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王维诗选译(修订版) 作者:邓安生 等译注


前言

王维,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属山西)。生于唐武后圣历二年(699),卒于肃宗上元二年(761)[1]。父处廉,官终汾州司马,后移家居蒲州(治在河东,即今山西省永济县),所以王维籍贯为蒲州河东,因居京师,又称京兆人。

王维少年时就工诗善画,并通晓音乐,有较高的艺术素养。十五岁时所写《题友人云母障子》诗:“自有山泉入,非因彩画来。”已能说明他胸中有自然丘壑。他二十岁前就已写出《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洛阳女儿行》、《西施咏》、《桃源行》等名篇,这些诗有的表现出积极用世的思想。

入长安后,得到岐王李范的赏识,待为上客。开元九年(721),王维二十三岁,中进士第,任太乐丞。在任因伶人舞黄狮子一事受到牵连[2],贬为济州(治在今山东省茌平县西南)司仓参军。开元十二年(724),裴耀济为济州刺史,王维和他相处很好。开元十四年冬裴在治理了大水灾后调任,次年春王维也回到长安。

返长安后,曾来往于两宗之间。王维自己信奉南宗,开元十七年(729),曾拜南宗道光禅师为师[3],这时他年约三十余。王维先隐终南(在长安南),在东都嵩山也有他隐居的地方。王维母亲师事河东人北宗普寂禅师。禅师开元前受命传教先在河东,后才入京,又到嵩山。据王维《请施庄为寺表》,说他母亲师事普寂三十余年,为母经营辋川,则当在开元二十二年(734),年近四十作右拾遗前。辋川地属蓝田,在终南山东麓,与终南别业是两个地方[4]

开元二十二年(734)冬,张九龄作中书令,擢王维为右拾遗。他有《献始兴公》诗说:“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表示自己任职是按照公正的标准,而不是曲徇私人关系。

开元二十四年(736),张九龄被贬为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李林甫排斥异己,又宠用蕃将,这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开始。王维在《寄荆州张丞相》诗中也表示有退隐的意思,说:“方将与农圃,艺植老丘园。”但他旋即奉使出塞,以监察御史衔参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幕府,一直到了凉州。崔希逸击破吐蕃,意在保卫河西走廊[5]。王维此行却写了不少意境宏阔、气势雄浑的边塞诗。之后王维返回长安。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四十二,又以侍御史兼殿中身份出知南选。由汉水经襄阳,开元二十九年(741)春天吊孟浩然,暮春经巴峡途中他写下了气象宏伟的《汉江临眺》、《晓行巴峡》诗。

天宝元年(742),王维四十四岁,又任左补阙,后迁库部员外郎,可能又迁郎中[6],他的官职始终在六七品上徘徊。李林甫排斥张九龄所用的人,提拔所宠苑咸、郭慎威等新进,官都在王维之上。王维晚年的《与魏居士书》中说:“君子以布仁施义活国济人为适意,纵其道不行,亦无意为不适意也。苟身心相离,理事俱如,则何往而不适。”持这种消极哲学,所以他对李林甫等持退让态度。这段时间内,诗作趋向消极。《重酬苑郎中》诗说:“仙郎有意怜同舍,丞相无私断扫门。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酬郭给事》:“强欲从君无那老,将因卧病解朝衣。”又《积雨辋川庄作》:“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虽是写辋川野居,但也含有素甘隐退无须猜忌的意思。不过他并未完全消极,天宝四载(745),玄宗册封杨太真为贵妃。约在此时,王维有《早朝》诗云:“方朔金门侍,班姬玉辇迎。仍闻遣方士,东海访蓬瀛。”就是一首委婉而明显的讽喻诗。天宝十载(751),安禄山诱杀不少奚、契丹人,玄宗任他兼河北道采访处置使,王维有《送陆员外》诗[7]:“万里不见虏,萧条胡地空。无为费中国,更欲邀奇功。”讽喻安禄山杀戮太过,中原人力物力损失也大。

