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神农氏尝百草

中国古代神话与传说 作者:王小娜,王娟 改编


神农氏尝百草

传说神农氏是农业之神,教百姓们耕种收获。他更是医药之神,相传就是因为有神农氏尝百草、创建医学,才逐渐有了我们如今发达的中医学。

太古时候,人们几乎没什么可吃的粮食,就靠采集草籽、猎取鸟兽来填饱肚子。有时候,人们吃了不能食用的东西,就可能生病或者中毒。人们得了病,也不知道怎么医治,只能听天由命,挺过去就好了,挺不过去就只能死掉。神农氏很是犯愁,想来想去,决心遍尝百草,定百草药性,以便为大家消灾祛病。

有一回,神农氏的女儿花蕊公主病了,茶不思、饭不想的,浑身难受,最可怕的是她的肚子胀得像只大鼓,怎么调治也不见缓解。花蕊公主难受得不断呻吟,神农氏十分心疼,就抓了一些草根、树皮、野果等给花蕊公主。神农氏数了数,一共是十二味,他让花蕊公主吃下,自己因为地里还有些急事,就先走了。

花蕊公主吃了父亲给的药,肚子像刀绞般地疼,疼得她直打滚。没多大一会儿,花蕊公主竟然生下一只小鸟!这可把人吓坏了,乡亲们都说这是个妖怪,必须赶紧把它扔掉。哪知道这小鸟非常有灵性,见家人对它又讨厌又害怕,就赶紧拍拍翅膀,飞到地里去寻找神农氏。

当时,神农氏干活累得很,正在树下打瞌睡,忽然听到一阵清脆的声音:“叽叽,外公!叽叽,外公!”神农氏抬头一看,分明是一只小鸟。神农氏想休息,就把它撵飞了。但是没多大一会儿,这小鸟又飞回到树上,锲而不舍地继续叫唤:“叽叽,外公!叽叽,外公!”神农氏实在太困了,烦不胜烦,就又把它撵走了。没想到,不一会儿,小鸟又回到树上,又叫:“外公,叽叽!外公,叽叽!”

如此反复,神农氏终于清醒了,他仔细聆听了一会儿小鸟的叫声,好似在喊他“外公”。但神农氏还是有点儿犹豫,女儿毕竟还没有婚配,怎么可能就有了孩子?于是,他举起左胳膊,说:“如真是我的外孙,就到这儿来!”那小鸟竟然真的扑棱

35棱飞下来,落在他的左手腕儿上。神农氏仔细打量了一番这只小鸟,只见它浑身翠绿如玉,却通体透明,连肚里的五脏六腑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就连它吞口水,都能清楚地看到口水在内脏里的走向。神农氏高兴极了,这分明是只宝贝鸟啊!

神农氏兴奋地带着小鸟回家。家里人一看到这只鸟,就吓得连连后退,说:“快扔了,这是个妖怪!”神农氏看得忍俊不禁,乐呵呵地说:“这可不是妖怪,是宝贝哟!我们就叫它花蕊鸟吧!”

神农氏把花蕊公主吃过的十二味药分开,在锅里一味一味地熬,并一点一点地喂给小鸟。他一边喂,一边看,观察药到小鸟肚里往哪儿走,有什么变化。然后,他再亲口尝一尝,体会这味药在自己身体里是什么样的滋味。十二味药尝完了,神农氏根据它们的行迹发现了手三阴经、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这人体十二经脉。

有了这么一只神奇的小鸟,神农氏非常高兴:这尝百草的工作就方便多了!他就托着这只鸟出入深山老林,仔细辨别各种花草树木,抓捕形形色色的鸟兽鱼虫,挖掘各种石头矿物……神农氏一样一样地熬药,一样一样地喂小鸟,再一样一样地亲口尝,然后仔细观察体会它们在身子里各走了哪一经,又各是什么性的,各治什么病,再记录下来。神农氏发现,尝的这么多种药,它们都只能在十二经脉里流转,超不出这个范围。日积月累,神农氏就摸索出来了人体的十二经脉图,还编撰了记录各种草药药性和配伍方法的《本草经》。

