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破天荒

中华典故·第二卷 作者:陈中梅 主编


破天荒

“天荒”,本是指亘古未开化的原始状态。过去有人借它来形容出过名人的偏僻落后地区。后人用“破天荒”指从来未曾有过或第一次出现。

此典出自宋代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唐荆州衣冠薮泽,每岁解送举人,多不成名,号曰‘天荒解’。刘蜕金人以荆解及第,号为‘破天荒’。”

唐代时,在荆州南部(在今湖北省)地区,虽然文人书生很多,但是他们每次去京城赴考,都没有考中过。这种情况大约延续了四、五十年。于是,人们便把荆南地区称为“天荒”。

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荆南送考的举人中,有一个名叫刘蜕的人考中了进士,人们都说他是“破天荒”。当时,魏国公崔铉镇守荆南,听到刘蜕考中的消息以后,异常欣喜,赠给他“破天荒”钱七十万。刘蜕没有接受。他写了一封信给崔铉说:“五十年来,自是人废;一千里外,岂曰天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