任库部员外郎或郎中后,曾丁母忧。天宝十一载(751),五十三岁。杨国忠做右相兼文部(原吏部)尚书,王维官文部郎中[8]。本年李林甫死去。迁文部郎中后,王维的诗风又变得清新活泼,如《敕赐百官樱桃》、《同崔员外秋宵寓直》等诗。约在天宝十三载(754),升任给事中。十四载(755),安禄山反,陷东京,次年玄宗逃入蜀,肃宗即位灵武,改号至德元载,六月叛军攻入长安,王维因扈从不及,被迫仍任原职。但王维服药泻痢,伪装瘖哑。于是被囚于长安菩提寺,后移洛阳普施寺。至德二载(757),两京收复,王维年五十九。由于《凝碧池》一诗,又其弟王缙愿以官赎兄罪,得以免罪,降为太子中允,不久便擢升太子中庶舍人,又拜给事中。乾元二年(760),年六十一,转为尚书右丞。上元二年(762)七月去世,卒年六十三。

王维自贼中回长安后,精神就得到了安慰,相当振奋。至德二载,严武为京兆少尹,乾元元年春,王维有《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诗云:“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同时又有《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与右拾遗杜甫、右补阙岑参同和。他的诗同贾至、杜甫、岑参一样,仍有盛唐气象。

上元二年,他最后的作品有《送邢桂州》[9],有“明珠归合浦,应逐使臣星”语。《送杨长史赴果州》也写于上元二年,又有《送梓州李使君》。杨指杨济,李指东川节度使、遂州刺史李叔明,杨济为果州刺史、李叔明移镇梓州均在上元二年。可见《旧唐书》本传说王维“乾元二年卒”不对。这三首诗艺术上已非常成熟,写旅途山水和风土民俗结合在一起,是他临终前五律的杰作。

王维思想折中于儒家和禅学之间,也融有老庄思想。他有积极用世的一面,也吸取禅学无可无不可的处世哲学,及进退无往而不适意的老庄精神。他借取禅宗不脱离“有”而言“无”的理论,尽管他认为一切终空无,力求心地静寂去尘欲,却仍然正视现实。不过他舍迹原心,像《息夫人》、《李陵咏》,都持这种态度。所以他对李林甫、杨国忠也勉强周旋,而对遭其贬逐的张九龄等又都有诗相送或寄赠。最后安禄山反时,他被迫受伪署,而又托瘖痢不肯出仕。所以他虽有妥协性,但大体上还是盼望恢复唐王朝的。杜甫《赠王中允》有“共传收庾信,不比得陈琳”语,在《解闷》诗中也有“不见高人王右丞,兰田丘壑蔓寒藤”的悼念。所以我们分析他的诗,要统观他的心迹和思想,吸其精华而批判他消极和力求妥协的部分。

王维早期诗,仍没摆脱六朝、初唐习气,但所表现出的思想还是倾向于进取的。像《洛阳女儿行》:“谁怜越儿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反映朝廷用人重门第,轻贫贱。《燕支行》有立功边塞思想。这些七古,多拟初唐,用典很多。如《桃源行》,形同拟古,很少新意。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新自然,已有自己的风格。

入长安后,多与王公贵戚交游的生活,使他写了不少近乎宫体的诗。但《从岐王过杨氏别业应教》和《寒食城东即事》已显示出艺术独创能力,如“兴阑啼乌换,坐久落花多”,写时间和情兴的暗暗转移,已臻妙境。后一首写唐开元时两京士女游春盛况,即景即情,也是出自感兴的清新笔墨。