但是神农氏想想,还有点儿不放心,毕竟天下之大,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数不胜数,自己的工作还有很多。于是神农氏就带着花蕊鸟继续试尝各种动植物。他来到太行山,在小北顶捉了全冠虫喂给小鸟。但是没想到这虫毒气太大,一下把小鸟的肠子毒烂了,小鸟也就死了。神农氏悲痛极了,后悔自己杀死了最亲爱的伙伴,但是这一切都晚了,他只得抱着小鸟大哭了一场。哭过之后,神农氏埋葬了小鸟,然后选了上好的木料,照样刻了一只鸟,走到哪儿带到哪儿,形影不离,以表怀念。

后来,在小北顶附近的百草洼,神农氏因为不慎尝了断肠草,也丢掉了性命。百草洼的西北山顶上,还有一块奇特的石头,像极了一个弯腰搂肚的人。人们都说这就是神农氏的灵魂所变,因为他实在放心不下自己的百姓。

为了纪念神农氏的杰出贡献,人们把小北顶改名为神农坛,并在神农坛上修建了神农庙。庙里的神农像左手托着花蕊鸟,右手拿着一棵草药,正要往嘴里送。

这个故事着重说明了神农氏带着自己的伙伴花蕊鸟遍尝百草的故事。也有一种传说认为,神农氏并没有小鸟的帮助,他之所以尝百草,一是为百姓,二是因为他自身的五脏六腑透明的缘故。传说神农氏一生下来就是个“水晶肚”,他的肚腹是透明的,五脏六腑都能看得见,还能看得见吃进去的东西。

天地初开,女娲造了人之后,人类几乎是没什么可吃的,只能靠打猎获取猎物来维持生计。但是因为工具简陋,野兽比人类凶猛得多,所以,人类常常食不果腹。神农氏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于是便不辞劳苦,到荒野里为大家寻找食物。在很远的地方,神农氏终于发现了一种植物,这种植物的果实可以供人们果腹。为了更好地种植这种植物,他发明了便于劳作的锄头、钉耙,还教会人们开渠灌溉。为了人们可以吃到肉食,神农氏又带领大家把捉到的小型野兽圈起来饲养。

神农氏自从教会了人们耕田种粮,解决了人们的基本生存问题之后,却经常目睹人们因为吃了五谷杂粮而得病,甚至命殒黄泉。在疾病面前,人类是如此脆弱无力。神农氏忧心忡忡,于是下定决心要亲自去尝遍百草。这样一来,百姓就可以知道哪些植物可以治疗疾病,哪些会毒杀生命。

神农氏编织了两只很大的麻布口袋,分别挂在身体的两侧。他每尝一样东西,可食用的就放在左边的口袋里;能治病的,就放在右边的口袋里做药材。而其他的就是有毒的了,可以提醒大家,避免中毒。

神农氏刚一出门,就被一片矮绿树丛吸引住了,因为矮树丛上生长着许多小嫩叶,这些翡翠一般的叶子碧绿诱人,神农氏情不自禁地采了一片,刚含进嘴里,小叶子就滑到肚子里去了。神农氏看到小嫩叶在他的肚子里漂来漂去,把内脏洗得干干净净,顿时觉得清清爽爽,舒服极了。于是他就把嫩叶放进左边的口袋里,并给它取名“查”,其实就是我们今天所喜爱的茶叶。

第二天,神农氏又看到了许多淡红色的小花,像极了翩翩起舞的蝴蝶。神农氏采了一朵花放进嘴里,只觉得满口生津,就给它取名为“甘草”,并把它放进右边的口袋里。

就这样,神农氏每天不停地走,足迹遍布平原高山,江河湖海。尝遍多种花草的神农氏,在途中还用药草拯救了无数人的生命。

有一次,一个人得了一种很难治愈的疾病。神农氏长途跋涉,为他寻找合适的药草。终于,神农氏发现这种药草长在一座陡峭的岩壁上。可这药草该如何采摘呢?神农氏不畏艰险,动手搭了一个结实的木头架,然后再顺着这个架子慢慢爬上去。终于,神农氏采到了药草,病人也因此得救。从那以后,这个地方就被称为神农架。

