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春思

唐诗三百首(精) 作者:(清)蘅塘退士(编选)编; 张忠纲 注


春思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1]。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2]。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3]

【题解】

这是一首闺情诗,写思妇在春天怀念远戍的丈夫,表达了她坚贞不渝的爱情。诗中提到秦地,当是李白在长安时所作。

【评析】

此诗描摹思妇心理,可谓精妙入微。妙就妙在紧紧围绕一个“春”字,来刻画思妇的相思苦情。“春”字语意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天,更喻男女间诚挚炽烈的爱情。两地春色,两地相思,而又妙在全从思妇眼中看出,意中想出,眼见为实,意想是虚,虚实相生相激,遂使感情波澜起伏。眼前是秦地柔桑低绿,遥想燕地方才碧草如丝。碧草如丝,春尚浅也;而柔桑低绿,春已深矣!燕北方春之时,君始思归,而秦中思妇,思君已久,思君令人老,恐君归之日,妾已随春深而老矣,岂不令人断肠!这是刻骨铭心的相思,又是备受折磨的怨艾,独守春闺的思妇之苦,谁能体会得到?怜夫远戍的思妇之心,谁能触摸得到?春风轻薄,撩拨人的春思,意欲何为?岂识我心哉!我心坚贞如磐石,岂外物所能动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这自警警人之语,令人肃然,亦令人凄然。思妇复杂隐秘的心态,被太白以六句三十字阐幽显微,真不愧大手笔也!

【注释】

[1]燕: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一带,为诗中女子丈夫远戍之地。秦:今陕西境内,为诗中女子所居之地。萧士赟云:“燕北地寒,生草迟,当秦地柔桑低绿之时,燕草方生,兴其夫方萌怀归之志,犹燕草之方生,妾则思君之久,犹秦桑之已低绿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卷六)丝、枝,谐音双关,丝谐“思”,枝谐“知”。

[2]君:女子对丈夫的尊称。怀归:思归。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断肠:形容相思之苦。

[3]罗帏:丝罗帷帐。晋《子夜四时歌•春歌》:“春风复多情,吹我罗裳开。”末二句反用其意,与开元诗人薛维翰《春女怨》“儿家门户重重闭,春色因何入得来”诗意相近。萧士赟曰:“末句喻此心贞洁,非外物所能动。”吴昌祺曰:“以风之来反衬夫之不来,与‘只恐多情月,旋来照妾床’同意。”(《唐宋诗醇》卷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