贬济州后,诗境随之大变。在旅程中,王维眼界大开,一路上的山光水色、风土民俗才和他胸中的诗情画意结合起来。由于体验真切,落笔自然,所以艺术成就渐高。由于是贬官,所以诗的结尾往往含蓄写出前途难测的隐忧。这期间的代表作有《早入荥阳界》、《宿郑州》、《渡河到清河作》等,这些古诗虽还有建安、六朝的印痕,但描绘山川、井邑、田园、渔商、田父、牧童……富有生趣,未尝不是用诗笔写出的清新的山水城乡画卷。

到济州后,代表作是《齐州送祖三》,是一首有唐人特点的古体诗。全篇写悲欢聚散之快、笑泣转化之急,尽入画中。“天寒远山净,日暮长河急”,是殷璠所着重称道的句子。

开元十五年归长安途中,有《寒食汜上作》,正值暮春三月,春深如海,落花啼鸟,感慨万千。此后隐居以待时机,又新奉南宗禅学,参得禅悦,诗也进入写独特山水意境的阶段。《归嵩山作》:“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得陶诗之自然,结句则有惆怅情怀。入终南后好诗渐多起来,心情不再为得失所牵,如《终南山》写山势的广大、山色的变幻,使人深入忘返。结句“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恰能证明适才的忘我。这种深入艺术观照的忘我境界,也得益于禅悦。《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也是同一机杼。又如《山居秋暝》写主体的清新感受,月影、水声相映成趣,闻竹喧知是浣女归来,见莲动想见渔船正下,一切都很自然适意。结句不拘泥于旧意,写尽不管春芳已谢、秋天也可爱当留的情怀。《过香积寺》也是信步入山,悠然而游。这都有赖于他无处不可适意的思想。

迁辋川后,似乎对仕途不抱希望,别有会心在山林泉石之间。这可以描写山水小景的《辋川集》为代表,如《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写深山独往,心远人世,但又有人语回响的乐趣。又如《栾家濑》:“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很自然地写出山中生态之美。但他之意也不纯在山水,如《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结句“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以五柳自居,用接舆比裴迪,除寒山、秋水、落日、孤烟外,更多的是写山中人的逸兴。《辋川闲居》中也写自己“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结句写看望隐居的友伴“寂寞于陵子,桔槔方灌园”,同上首结构层次相似。他写山水时,也间有田园作品。如《春中田园作》:“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田家》:“饷田桑下憩,旁舍草中归。”他在游览、旅行时也常顾及田园,如《渭川田家》、《宿郑州》等,都可见出他对田园的浓厚兴趣。

开元二十三年官右拾遗后,王维诗风又有一大变化。他的边塞诗气势豪迈,如《使至塞上》,自“单车欲问边”起就笔力爽健,构景雄浑,结句“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我军胜利和征途尚远的意思双关,含有不尽之味,充分表现出盛唐气象。而《凉州赛神》、《凉州郊外游望》等作,则使边塞风土充溢生气。这时所写送人赴边诗,也都很悲壮,如《送平淡然判官》:“黄云断春色,画角起边愁。”《送张判官赴河西》:“沙平连白雪,蓬卷入黄云。”写尽大漠风光的雄奇、荒凉。另外,《出塞作》、《观猎》也是人们传诵的名作。在此决定他艺术成就的主要还是生活和他思想中的积极意识,就这方面的成就来讲,他也不愧为著名的边塞诗人。他奉使知南选时,诗写得仍然气象宏阔,如《汉江临泛》:“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气势壮伟,有过于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最后应着重提到的是他的讽喻诗。早期自济州还长安后,王维写的五古《华岳》就代表民意,要求玄宗还长安。《酌酒与裴迪》:“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先达笑弹冠。”愤世嫉俗之意,溢于言表。天宝五载所写的《早朝》诗,则含蓄地反映了玄宗的荒淫废政。安禄山滥杀奚、契丹,王维有《送陆员外》诗表示不满。就是《出塞作》“居延城外猎天骄”一首,首先写当时对方军情,也是为了叮咛朝廷防卫的。他做拾遗、御史时,虽未写下什么谏章,但也有“知弥不能荐,羞为献纳臣”(《送丘为落第归江东》)之类的诗句。王维的送人诗也写得很出色,都能表现出离别时的深情厚意和劝勉之意。如《送魏郡李太守赴任》:“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即至君门远,孰云吾道非?”《送梓州李使君》:“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以上是王维诗可称道的主要方面。

