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言二

天地之中 作者:杨东明 著


序言二

登封位居中岳嵩山南麓,是一座因山而立的文化旅游名城。登封东距河南省会郑州70公里,西距十三朝古都洛阳80公里,面积1220平方公里,人口65万。登封是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大禹文化之乡,还是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十大文化强县、河南省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登封境内文物遗迹众多,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18项,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22处。2010年8月1日,历史久远、类型多样、具有全球突出普遍价值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又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9处世界遗产。

登封古称阳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公元前2070年左右,大禹建都于阳城。西周初年,周武王祭祀天室(即嵩山),周公为实现周武王“定天保,依天室”的遗愿,在嵩山地区立表测景,测得阳城为地中,于是,遂建东都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建立了东周。公元前110年,汉武帝巡祭中岳嵩山时,因闻听“山呼万岁”而从阳城县划出300户设立崇高县,后改名嵩阳县。696年,大周女皇武则天封禅中岳嵩山后,下诏改嵩阳县为登封县,阳城县为告成县。唐开元年间,僧一行为编制《大衍历》派南宫说到阳城测景;元代时,郭守敬为编制《授时历》也来到阳城测景。这一系列发生在登封的重大历史事件,开创、奠定并强化了登封天地之中和嵩山作为中岳的地位。

登封因为被古代中国人视作天地之中,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所以登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荟萃的中心。登封阳城是中国历代天文学家天文观测的中心,中岳嵩山是历代帝王祭祀和崇拜的重要对象,中国的主流文明——儒家文化、佛教、道教都在这里建立了弘扬传播本流派文化的核心基地。正因为如此,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天文观测建筑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中国最古老的礼制建筑汉三阙,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佛塔嵩岳寺塔,中国禅宗祖庭少林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塔群少林寺塔林,与中国古代建筑语法课本《营造法式》地域和时间最接近的古建筑初祖庵,中国唐代三大传戒中心之一的会善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的嵩阳书院,都云集于登封。而这些历经千年的经典历史建筑影响了广大范围内的礼制、宗教、教育、科技建筑的形制,同时也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天地之中这一影响深远的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并印证了登封天地之中的独特历史地位。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如今,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已成为登封最重要和最有吸引力的文化符号,而登封人民为之付出了极大的努力,“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可以说是登封申遗历程的最好写照。自2002年启动申遗到2010年申遗成功,虽几经坎坷和挫折,但登封人民却始终勇往直前,毫不气馁,并最终取得了申遗的胜利。申遗环境整治,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紧邻文物本体的1418处不和谐建筑,其中1349所为居民住房。为了申遗,这些居民都不惜牺牲个人利益而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登封市广大干群,尤其是申遗指挥部和文物局、嵩阳办、少林办、中岳办、告成镇的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发扬克难攻坚的精神,按时完成了申遗环境整治、文物本体维修、档案建设以及迎接世界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的考察工作。

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从开始立项到文本编制,从立法到环境整治,从文物本体修缮保护到迎接专家考察,都凝聚了各级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心血和智慧。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都高度重视,尤其是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文物局和郑州市文物局都给予了直接指导和极大的关怀。世界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郭旃,清华大学教授郭黛姮、刘畅,河南省文物局原局长杨焕成,河南省古建研究所原所长张家泰,著名天文史专家伊世同等著名专家学者,多次亲临现场指导或直接参与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工作,作出了卓越贡献。

为了反映这一波澜壮阔的申遗历程,我们特请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杨东明先生创作了长篇报告文学《天地之中》。杨东明先生多次到登封采访,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为我们献上了这部长篇报告文学。此书不仅全面再现了申遗的风雨征程,真实地描述了广大干群的辛苦欢乐,还可使人感受到天地之中这一灵魂的律动,体会到嵩山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这部报告文学,在为广大申遗参与者“塑像”的同时,也为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留下了全方位、多角度、富有文化张力和人文魅力的阐释和记录。

文化底蕴是一个地区的灵魂,作为中华文化圣山之中岳嵩山载体的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就是登封的灵魂和根脉。以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为契机,2010年,登封的文化旅游取得了相当可观的成绩,游客人数同比增长52%,旅游收入同比增长70%。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世界文化遗产——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对推动登封的经济社会发展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申遗成功即将一周年之际,在《天地之中》即将付梓之际,我们谨代表登封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以及参与、指导申遗的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向关心、支持登封建设和发展的有识之士表示诚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是为序。

2011年6月

登封市委书记王福松

登封市人民政府市长郑福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