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一

天地之中 作者:杨东明 著


序言一

2010年8月1日,这是我们郑州人应该永远铭记的一个美好日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9处世界遗产,河南省继龙门石窟、安阳殷墟之后的第三处世界文化遗产。

历时10年之久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工作,倾注了我们郑州市广大干群的心血和智慧。从最初的3处历史建筑群到8处11项,从嵩山历史建筑群到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从圣山崇拜到天地之中理念,从2009年被审定为“补充材料推荐列入”项目遭遇“卡壳”而到2010年成为唯一审议表决时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的项目,可谓好事多磨。成功来之不易,它凝聚了各相关单位的不懈努力和所有工作人员的辛勤汗水。

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包括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少林寺建筑群(包括常住院、塔林和初祖庵)、嵩岳寺塔、会善寺、嵩阳书院、观星台等8处11项优秀历史建筑,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绵延不绝,构成了一部中国中原地区上下两千年形象直观的建筑史,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之一,是中国先民独特宇宙观和审美观的真实体现。在中国传统的宇宙观中,中国是位居天地中央之国,而天地中心就在郑州境内的登封。诚如澳大利亚世界遗产保护专家茱丽叶•拉姆齐女士在评估验收“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时所说:“三天考察,我认识了中字,观星台、少林寺、中岳庙、嵩阳书院的碑刻上总是出现这个字,这充分说明一个民族在人文方面对天地之中的崇拜和认可。”而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中岳庙的天中阁、天中街和岳立天中碑,少林寺的天中福地门等都是“天地之中”最直接的实物见证。

“天地之中”这一核心理念对登封的建筑、宗教、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于天地之中这一中国先民独特的宇宙观,登封成为历代天文学家测天量地的中心,成为中国夏王朝建都之地和传统文化荟萃的中心,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儒家、佛教、道教也都争相在这里建立弘扬传播本流派文化的核心基地。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是“天地之中”宇宙观形成的最直接、最具说服力的证据,见证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历法——《授时历》的测量演算历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台,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观测天象的建筑之一。中国现存最早的庙阙也是最早的地面建筑汉三阙,代表着中国几千年以来的一种文化传统——祭祀礼制,证实了古代人们对“天地之中”的信仰。五岳中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中岳庙,脱胎于中国皇家规制的规划布局,是中国礼制建筑最完整的代表作,见证了“天地之中”的文化信仰和道教文化发展史。中国现存最早的佛塔嵩岳寺塔,作为密檐式塔的鼻祖、世界上最早的筒体建筑,在佛塔的类型上有极大的开创性,代表了东亚地区同类建筑的初创与典范,是佛教通过在“天地之中”传播而确保并扩大其影响力的建筑实物见证。少林寺建筑群(常住院、塔林、初祖庵)见证了佛教通过在“天地之中”的传播,加强并巩固了其影响力,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向世人展示着中国古代建筑的瑰丽之华和中华悠久历史的璀璨之光。作为唐代三大传戒中心之一、天文学家一行和尚出家修行之所的会善寺,是佛教参与天文活动、参与中国古代宇宙观演化史研究的见证。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嵩阳书院是程朱理学的策源地,对研究我国古代书院建筑、教育制度以及儒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标本意义。

《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关于世界文化遗产列入标准共有六条,只要符合其中一条即可列入。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符合列入标准第三条和第六条。符合标准(iii):能为一种已消失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中国古代对宇宙形态的观察和探索开始于3000年前,直到15、16世纪才渐渐停息,在长达20多个世纪的历史时期,许多朝代的统治者宣传推广“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并被社会广泛接受。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8处11项建筑分别代表不同时代的各类主导文化,是业已消亡的科学、教育和信仰体系的物质见证,也是现存仍在发展的佛教、道教文化传统的见证。符合标准(vi):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与相关信仰有着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包括对于天文、宇宙规律的探索,对于皇权来自神授地位的宣扬和信仰,对于祭祀礼制活动的提倡,以及现存传统的道教信仰和起源并发展于少林寺的佛教禅宗信仰。所有神圣的或世俗的建筑集中于此,正是对稳固而持续的“天地之中”传统理念的直接反映。

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认为:“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如果一个民族忘掉了历史和传统,就好比断了根,丢了魂。文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保护它,正是为了维系我们的根和魂。文化遗产保护,关键是要树立这样一种正确的遗产观。”在雨雪风霜的磨砺中积淀着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更需要我们的精心呵护。因此,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既是国际社会对其突出普遍价值的一致肯定,同时也对今后的保护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她在给我们带来喜悦的同时,也赋予了我们一份神圣的责任。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文物保护法》,并按照《实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操作指南》的相关要求,落实各项保护措施,确保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的完好和永续传承。必须进一步加强对郑州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及其深厚文化内涵的挖掘、整理和研究,以充分体现其作为全人类共同财富的遗产价值,扩大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必须秉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使遗产保护融入经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让保护成果充分惠及民众。只有这样,“天地之中”这一核心理念才能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增强城市文化内涵等方面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十年坎坷申遗路,矢志不移赤子心。”登封市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著名作家杨东明先生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天地之中》。该书激情飞扬,以生动的文学笔调,追溯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的申遗历程,再现申遗长河中的点点滴滴,挖掘天地之中文化的丰厚内涵,可以说,这是反映郑州的又一长篇报告文学力作。

居中致远,在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一周年之际,此书的出版是一份特殊而珍贵的贺礼。同时,我也借此机会,向每一位为申遗付出艰辛努力的各界人士表示诚挚的谢意,并希望保护、宣传、展示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使其永葆璀璨的光华。

是为序。

2011年6月

郑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丁世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