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黄炎培:热爱祖国 与时俱进

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 作者:何明 主编


黄炎培:热爱祖国 与时俱进

黄炎培(1878~1965),字任之,号楚南,江苏川沙(今属上海)人。曾任川沙小学义务总理(校长),同盟会上海总干事,江苏省教育司司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第三、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民主建国会第一、第二届中央委员会主任委员。

辛亥革命的弄潮儿

1878年10月1日生于江苏省川沙县城关镇一个书香之家。父亲给他取名“炎培”,意思是让他从小便带有一种怀古依恋的本色,将来无论是到天之涯,还是海之角,别忘了自己是炎黄的子孙。1891年,黄炎培的母亲病逝,4年后他的父亲也去世了,17岁的黄炎培只好领着两个小妹妹到外祖父家过日子。他的外祖父文化水平颇高,对黄炎培的教育十分用心尽力。1901年,黄炎培考入了上海南洋公学。南洋公学是洋务运动的产物,主要是培养洋务人才,课程侧重于西学,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就在这所学校任教。黄炎培在汲取西方近代文化知识的同时,在蔡元培的指点下,学习了外交文牍及日文,并培养了很强的演说能力,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已经在他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在南洋公学求学期间,黄炎培还从学校请假去参加了江苏乡试,一举成功,中了举人。后他又赶回公学,继续完成学业。

image

但不久,即1902年11月,南洋公学爆发了退学风潮,黄炎培遂回到家乡,筹办川沙小学。1903年,川沙小学堂举行了开学典礼,黄炎培任义务总理。这是黄炎培一生从事教育的开端。在创办川沙小学的同时,黄炎培还与堂兄黄洪培一起办了一所开群女学,专收女生。黄炎培整个身心都投入到办学上了,川沙小学办得红红火火,附近的孩子都以上川沙小学为荣。不久,黄炎培为逃避追捕而亡命日本。数月后,黄炎培从日本回国,在浦东中学任教。在这里,他再次遇到蔡元培。在蔡元培的介绍下,黄炎培加入了同盟会。

1906年,黄炎培接替蔡元培担任同盟会上海总干事。1909年,黄炎培被选为刚成立的江苏咨议局议员,同时参加了立宪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后,黄炎培被任命为江苏省新政府民政司总务科科长兼教育科科长,年底升为省教育司司长。在他主持全省教育行政工作期间,先后创建、改建和扩建了24所省立高等、中等学校以及许多县立小学。黄炎培制定的《江苏今后五年间教育计划书》使江苏省的教育办得如火如荼,成为中国教育最有成就的省份,为教育界树立了楷模。

创办职业教育

1914年,黄炎培辞去教育司司长职务。他决定借机云游海内,去各地边旅游边考察教育。黄炎培在《申报》老板史量才的出资赞助下,从上海出发,到安徽、江西、浙江、山东、河北等省游历。

image

1957年,毛泽东主席和黄炎培谈话

1915年和1917年,黄炎培先后出访,考察了美国、日本、菲律宾的教育状况。以后,他还到过朝鲜、外蒙古、印度尼西亚、马来亚、新加坡、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家。出国考察对他职业教育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1917年5月6日,在蔡元培等知名人士的支持和帮助下,黄炎培在上海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自任办事部主任。1917年年底,黄炎培创办了《教育与职业》月刊,成为中国职业教育界最早、刊行时间最长的期刊。1918年,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正规的职业学校——中华职业学校诞生了。从1918年学校创办到1952年中央轻工业部接管为止,中华职业学校共培养了7000多名学生。全世界公认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社会活动家徐伯昕(曾任民进中央副主席)、著名演员秦怡等都曾是这个学校的学生。

延安归来

1937年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入侵中国,黄炎培奔走国事,参加了抗日救国运动,同中国共产党和进步人士有了接触。抗日战争时期,他代表中华职业教育社同其他民主党派一道,参加发起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945年7月1日,黄炎培和各党派人士以及一部分社会知名人士为了促进国共两党恢复和平谈判,到了延安。到延安后的第三天,黄炎培一行就同毛泽东进行了交谈。黄炎培说道,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中共诸君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毛泽东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延安的所见所闻,给黄炎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从共产党的所作所为中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1945年8月,黄炎培同一部分工商界、教育界人士筹备发起组织民主建国会。同年12月,民主建国会正式成立,他被推选为召集人。1948年,民主建国会响应中国共产党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讨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五一号召”,决心参加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黄炎培代表民主建国会参加了新政协的筹备工作,并出席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从“坚拒做官”到做“人民的官”

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黄炎培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并被任命为政务院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1954年9月,黄炎培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55年12月,黄炎培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

黄炎培曾经以拒绝做官而闻名于世。辛亥革命后,他曾经出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目睹官场的腐败,他下决心不再为官。民国初年,袁世凯和以后的北洋政府曾两次电招黄炎培出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黄炎培都拒绝了。袁世凯曾无可奈何地给了他八个字:“与官不做,遇事生风”。1927年蒋介石建立南京政府后,先是通缉黄炎培,称他为“学阀”,逼他又一次逃亡海外。后来,老蒋态度突然变化,前后有过多次,或封官许愿,或提携后代,都被黄炎培一一婉拒。

image

1957年5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黄炎培在上海光美织造厂视察

那么,年过七十的黄炎培为什么做起官来了?连黄炎培自己也知道有人对他做官不能理解。他意味深长地说,以往坚拒做官是不愿入污泥。今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我做的是人民的官。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他还专门发表了《为参加行政工作一封公开信》指出:“我自从参加人民政协,就参加中央人民政府,接受政务院工作。35年来给官不做的我,现在怎么做起来呢?这点愿向诸位说明一下: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

在黄炎培担任国家领导人期间,同中共中央领导人经常通信,仅给毛泽东的就有近百封。毛泽东非常重视他的来信,常常是有信必复。黄炎培在信中所写的内容,全是对国家大事的见解和建议,充分体现了他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品格。

1965年12月21日,黄炎培在北京逝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