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绪论

文学翻译策略探索:基于《简·爱》六个汉译本的个案研究 作者:袁榕 著,许钧 编


绪论

纵观人类翻译的历史,不难发现关于翻译策略的研究一直是翻译研究的重要内容。在西方,早在古罗马时代,西塞罗(Marcus Tullius Cicero)就提出“解释员”和“演说家”式的翻译法,从而开启了西方最早关于翻译策略的研究。随后西方翻译研究从最初的“方法”到“策略”的研究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中国,自佛经东渐,开始大规模翻译之时起,就有“文”与“质”之争,蕴含着最早关于“直译”与“意译”方法的辩论。随后中国翻译策略的研究与西方翻译策略的研究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直到21世纪对翻译策略的研究仍然是翻译研究的重要部分。本书以世界经典文学名著《简·爱》六个汉译本为蓝本,通过对比与分析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来探讨文学翻译策略的问题。

列维(Jiri Levy)在其著名的《翻译是作决策的过程》(“Translation as a Decision-Making Process”)一文中指出,翻译包括一系列的步骤,每个步骤都会涉及一次选择,翻译过程是译者不断进行决策的过程。这意味着译者需要决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与方法来完成翻译任务。所谓策略,在《辞海》中的解释与战略等同,表示一种带全局性或决定全局的策划。由于策略需要“依据敌对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等因素,照顾战争全局的各方面、各阶段之间的关系,规定军事力量的准备和运用”,因而与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密切相关。翻译策略的定义比较宽泛,同时在实际的运用中,经常与翻译方法、翻译技巧混为一谈。本书认同翻译策略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选择要翻译的文本;二是采取适当的方法来翻译。[1]也就是说,翻译策略蕴含着具体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技巧。


[1]Baker, M.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Translation Studies.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285.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