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 武则天也写诗吗?

唐诗里藏着故事2:和孩子一起读懂经典名篇 作者:闫文亮


二 武则天也写诗吗?

眼光出众的商人老爹

讲完了唐太宗李世民,再来讲唐代另一位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位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的一生堪称传奇,她的两任丈夫是皇帝、两个儿子是皇帝,她本人也是皇帝,厉害吧!

武则天是山西吕梁人,她的父亲名叫武士彟(yuē),“彟”有两个意思,一是“尺度”,二是“用秤称”,也就是我们今天口语中所说的“约(yāo)一下”。

尺子用来确定长短,秤用来确定重量,都是古代做生意必备的工具,所以从“彟”字可以猜出,武家原本是做生意起家的。《新唐书》里也提供了证据,说武士彟“世殖赀(zī),好结交”,也就是“世代经商、爱交朋友”。

请注意“爱交朋友”,这个特点很重要。一个偶然的机会,领兵在山西驻军的唐国公李渊借宿于武家,于是武士彟结交了人生中最重要的朋友没有“之一”。

在隋末这样的乱世,什么生意都不好做,最好的投资莫过于投靠一个潜在的新政权。

武士彟当时很可能就是这么想的。没过多久,李渊出任太原留守,武士彟马上弃商从军,在李渊手下当了一个负责管理铠甲的小官。

李渊正式起兵反隋之前,一些隋军将领已经对他有所警惕,可武士彟假意劝他们不要轻易得罪李渊,从而为李渊争取了足够的准备时间。

李渊从太原起兵,向西南前进,攻克了隋朝的首都长安,并在不久后正式称帝。之后,李渊公布了一个十七人的名单,叫作“太原元谋功臣”。所谓“元谋”,意思就是“最初参加谋划”。武士彟的大名排在这个名单的第十三位,并且得到了免死一次的超级奖励。

不过,武士彟本人的能力确实也是相当出众的。他先后在利州(今四川省广元市境内)、荆州(今湖北省荆州市境内)做官,在消灭反对势力、大力发展经济方面,都颇有建树。

因为这些出色的政绩,武士彟后来又升为工部尚书,还被封为应国公。

总而言之,武士彟看准李渊的潜质,并很早就把自己的事业和李渊绑定在一起,这个投资实在是英明。如果说武士彟一生中最重要的投资是在李渊身上,那么他的女儿武媚娘最重要的投资则是在两位皇帝身上,一个是唐太宗,另一个是他的接班人唐高宗李治。

武媚娘十四岁那年,因为美貌出众被选入宫中,开始了她传奇生涯的第一步。

古代女子被选入宫中,因皇帝的宠爱可出人头地,但机会非常渺茫。她们中的绝大多数不但没机会接近皇帝,而且还不能随便出宫,相当于自此和父母兄弟永别。所以,普通女子在入宫前大多会号啕大哭一场,然后和家人生离死别。

然而武媚娘的表现却异常冷静,《新唐书》里写道,母女分别时,母亲痛哭不止,反倒是武媚娘说了一句:“见天子庸知非福,何儿女悲乎?”意思是说,见到圣明的天子未必不是好事,何必伤心呢?

值得一提的是,武媚娘进宫时的身份是“才人”,这是宫中女官的一种。后宫之中,“才人”虽然级别上属于中等偏下,但入选者除了长相要符合一定标准,还需有比较高的文学修养。

所以,武媚娘在历史舞台上最初登场就是一个美貌和才华兼备的“才女”形象。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从来都没有缺少过美女,但真正意义上的女皇帝却只出了一位。很显然,“才华”比“美貌”更重要。

著名“半仙”先后加持

虽然女人当皇帝这件事不太合乎常理,但更离奇的是,根据《旧唐书》的记载,这件事居然是命中注定要发生的。

唐代有很多著名的术士,也就是所谓的“半仙”。相传,知名度最高的两位袁天纲和李淳风,都预测到武则天要当女皇帝。

话说武士彟在四川做官时,武则天还没满周岁,袁天纲到武家做客,看到武士彟夫人后惊叹地说:“唯夫人骨法,必生贵子。”所谓“骨法”就是指“骨相特征”,是古代算命的依据之一,我们不必深究,总之就是说,武则天的娘亲一定会生出贵子。