王维诗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具体而言,是:

一、 王维诗的画意。晁补之云:“右丞妙于诗,故画意有余。”苏轼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诗画虽然相关,但诗侧重抒情,自不能不比画显露。画摄取原本静止片段,其动态在于神传意会。而诗中的画意,便较易表现动态。说王维诗中有画,似更符合他的特点。如《寒食汜上作》:“落花寂寂啼山鸟,杨柳青青渡水人。”后一句就完全入画。又如《终南山》:“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是最难着笔又分阴晴向背的青绿山水画,加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则人物的动态,也入画意。他许多诗中的断句,画意更浓。《青轩诗缉》说:“‘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带字、当字极佳。非得画中三昧者,不能下此二字。”这一联确是画出了孤城独拥斜阳、行人依稀可见的景色。

落日景色,也是王维诗具有画意所不可少的特征。黄昏时光影变幻,景色丰富,显示出浓郁的生活气氛,所以格外引起诗人的注意。《使至塞上》:“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写边塞的难以企及的古诗艺术典型。《送邢桂州》:“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整个宇宙仿佛已被白光青色充满,完全是一幅色泽鲜明的画卷。而《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归嵩山作》:“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都高度艺术地再现了落日时的风光。在王维看来此时是画意诗情最浓的时刻之一。王维诗中的画意,多是很萧散得自天趣的。但有时也写壮阔的风光,如《渡河到清河作》:“天波忽开拆,郡邑千万家。”水天相接处又闪现出新天地。《汉江临泛》的“山色有无中”更入画家三昧。

王维诗中的画意不仅画出风景,有时也融入风土人情。像《白石滩》写道:“清浅白石滩,绿浦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早入荥阳界》:“渔商波上客,鸡犬岸旁树。”《晓行巴峡》:“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送杨长史赴果州》:“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凉州郊外游望》:“婆娑依里社,箫鼓赛田神。”都是描绘风土人情的出色画幅。这表明他的兴致是多方面的,写诗也是多角度的。

二、 王维诗的禅意。用我们的话说,实际上就是他所写山水诗多持澄心观照的审美态度,往往达到忘我程度。这时他的禅学修养已经潜移默化于他对自然美的观照中。如写入终南,直写到“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又如《终南别业》也是深入到审美的忘我境界中,随兴而往,并不作经心的描写,最后写“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物我两忘,自己也在客观观照之中。正如王夫之所说:“右丞工于用意,尤工于达意。景亦意,事亦意,前无古人,后无嗣响。”[10]所以他大多数山水诗是从审美观照中取得喜悦和适意的。如《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极度静谧的山中,只有桂花纷纷落地,由于太静了,月亮出来竟然惊动了山鸟,于是空谷中断续有几声鸟鸣。这瞬间的动态又生出无限的静感。正如皎然所说:“静,非如松风不动,林狖未鸣,乃谓意中之静。”王维参禅悟到妙处时曾说:“一悟寂为乐,此生闲有余。”(《饭覆釜山僧》)他的诗中多描写这种闲静的乐趣。它所呈现的境界近乎禅悦,但不是其本身就是“禅”。可见,禅寂,经过王维这位大艺术家智慧头脑的处理,已变为一种艺术观照,一种审美态度。

