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自杀俱乐部”的日子里······

中国三钱 作者:祁淑英 著


在“自杀俱乐部”的日子里······

钱学森投身美国“火箭俱乐部”,人们称这个火箭俱乐部为“自杀俱乐部”。因为这个“火箭俱乐部”在研发火箭的历程中,充满了奋斗的艰辛和丧生的危险。然而,它却是美国火箭、航天事业的摇篮。

20世纪30年代末期,世界充满了争斗与对抗。

1937年,中国发生“七七事变”以后,身在异国的钱学森怀着对侵略者的满腔仇恨,毅然把自己的科研方向转到为反侵略战争服务的轨道上来。这是他整个科学研究生涯的重大转折。为此,一方面,他应美国空军所需,深入研究航空动力学、流体动力学,以便制造高速飞行的飞机;另一方面,他也十分注重现代火箭的研究和实验,为此,他不惜以牺牲生命为代价。

由于他掌握了(博的科学知识,他既有数学家的头脑,又有物理学家的深厚知识和实验技能,所以,他既可以同数学家合作,又可以和物理学家共事。他能以熟练的计算能力解决研发火箭技术中的许许多多细节问题。

那是1937年秋季,钱学森结识了热心研究火箭技术的美籍俄罗斯人马林纳。

马林纳于1934年来到加州理工学院,从事火箭飞行研究。他在火箭飞行研究中遇到难题,时常求教于冯·卡门教授。

马林纳在火箭飞行研究的过程中,有三个忠实的青年伙伴。一位是福曼,他醉心于火箭引擎的构造,一位是白逊斯,另一位是初出茅庐的火箭专家史密斯。有趣的是,这三位青年并不都是加州理工学院的学生,由于在火箭飞行研究方面有共同的志趣,结成了一个研究集体。他们自称这个火箭飞行研究小组为“火箭俱乐部”。

这时,钱学森对航空动力学和火箭飞行研究同样具有浓厚的兴趣。有一天,钱学森与马林纳并肩坐在教室里听课。恰巧,钱学森手里拿了一本载有马林纳关于火箭研究方面文章的杂志。于是,他们二人相识了,而且热烈地讨论起这篇文章来。

“如果你对火箭飞行研究感兴趣,为什么不加入我们的‘火箭俱乐部’呢?”马林纳直截了当地向钱学森发出了邀请。

钱学森高兴地说:“我很愿意参加。”

“好吧,那就定下来了。”马林纳更是兴奋异常。

从此,钱学森便投身于“火箭俱乐部”,并成为马林纳“火箭俱乐部”最忠诚的成员。

这个俱乐部是个纯粹的民间组织。一无资金,二无设备,甚至连试验场地也没有。然而他们的热情不减。没有设备,几位年轻人到旧货摊上、废品仓库里去拣零件,自己动手来组装。没有试验场地,就在自家房后草坪上进行试验。因为这类试验稍有不慎便有发生爆炸的危险,所以,马林纳戏称他的伙伴们为“自杀敢死队”。

这个火箭俱乐部由于得到了冯·卡门的热情支持,所以,有时也允许他们在学校古根海姆实验室进行某些必要的试验。

有一次,这个“火箭俱乐部”的成员们,在加州理工学院古根海姆航空实验室进行火箭喷射推力的试验。由于他们弄错了程序,当他们刚刚点火,就听到“轰隆”一声,即刻从实验室里冒出一股刺鼻的浓烟,使得整个大楼内弥漫着有毒的烟雾,实验室内留下一层灰尘。于是,招来师生们的强烈抗议。

他们走过来的这段路虽然并不长,却充满了奋斗的艰辛和丧生的危险。

但是,由于俱乐部成员的共同努力,许多困难被征服了。根据多次试验的经验和数据,钱学森撰写了一篇论文:《喷嘴发散角度变化对火箭推力的影响;火箭引擎的理想周期;理想效率与理想推力;考虑分子解离效应之燃烧室温度计算》。

论文公开发表以后,立即引起美国科技界对火箭技术的重视。加州理工学院天体物理实验室的助教阿诺德,被五名年轻人的宏伟构想吸引得跃跃欲试,主动向“火箭俱乐部”捐赠一笔美元,并毛遂自荐担任了“火箭俱乐部”

的业余摄影师。

“火箭俱乐部”的研究和试验活动,始终得到冯·卡门的热心支持。在他们没有试验室的情况下,冯·卡门冒着风险,允许他们这个“火箭俱乐部”在课余时间继续利用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实验室的设备进行试验,并且多次回答他们提出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这一天,火箭试验的一切技术都已经准备完毕。马林纳走过来,拍了拍钱学森的肩膀,钱学森微微一笑,两个人默契地又将试验装置重新检查了一遍。他们心中都很明白,这次试验必须慎之又慎,这是因为,眼前他们正走在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危险道路上。而且,由于试验经费匮乏,试验装置的器材、零部件,并不都是由工厂专门制造的,有一些是代用品,还有一些是从废品器材库和工厂的垃圾堆里捡回来的。用这些材料拼凑起来的试验装置,其质量和保险系数之低是可想而知的。稍有不慎,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就在五个年轻人进行这场冒险试验的时候,危险已悄悄地溜进了昏暗的实验室。

“点火!”

随着马林纳一声令下,三秒钟过后,只听一声“轰隆”的巨响,古根海姆大楼摇晃起来。五名勇士被爆炸的气浪掀翻在地。没有等到他们清醒过来,又是一声巨响,发生了第二次爆炸。这第二次爆炸威力很大,竟然将一个定位器高高抛起,而后在空中开花,像是一枚榴霰弹一样,被炸开的金属零件飞向实验室的四壁,有一块“弹片”恰好射中马林纳平时坐的椅子靠背。万幸的是马林纳这时已经匍匐在地上,否则,正如马林纳在事后说的那样,他将成为名副其实的“自杀队”的首领了。

爆炸声惊动了加州理工学院执行委员会主席罗伯特·米列根。他怒发冲冠,勒令“火箭俱乐部”停止一切试验活动。他大声对冯·卡门说道:

“这太可怕了,你这个‘火箭俱乐部’,简直是个‘自杀俱乐部’,就叫它‘自杀俱乐部’好了!”

从此,“自杀俱乐部”的名声在加州理工学院校园广泛传播开来。

面对失败,面对这些不利的局面,五位年轻人不气馁,不灰心。他们如同初生的牛犊,以大无畏的气概,硬是向着虎山探险。

一位伟大的哲人说过:“在通往科学殿堂和地狱的入口处,都写着同样的一句话:‘懦夫止步’。”

然而,这五位勇士是不肯做懦夫的。古根海姆大楼已被学校当局勒令他们的“自杀俱乐部”停止一切试验活动。

停止试验,就等于宣布“火箭俱乐部”的死亡,这是几个年轻人绝对不能接受的。于是,他们将试验迁移到远离洛杉矶的马特里山的一个偏僻的山谷中去进行,他们自己动手盖起了一座简易的火箭试验台。

从此,这片寂静的山谷,滚动起阵阵春雷,惊得獐狍、麋鹿和“兔到处逃窜,雉鸡山雀四处纷飞——这五位勇士却喜形于色,庆幸自己找到了更为广阔的实验天地。

这个实验天地,后来被称为美国火箭、航天事业的摇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