服不够漂亮,而是因为节令的原因,不适合穿。那时候还没到穿貂皮的季节,而我的衣服上有貂皮的出锋!如果我给太后祝寿时穿上这身衣服,太后肯定会治我一个抗旨越礼的罪。

我那时候真是勇敢,竟然冒着丢掉性命的危险,做了件别人不敢做的事情。当时已经快到十二月了,天气也开始转冷,可太后的诏书没有下来,貂皮就绝对没人敢穿,甚至连一个敢催促太后颁布换衣诏书的人都没有。于是,我去了。实际上,当时也是巧合,并非我胆子比别人大多少。我是负责给太后办杂务的,所以总是紧跟在她身边。偶然吹来一阵风,她打了个冷颤,自言自语道:“怎么突然这么冷了!”

我一听,立刻大着胆子说:“这天真是冷得很,貂皮该穿起来了!老祖宗,您何不趁现在下个圣谕,明天就能穿貂皮了!”真是老天保佑,她当时不仅没有发怒,反而觉得有理,“翌日改服貂裘”的圣旨很快就颁布了。

整个清朝帝国,凡是有资格穿貂皮的官员、夫人们,第二天全部穿戴一新。我那件之前还不合时宜的服装,立刻变得最为时尚了。现在想来,大家确实应该感谢我。当时已经那么冷了,如果没有我的勇敢,大家都得一起挨冻呢。不过,反过来想,结果又不一样了。仅仅因为我自己没有合适的衣服穿,便催着太后下圣谕,这样一来,连夜赶制衣服的人不知道会有多少呢。

宫里面供养着很多裁缝,他们是绝对不敢偷懒的,不断地给太后做新衣服。那些太监每天都会捧着木盘子,给皇太后看新做的衣服。这次去奉天,倒是没有带着那些裁缝。

除了裁缝之外,宫里面还养着很多神秘的老妇人。这些人要做的事情,就是整天低着头,用笔给太后画新鞋的花样。当然,奉天之行她们也是没份儿的。

从这次去奉天太后所带的衣服,你就可以想象得出御衣库的规模与容量了。整整一节车厢啊,这些还只是为太后所准备的一个季节的衣服。

太后有这么多衣服,所以一套新衣只穿几天就被放到一边,其中少数会赐给我和其他人,剩下的就只有一种命运,那就是等到太后百年之后,同她一起葬入坟墓里面。这是真的,她死后,那些精美绝伦、数量庞大的衣服,全都随同她一起入了土,永远不能再见天日。实际上,这可不仅仅是皇家独有的习惯,只要深受佛教影响的中国人都会这样做。因为,佛教里面的轮回转世之说让他们相信,人在死去之后也是需要衣服的,因为灵魂还活着,如果没有衣服就只能赤身裸体了。不过,也是因为轮回转世之说,有些衣服倒可以幸免,只要是带皮的衣服,不管皮质好坏,绝对禁止下葬。人们认为,带着皮衣下葬的人会沦为畜生。谁也不愿意让自己的亲人来世变成银鼠、灰鼠、狐狸、紫貂之类,所以皮衣服就幸免于难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