武士彟听了心中暗喜,于是把几个娃都叫出来,让袁天纲相相面。

武则天的两个哥哥分别叫武元庆、武元爽。袁天纲看过以后满口称赞,说这两个娃以后都能做到三品高官。武则天还有个姐姐,袁天纲说,这女娃的命也不错,一定会大富大贵,只是对丈夫有点不利。

这时,奶妈把武则天抱了出来,也不知道有意还是无意,给她穿的是男娃衣服。袁天纲一看,觉得这个娃非同一般,提出让武则天走两步,要细看一下。武则天蹒跚着一走,袁天纲大惊失色,惊呼道:“此郎君龙睛凤颈,贵之极也。”袁天纲忍不住又左看右看,再次惊呼:“这如果是个女娃,前程实在是深不可测,怕是要当皇帝啊!”

二十多年后,另一位“半仙”李淳风被卷入一场和武则天相关的风波。

此时,武士彟已去世多年,武则天成为唐太宗的才人也已经快十年了。有一天,唐太宗秘召李淳风进宫,向他咨询一件绝密事情。原来,唐太宗不知道从哪里得到一本叫《秘记》的书,上面有一句“唐三世之后,女主武王代有天下”。这句话让太宗很是不安。李淳风掐指一算,说出一个让太宗更加惊恐的预言:“的确如此!从现在开始三十年后,这个人就会得到天下,并且大肆杀害李家子孙!”

这可如何是好?!如果不知道也就罢了,既然现在知道了未来的危险,能否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呢?

由于“女主”身份并不精确,只有一个大概范围。唐太宗想到的预防措施就是先下手为强,把符合条件的人统统杀掉。这个办法虽然过于血腥,但确实也没有更好的解决方式了。

然而,李淳风短短几句话,居然打消了唐太宗的杀心。

李淳风是这么说的:“这是天命,根本没有办法补救。此人现在已经在宫里,再过三十年,她也上了年纪,可能会因此而多一些仁慈;但如果现在把她杀掉,不仅不能消除祸患,反而因为她转世之后更年轻,到时候对李家的子孙下手只会更加狠毒。”

先声明一下,正经的史书里,绝大部分事实是靠谱的,但难免有一小部分不靠谱。之所以不靠谱,有一些是因为当时的人认识水平有限,但也有一些是有人想故意混淆事实。毕竟,再好的史书也是人写的。

所以,两位“半仙”关于武则天的评论,我们纯粹把它当故事听就好了,不要太认真。

开箱验取石榴裙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武则天刚入宫时的身份是“才人”,和其他美女有所区别。《旧唐书》里也说到,武则天“素多智计,兼涉文史”,所以才能在唐高宗李治生病时帮他处理朝政。

哎?刚刚说的不是唐太宗吗?怎么这里又成了唐高宗呢?难道是搞错了?

没有错,只是其中的过程比较复杂,我们将其简化一下:第一,武则天先后有过两任丈夫;第二,这两任丈夫是亲父子,一个是唐太宗李世民,另一个是唐高宗李治。

前文说过,武则天入宫时只有十四岁,李世民当时四十岁。李世民一命归西时,武则天才二十六岁,正值好年华。

先插入一个小问题:古代皇帝驾崩之后,他原先的那些嫔妃要如何处置呢?

说起来,那是相当不人性化的,很多时候甚至是惨无人道。比如,秦汉时,皇帝死后,很多没有子嗣的妃子都被迫殉葬。《史记》记载:“(秦)二世曰:‘先帝后宫非有子者,出焉不宜。’皆令从死,死者甚众。”就是说秦始皇死后,他的很多没有生过儿子的嫔妃被秦二世下令陪葬。

明清时,也有一些皇帝采用了殉葬的陋习。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死后,殉葬的嫔妃有三十多名;清太祖努尔哈赤、清世祖顺治死后,也有数目不等的嫔妃殉葬。

唐宋两代,对先帝嫔妃的处置相对来说仁慈得多。唐代佛教盛行,等级较低的嫔妃可以出家当尼姑,虽然青灯古佛的日子清冷寂寥,但毕竟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当然,大部分当了尼姑的嫔妃,也就寂寞一生了,也没什么机会回归到正常的生活,更不用说再回到宫里成为贵妃、皇后了。

可是武则天不一样。她是个美貌和才华兼备的女子,怎么甘心把大好年华深藏在尼姑庵里?