因此我们可以说王维诗已经达到“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的超然境界。除对自然作澄心观照的一类诗外,就连《使至塞上》、《观猎》、《出塞作》等也都作客观描写,人物景色宛然在目。这一点和孟浩然大不相同。孟诗如《与诸子登岘山》:“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听郑五弹琴》:“予意在山水,闻之谐夙心。”《晚泊浔阳望庐山》:“泛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这些诗都是表现主体强烈的游赏感情,而不是纯写客观之景,同王维诗把主观意图融入对客体的审美观照中是迥乎不同的。这不仅因为王维善于从静观自然中体会美趣,也是他的诗往往和禅境、画境相近的缘故。

三、 王维诗的体制及特色。除淡泊的山水画意诗之外,他也有着色浓郁的诗。如《春园即事》:“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木兰柴》:“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辋川别业》:“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燃。”《山居即事》:“嫩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都是丰缛鲜明,诗中更多地表现愉快心情,别成一格。

如就古、律体裁而论,王维的才能也是多方面的。他近体诗以五律见长。他的五律纯以自然为宗,无论山水、边塞。高棅《唐诗品汇》列他的五律为正宗。他的五绝也很出色,《岘傭说诗》讲:“其间‘空山不见人’、‘独坐幽篁里’、‘木末芙蓉花’、‘人闲桂花落’四首尤妙。”而《杂诗》三首则近似晋宋民歌。

七律,王世贞《艺苑卮言》推为最上,其实成就不及五律。《早朝大明宫》诗:“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以气象胜。《酬郭给事》:“禁里疏钟官舍晚,省中啼鸟吏人稀。”《辋川别业》:“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以淡泊自然胜。《积雨辋川庄作》,笔势奇崛。《酌酒与裴迪》一气呵成,慷慨顿挫。《出塞作》:“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则很豪壮,有挥斥八极之慨。

七绝也是他所擅长的,为数不多,但篇篇警练,著名的如《渭城曲》为千古送行绝唱。又《送沈子福归江东》:“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情致、景色融合无间。边塞作则有《少年行》四首,“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很有盛唐气象。全为对仗的诗有《戏题辋川别业》:“藤花欲暗藏猱子,柏叶初齐养麝香。”

古诗一般不如近体,但五古有不少可和五律相媲美。如《终南别业》、《渭川田家》、《春中田园作》等,都是接近五律诗境的。至于送别长篇五古如《送魏郡李太守赴任》、《送从弟蕃游淮南》、《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奉寄韦太守陟》等,不但感情真挚,而且景物清空。他五古不同于五律的地方在于将主体的思想感情明显地表露在诗中。如《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送张五归山》:“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而《蓝田山石门精舍》则是学谢灵运,比较清新自然。《赠裴十迪》又得陶诗的风韵。《冬日游览》则学鲍照的《步出东门行》。所以他的五古部分还有六朝陶谢等痕迹,长篇雅正厚重,但嫌词费。

七古,高、岑、王、李曾并称。实际王维的七古不及高、岑和李颀。他的许多七言古诗,没有打破初唐用典习气。部分长短参差的七言古诗,则还有自己的创造。

他还有部分骚体诗和一首颇为精工的四言诗(《酬诸公见过》)。宋代朱熹曾认为王维的骚体诗可取。这些诗是学《九歌》的,虽能见出多方面的才能,却不是他独到的成就。

四、 王维诗的艺术想象力和艺术描写。被苏轼所称道的“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体物入微。“坐看苍苔色,欲上人衣来”,颇见其敏锐的艺术感受。《辋川集》中的“椒桨奠瑶席,欲下云中君”(《椒园》),“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欹湖》),全是《九歌》境界。送人诗也多精细的想象,如《送李太守赴上洛》:“野雀开古城,行客响空林。”《送晁秘书监还日本国》:“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即使是描写边塞、山水的即目之作,也未尝不以丰富的想象力,捕捉倏忽万变的景象。像《游悟真寺》“草色抱霞上,松声注月边”,便是游山时捕捉到的很美的想象。