虽然两个口袋已经被装满,但神农氏仍在不停地采摘,品尝。偶尔尝到毒草,他就赶快拿出第一次采到的“查”,吞下肚去,因为“查”对肠胃有清理作用,故而可以解毒。可是这次,神农氏不幸尝到了毒性极大的“断肠草”,他还来不及吞“查”解毒,毒性就发作了。此时神农氏嘴唇已经紫黑,全身虚汗淋漓,虚弱无力,但他强迫自己必须活着回去,把这种毒草指给人们辨识,免得再有人误服死去。

夕阳已经落山了,动物都回到了自己的巢穴,只有神农氏还在路上跋涉挣扎。实在累极了,神农氏觉得自己连爬都爬不动了,便坐下来休息。此时毒气攻心,神农氏疼得满身是汗。他知道自己再也不可能回到家了,于是,他紧紧抱着两只口袋,极力远眺家的方向,口中念着他的儿女,他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一点儿都不后悔自己选择了这条路。

第二天,人们发现了神农氏的尸体,他面带笑容,神态坦然。他怀中抱着的两口袋药草告诉人们要好好珍惜,他手中捏着的“断肠草”在提醒人们,小心这种毒草。人们含泪隆重地安葬了这位伟大的贤者,后来,人们尊他为农耕和医药之祖。

神农氏无疑是勇敢坚强的,同样也是聪明睿智的,下面这个版本的传说,就充分体现了神农氏的聪慧。

话说那时候,百姓还不能分辨什么可以吃,什么不可以吃,所以,他们常常会因误食而生病,而且病了也没有药医治。许多人因得不到救治而送命。神农氏作为氏族的首领,就下定决心要尝遍百草,辨别出药草和毒草,以方便人们的生活。

于是,神农氏就带着一批臣民,从家乡随州历山出发,走向西北大山。他们跋涉了七七四十九天,来到一个奇异的山谷。这里就像一处世外桃源,高山峡谷接连不断绵延千里,山上布满奇花异草,香气弥散千里。

众人一边赞叹,一边朝前走。突然,一群猛兽吼叫着冲了出来。大家顿时吓得不知所措。神农氏立刻命臣民们挥舞神鞭,驱赶野兽。但是野兽太多了,他们一直打了七天七夜,才把它们全部赶跑了。现在我们看到的猛兽身上的斑纹,据传就是当初被神鞭抽出来的伤痕。

“这里太危险了,我们还是回去吧。”一个臣民建议说。

“不,老百姓们没有饭吃,也没有药吃,生活那么困苦。我们怎么能遇到点儿危险就退缩呢。再说,”神农氏边说边望着高山,“这山里面植被丰富,一定有我们所需要的一切。”而后,他就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峡谷深处。

来到山脚下,望着这高耸入云的大山,神农氏也发了愁。山的四周全是悬崖峭壁,最让人心寒的是这是刀切崖,崖面几近光滑,根本无从攀登。看到这种情形,又有人打起了退堂鼓,劝神农氏说:“算了吧,还是趁早回去吧!这悬崖可怎么能上去呢?”神农氏摇摇头,还是那句话:“不能回!”

而后,他对着高山,细细地打量着,思索着。突然,他看见几只金丝猴利用古藤和崖腰上的一些朽木,在崖间灵巧地攀爬着。

“有办法了!”神农氏开心地喊,招呼着臣民们,“瞧,猴子们可以爬上悬崖,咱们一定也可以上去。”

“可是,我们哪有猴子的身手啊?”一个臣民发愁地问。

“我们不需要像猴子一样爬悬崖。”神农笑眯眯地说,“瞧,这里有数不尽的树木,我们只要砍来树木,用藤条绑起来,搭成高高的架子。一层层搭上去,肯定就可以到达山顶了。”

臣民们听了神农氏的想法,纷纷称赞他的主意高明。然后,他们各自忙碌起来:有人砍树,有人割藤,有人搭架子,有人做杂活。一天又一天,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冬飞雪,他们都没有停止工作。一天搭建一层,整整搭建了三百六十天,搭出一个三百六十层的木架。据说,后来人们盖楼房时搭脚手架,就是从神农氏攀崖学来的办法。