更何况,有意无意中,武则天早为自己埋下了一个改变命运的伏笔,即太子李治。

话说在唐太宗病重时,武则天在病床前日夜服侍,寸步不离;而太子李治又经常前来探望父亲病情,二十六岁的武则天,二十二岁的李治,就在这种特殊情况下萌生了一段情缘。

两个人年龄相差无几,但从辈分上算武则天却是李治的“后妈”,所以这段感情历来有很多争议,这个暂且略过不提。只说武则天的一首诗,标题叫作《如意娘》。根据考证,这是一首写给李治的情诗,写作时间正是武则天做尼姑的时候。

在感业寺做尼姑的这几年,可以说是武则天一生中最难熬的时光。她未来的一切都是未知数,完全取决于李治是否会在某个瞬间偶然想起她。

如意娘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看到红色却以为是绿色,只因思绪过于纷乱;脸色憔悴,身体瘦弱,都是因为思念你。如果你不相信我在分别以后常常落泪,就和我一起打开箱子验看石榴裙。

后人在解读这首诗时,对前两句一般没有什么歧义,对后两句却有着不同的理解。

有人认为,武则天是说自己经常伤心落泪,因为总用衣襟擦拭泪水,以致石榴裙上留下斑斑泪痕。“验取石榴裙”的意思,就是用泪痕来证明自己的相思之情。但有人驳斥,唐代已经普遍使用手帕,完全没必要用衣襟来擦泪;更何况,武则天当时既然已削发为尼,又怎么可能穿这种色彩鲜艳的衣裙?

因此,还有一种解释是:“如果不相信我在分手之后经常落泪,就请拿出箱中的石榴裙,看看是否因为消瘦而不再合身。”相比之下,开箱验取,衣带渐宽,这个解释比较含蓄,也更符合逻辑。

换句话说,石榴裙用在这个地方,不见得一定是一条真正的裙子,只是武则天昔日美好生活的一个象征罢了。

这样的写作手法其实在唐诗里经常能见到。比如李白写过一首《长相思》,里面有这样一句:“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同样地,“看取明镜前”是表达主人公因为相思而消瘦,体形发生了明显变化,并不是一定要拿镜子来照。

据说,李白写好这首诗后正自得意,他的妻子却说,“这两句很像是武后的风格啊”,李白听后很不爽。这个故事也从侧面证明,武则天这首《如意娘》流传得很广,评价也很高。

我们顺便多说两句“石榴裙”。

石榴裙是中国历史上颇为著名的服饰。直到今天,还有俗语“拜倒在石榴裙下”,用来形容男人被女子的美貌所吸引。

关于石榴裙也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说,石榴裙就是用石榴花染色的裙子;也有人说,石榴裙是绣着石榴花纹的裙子。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对,石榴裙和石榴并没有直接关系。

石榴是原产于波斯(今伊朗一带)的水果,传入中国的时间很早。相传,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带回了石榴并种植成功。因为石榴“多子”,所以在中国文化中被视为“子孙满堂”的象征。

而所谓石榴裙,其实就是大红色的裙子,和石榴的唯一关系就是颜色相似。红裙颜色鲜艳,深受女性喜爱,时间一长,石榴裙就成了女性的代名词。

工部尚书:正三品,是工部的掌事。工部掌管土木水利工程和国家农、林、牧、渔业之政,以及诸司官署办公所需纸笔墨之事。

小课堂

太原留守:二品高官,全权负责太原及周边地区的一切事务。

应国公:唐代爵位分九等,“国公”是仅次于“亲王”(皇亲)、“嗣王”(亲王继承人)的第三级爵位,地位比宰相还高。

才人:中国古代宫廷女官的一种,也是皇帝的嫔妃;正五品。

一起来背诗

腊日宣诏幸上苑

武则天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注:关于武则天,最著名的一个故事就是她在一次醉酒后下了一道诏书,要求御花园中的百花第二天必须绽放,免得耽误自己赏花。第二天一早,武则天酒醒后,想起这道荒唐的诏书,正在暗自后悔,却有人前来报告喜讯,说百花竟然都应诏开放。武则天听了心花怒放。

故事归故事,百花自有节令,不会随意开放。武则天这首诗,也只是表达自己希望百花绽放的心情,而不是狂妄到认为自己可以震摄住“花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