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华传家读本:经典诗词诵读 作者:刘明华 著


课题收集统计的百年语文教材有400余种,诗文5300余篇。要在五千余篇中选出二百余篇,除了作品在百年间课堂上的影响即各类课本入选率的高低,也有现实的考量。既然有精神谱系建构的愿望,当然要按照优秀文化传统的基本要求进行综合考量,从而确定相关篇目。有意思的是,排位靠前,尤其是前三十(含并列)的篇目,确实是千百年来得到国人认同的好作品。其“好”,就是文字精炼、结构完整、文笔优美、思想健康,能够充分传达中华文化充满正能量的价值观和审美趣味。

在几百种教材、几千篇曾经入选的课文中再选出二百余篇诗文,其依据何在,目的何在?这是我在课题研究中时时追问自己,也常常和朋友讨论的话题。近年来,在不同场合,我与学界前辈、同仁、社会各界人士、各级学生讨论交流:有无必要或可能编著一个可以尽可能适应学生和社会人士的读本?回馈的信息是令人鼓舞的,大家都在盼望有这样一个读物问世。

我深知,这样一个大家期待的读本,未必让大家能欢呼。更深知,这可能是一个费力不讨好的工作。世上好作品千千万,只读这一套,这几本,这几百篇,就解决文化的问题了,就解决经典阅读的问题了,就腹有诗书了,就有文化了吗?答案显然不易统一。但可以肯定地讲,这套书中的诗文的选择标准,是目前我所读过看过的国学读物中,最有学理依据的一种。入选的作品,固然有编者的审美选择和价值判断,但与他书不同的是,这套书所选用的古典诗文严格限定在百年间的中小学语文课本范围之内。我个人认为很好的作品,在我主编的其他书中也入选过,但如果在百年间的语文教材中从未入选,在这套书中就不能入选。我坚持一个原则,作为一个重要研究项目的成果,个人喜好一定只能限定在研究的范围内,此所谓“从心所欲不逾矩”。简单地讲,这套书所反映的,是百余年间中国人在语文课文中见过的作品,反映的是百年来国人通过课堂接受国学教育的轨迹,最后呈现的是百年中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经典篇章。

此读本或许还有文化交流的作用。我认为,既然这是现代中国人接触最多的中华文化的经典诗文,那么,让学习汉语的外国朋友也通过这样的书来了解中国人的文化和性格,岂不是更直观和形象,更容易深入中国文人的思想和情感?他们与中国人的沟通交流,也应该更容易一些。这个想法,在课题开题报告会上一讲出,即得到答辩专家和中华书局领导的激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