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友谊潜藏的忧患

中国三钱 作者:祁淑英 著


友谊潜藏的忧患

钱学森与威因鲍姆用美妙音乐沟通的友谊,却潜藏着深深的忧患。

钱学森与马林纳的友谊日益深厚。二人总是形影不离,因为,他们不仅有研究火箭方面的共同志趣,还有着对音乐的共同爱好。

如同在波士顿时一样,钱学森依旧迷恋着音乐。他依旧驾驶着他的一辆老爷车,从帕萨迪那赶到洛杉矶去听音乐会。他左边的座位上坐着马林纳。

在马林纳的朋友中,还有其他一些加州理工学院的研究生,其中,不乏音乐爱好者,而且可以组成弦乐四重奏的班子,经常在一起演奏。

马林纳把钱学森介绍给他的朋友们。从此,钱学森开始接触室内音乐,而且,很快地喜欢上了他的朋友们演奏的曲子,他还搜集了一些这方面的唱片。

跟这些朋友们在一起,钱学森很快活。他们有时演奏弦乐,有时开动留声机欣赏贝多芬、莫扎特的古典乐曲,有时还表演喜剧。

一次,马林纳扮作一个黑人姑娘,模仿着女声,用喜剧腔调唱道:

我是一个黑人姑娘,

可我的胸脯,

比白人更漂亮。

黑人姑娘的眼睛,

望着人类的远方;

椰子树上,

一只白鸟放声歌唱。

············

钱学森称赞马林纳的演唱妙不可言。他们感叹黑人的处境,并为黑人在美国不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平等的待遇而愤愤不平。

在他们演奏成员中,有一位叫作杂·威因鲍姆的,是个很内行的音乐爱好者。一次,他们一起欣赏莫扎特的《施培德勒五重奏》的唱片,一支单簧管,在四把提琴的簇拥下,如泣如诉地吹奏出婉转迷人的旋律。乐曲结束后,人们都沉醉在乐曲创造的忧伤的氛围里。这时,只听杂·威因鲍姆评论道:“这是莫扎特晚年的作品,这与他的第一钢琴协奏曲相比,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心境。第一钢琴协奏曲是孩童对美妙世界的期待,而这首五重奏则是一位饱经沧桑的艺术家发自心灵的叹息。两个作品同样优美,同样纯净,但反差却如此之大。这就是人生旅途的烙印,生活的艰辛和人生的磨难,似乎谁也无法超越。莫扎特这位伟大的音乐家也不例外。”

钱学森疑惑地说:“当年莫扎特写的这部作品,是送给他的好友施培德勒的,是对他们之间友情的怀念和歌颂。可是,你却听到其中潜藏着深深的忧伤。难道人间的友谊也要蕴含着深深的忧伤吗?”

是的,莫扎特似乎悟到了人间的真谛。后来的事实证明,钱学森与杂·威因鲍姆用美妙音乐沟通的友谊也潜藏着深深的忧患。

音乐没有国界,也没有民族的阻隔。通过音乐,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肤色和语言的人,可以自由交流。

可以说,是音乐把钱学森与马林纳等几个青年紧紧地联结在一起了。

然而,就钱学森同杂·威因鲍姆的友谊来说,除了音乐,还有更深刻的理性方面的东西。

钱学森首次认识杂·威因鲍姆,并不是在他们的音乐沙龙里,而是在加州理工学院的马列主义小组。钱学森是经马林纳介绍,参加了这个学习小组的。

正是在那里,他结识了这位俄罗斯血统的美国人。

杂·威因鲍姆博士,原是乌克兰人。员怨圆圆年由乌克兰工学院和卡柯夫学院转到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员怨圆源年在加州理工学院取得硕士学位。而后,离开学校,在美国一家私人企业中当了四年的药剂师,员怨圆苑年加入美国国籍,员怨圆怨年重返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研究生,同年获得药物学博士学位。威因鲍姆在化学领域很有成就,在应用物理学方面也很有名气。他曾将量子力学应用到分子上去,是电子结晶结构、固体物理和热传导专家。

钱学森对威因鲍姆博士怀有某种好感,时常到他家去做客。这位俄国十月革命后离开祖国的乌克兰人,并不是反对十月革命的白俄分子,相反,他的思想很进步。

在威因鲍姆家里,时常有小型集会。他们之中,有马林纳夫妇,也有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学生杜布诺夫和他的夫人贝丽。有时候,著名物理学家罗伯特·奥本海默的兄弟佛兰克·奥本海默也来凑热闹。单身的钱学森自然是这些集会的常客。

这些年轻人在一起除了欣赏音乐、演奏音乐以外,还时常谈论世界大事,谈论马克思主义。大家说东道西,自由发表意见,气氛非常活跃。

威因鲍姆是个很爱发表音乐评论的人。一次,大家共同欣赏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欢乐颂》,那雄浑欢快的旋律,鼓舞着热血青年为人类团结友爱的美好世界去追求和斗争。唱片放完了,只听威因鲍姆非常动情地说:“音乐是人类一种精神食粮,一种情感和欲望的释放形式。应该说,存在于人类的各民族的语言和文字都是有表现力的。但无论哪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字都有尽头,只有音乐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和体验是无穷无尽的。”