终于,众人攀着木架,来到山顶。这真是一个奇异的世界。鲜花盛开,青草遍地,蝴蝶翩翩,蜻蜓飞舞,各种奇花异草都能在这里找到。神农氏越看越欢喜,便决心留在这里。于是,他命臣民们用冷杉建起一座坚固的城墙,然后在城墙里搭建茅屋,用来居住。这样一来,晚上他们就能在城墙中躲过野兽的袭击了。神农氏在山顶居住的地方后来被人们称作“木城”。

安顿好大家之后,神农氏开始了忙碌的工作。白天,他领着臣民遍尝百草。晚上,他借着篝火的光亮将白天的成果归纳总结,记录在册:白天采到的植物的酸甜苦辣、药性药理,每一种都写得清清楚楚。

一天,神农氏发现一棵从没见过的草,赶紧放到嘴里嚼了两下,突然间感觉天昏地暗,随即一头栽倒在地上。臣民们赶快把他扶起来。过了一会儿,神农氏醒了过来,可是毒气发作,他已经不能说话了,只好勉强指指一棵灵芝草,又指指自己的嘴巴。臣民们明白了他的意思,慌忙采来红灵芝喂到他嘴里。神农氏吃了灵芝草,这才解了毒气。灵芝草有起死回生的功效,据说就是由此流传下来的。臣民们受了这次惊吓,又开始劝他下山回去。可是,神农氏还是坚定地摇摇头,仍然坚持尝百草。

神农氏每天披星戴月地工作,一天天的劳作让他收获颇丰。麦、稻、谷子、高粱……只要他品尝出是可以充饥的谷物,就命人收集它们的种子,带回去大面积种植。他尝出三百六十五种草药的药性,写成了一部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为后人们治病就医提供了医药理论。

神农氏找到了五谷和治病的草药,完成了心愿,便准备下山。这时,他才发现,攀爬上来时搭建的木架不见了,到处是茫茫林海。原来,那些搭建木架的木杆落地生根,经过雨水的滋润,竟然吐出了新芽,慢慢长成了一片繁茂的树林。神农氏为难了,这该怎么下山呢?大约是神仙们欣赏神农氏的献身精神,于是突然从天空中传来几声嘹亮的鸣叫声,一群白鹤飞来了,把神农氏及身边的几位大臣接到了天庭。这片神农氏遗留的树林从此四季繁茂,幽香缭绕。

为了纪念神农氏一心为百姓、造福人类的功绩,老百姓就把这片茂密的树林取名为“神农架”。神农氏升天的木城,被命名为“留香寨”。

神农氏遍尝百草非常辛苦,不仅要跋山涉水寻找百草,还要冒着巨大的生命危险品尝百草。据说,神农氏遍尝百草,最多的一天中毒七十余次,疼得满地打滚,遍体鳞伤。可是他解毒后,立刻又开始品尝更多的植物。传说大地上的植物品种很多,数不胜数,神农氏为了加快鉴别的速度,就发明了一种叫“神鞭”的工具,也叫“赭鞭”。所有的草木一经赭鞭的抽打,立刻显示出或有毒、或无毒、或寒、或热的药性。神农氏就根据这些草木显示出来的不同性质,给草木分类,并用到人类的各种病症上。他在成阳山上使用神鞭,发现了不少治疗常见疾病的草药,如治疗咳嗽的甘草、治疗便秘的大黄、可以消肿的黄连等。后来,人们把成阳山称为神农原,也叫作药草山。

神农氏长期品尝百草,渐渐悟出了草药味道的“含义”,比如说:味苦的草药,性凉;味辣的草药,性热;甜味的草药具有滋补作用;酸味的草药具有开胃的功效。他教人们要“对症下药”,即不同的病用不同的草药来医治,因此,人们不再胡乱吃药,因病而死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神农氏亲尝百草也为后世中药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后人漫长的实践,众多的药物知识都被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神农本草经》成为中草药学的经典之作。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