王维刻画山水静态,又总是注意到自然景物的动态,相反相成,自有奇趣。如《青溪》:“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过香积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都写得有声有色,相映成趣。又如《谒璿上人》“高柳早莺啼,长廊春雨响”,《送李判官归江东》“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都分别写出自然生态中的光色声响。此外,他有时也写出自己所体验到的理趣。如《游感化寺》“谷静唯松响,山深无鸟声”,《田家》“多雨红榴折,新秋绿芋肥”,《观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都有物理在内。他有时喜用数字表情景,使气象宏大。如《送丘为归江东》“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送杨长史赴果州》“鸟道一千里,猿啼十二时”,《送刘司直赴安西》“三春时有雁,万里少行人”,空间之广,时间之长,情意之深,都能概括无遗。他也较爱用叠字增强表现力,七言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五言如“欣欣春还皋,淡淡水生陂”。这些都能见出王维诗艺术描写功力是相当高的。

王维诗,后人最重视的是他的山水之作。由于长期的贬谪与隐居,兼之有画家的素质与禅学的修养,使他对山水的审美感受力有较高的水平,笔下的山光水色达到了与自然契合无间的程度。写得好的,气象万千,除了盛唐,难以企及。但不少山水诗写得过于静寂,也有些流露出消极情绪。如《辋川集》第一首《孟家坳》就表现出物无常主的消极思想。这些我们必须注意到。

作者性格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所以环境顺利时,就能写出豪放爽朗的边塞诗与《汉江临泛》等。失意时就写出与苑咸等唱和,及“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消极诗篇。他的消极诗篇特别是游寺院、想“无生”的诗,更应批判。讽喻诗应予肯定。但王维处于社会急剧变革时期,关心社会政治的诗毕竟太少,自是缺乏远见深识。至于应制诗多没有什么意义。他也曾为李林甫写过颂诗,在僧院则大念其“无生忍”,不但诗意索然,也看出他并未真正体会到禅学的“无生”。叹老嗟卑的作品,也是有一定毒害的。这些都是我们阅读时所应注意的糟粕。

本书选王维诗百余篇,加以注译,以今译为主,题解则帮助读者理解他的诗。选篇编排上以体裁为次,一体之中,又以写作时代先后为次。选篇、题解、注译工作由邓安生、刘畅、杨永明三位同志担任。本书曾经古籍整理委员会专家审定,多所指正,特表感激之忱。

王达津

[1] 按王维生卒年,史载有误(详后)。《新唐书本传》云:“上元二年卒,年六十一。”又近人谭正璧《中国文学史大辞典》云:“乾元二年卒,年六十一。”则上元二年当为六十三。又《王缙传》:“建中二年卒,年八十二。”则缙生于公元700年,维如卒于上元二年年六十一,则生于公元701年,反小于缙一岁。故今暂以上元二年六十三计,当生于公元699年。王维始为宁王客,作《息夫人》诗原注年二十,是未中进士语。又维集有二首省试题,一为《清如玉壶冰》,一为《秋日悬清光》,则开元九年王维中第年二十三,非二十一,也无不合,姑订如上。

[2] 黄狮子舞只能为皇帝表演。

[3] 王维《道光禅师塔铭》写于开元二十七年,文中说师事道光十年。

[4] 见陈允吉《王维终南别业即辋川别业考》(《文学遗产》1985年第1期)。

[5] 此出朝廷意旨,崔希逸认为是背盟,自己有责,因此心怀抑郁而病死。

[6] 据维诗自注及苑咸答诗序都写库部员外郎,《旧唐书》本传只记他为库部郎中,或自员外郎迁。

[7] 陆从尚书省,出参安禄山军事。

[8] 据《敕赐百官樱桃》诗自注:“时为文部郎中。”按未言迁升,《旧唐书》本传只写吏部郎中,或天宝十年左右已迁吏部。

[9] 据《旧唐书·肃宗本纪》,上元二年以邢济为桂州都督兼桂管防御都使。

[10] 《唐诗评选》卷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