大家对威因鲍姆的精彩评论报以热烈的掌声。威因鲍姆意犹未尽,接着说道:“简简单单的七个音符,由于节拍和音阶的变化,演化出了多少节奏和旋律?倘若在这个世界上寻找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枯燥又多情,既普及又高深的模式,那么,我说就只有这‘员圆猿源缘远苑’了。”

伙伴们又是一阵笑声和掌声。

威因鲍姆的话,总是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是同伴们都很佩服的。钱学森在音乐方面也有较强的悟性,他对威因鲍姆的话十分赞赏,因为,他也从音乐世界中领悟到了人生的哲理。

钱学森赞同地说道:“是这样的。这‘员圆猿源缘远苑’蕴含的内容既丰富又深沉。我从贝多芬的乐曲中似乎领悟到了他的一生,就像是一支与命运抗争的交响曲;从莫扎特的乐曲中,感受到他的一生像是一支唤醒春光的魔笛;马克思的一生则是一首庄严雄浑的国际歌!”

钱学森的谈话,也同样赢得了同伴们的赞扬。

他们由音乐往往也谈及文学,谈及十月革命,威因鲍姆对俄罗斯文学情有独钟。他说道:“我认为俄罗斯的文学,从契诃夫、普希金、托尔斯泰时代起,到俄国十月革命后的高尔基等,不管别人怎么看,伟大的俄罗斯文学和艺术,在当今世界,无疑是无与伦比的高峰。”

由于钱学森在场,也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古国之一,威因鲍姆感到自己的话有些过头,于是,他转过话题说道:“伟大的中国对人类文明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她不仅发明了指南针、火药、纸张和印刷术,而且中华民族的先贤最早发明了从‘园’和‘员’演化出来的伏羲八卦。中华民族最早有了自己准确的天文历法,从而带动了在全世界范围天文历法的研究和普及······”

威因鲍姆是位博学多才的人,也是个中国通。这一番话,说得钱学森频频点头。威因鲍姆趁势问钱学森道:“钱先生,我问你,拿美国与中国相比,你更爱哪一个国家?”

钱学森从容地回答说:“谈到美国,尽管这里是孕育现代科学知识的摇篮,这里也给我留下了诸多美好印象,但拿美国与中国比,我还是更爱中国。”

“这是为什么?”马林纳和威因鲍姆几乎是同声问道。

钱学森笑微微地说:“大概是因为中国是生我养我的故土吧!所以,我更爱恋自己的祖国。”

这句话说得威因鲍姆有些尴尬,钱学森也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他呷了一口饮料笑着说下去:“比如这饮料,我喝着就觉得不如中国的龙井茶好。

一个国家和另一个国家比较当然各有所长。拿中国来说,它是个有着几千年文明历史的古老的国家,因此,它的文化积淀就深厚得多,民风淳朴,重礼仪,重亲情,重友情。而美国,则是个年轻的国家,几乎没有什么传统文化而言。但是,正因为它年轻,所以,美国人不那么保守,做事情很少有什么框子,显得有朝气,富于创造活力。”

这时,钱学森突然将话锋一转,说道:“当然,与中国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美国社会商业味很浓,人与人之间交往,很重视利害关系。而亲情和友情就显得淡漠一些。”

说到这里,钱学森也感到有伤在座的美国朋友的面子,便诙谐地说:

“我们这个小集团,在美国是个例外。我们之间的友情无疑是真诚的。”

朋友们都笑了。威因鲍姆伸出大拇指对钱学森说:“了不起,钱先生,伟大的爱国主义者!”

他们的集会,多数情况下是讨论一些哲学问题或伦理问题。威因鲍姆引导大家认真地学习和讨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哲学著作。

在威因鲍姆家,这些青年人还对美国哲学家梭罗的哲学思想,也进行过多次热烈的讨论。

有人提出,梭罗认定的生命之路,到底行得通还是行不通?

也有人则提出,梭罗主张的那种简化生活,甘于清贫的人生观,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还有没有现实意义?

总之,人们表现出了对梭罗哲学思想的怀疑和否定倾向。

钱学森则发表了不同的看法。他说道:“梭罗的人生哲学蕴含着对于那种奢侈的、拜物的、浮躁的和急功近利态度的否定。同时,也是对真正的、人性的、朴素的人生理想的呼唤。”

钱学森这一番开宗明义的谈话,使讨论会的气氛活跃起来。钱学森则进一步阐述了他对梭罗哲学思想的理解,他在结束自己的发言时,很动情地说:

“梭罗对于‘人的物化’的厌恶态度是显而易见的。在美国物欲暴虐的今天,我想梭罗的人生哲学将会引起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这恐怕就是它的现实意义吧!”

钱学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及一切蕴含着深刻哲理的思想,都能兼容并蓄,从而,给了他对历史和现实深邃的洞察力。在这一点上,他赢得了威因鲍姆的敬佩。

钱学森与威因鲍姆的思想观念很容易沟通。因此,他们很快便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