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佳人

唐诗三百首(精) 作者:(清)蘅塘退士(编选)编; 张忠纲 注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1]。自云良家子[2],零落依草木[3]。关中昔丧乱[4],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5]。世情恶衰歇[6],万事随转烛[7]。夫婿轻薄儿[8],新人美如玉[9]。合昏尚知时[10],鸳鸯不独宿[11]。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12]。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13]。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14]。摘花不插发[15],采柏动盈掬[16]。天寒翠袖薄[17],日暮倚修竹[18]

【题解】

此诗为乾元二年(759)秋流寓秦州(今甘肃天水)时作。诗借弃妇命运,寄寓身世之感。黄生曰:“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杜诗说》卷一)浦起龙亦云:“此感实有之事,以写寄慨之情。”(《读杜心解》卷一之二)

【评析】

诗中佳人的形象,典型而又独特,可怜而又可敬。国难当头,家庭破败,个人被弃,遭遇是悲惨的。这在那个动乱的年代,是有着典型意义的,但对一个弱女子来说,又是难以承受的。女主人公的难能可贵之处,就是在难以忍受的重重打击之下,没有乞怜之态,更无沉沦之想,而是坚贞自守,自强不息。“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其坚苍孤冷之节,足以傲雪凌霜,而与天寒日暮之修竹,同其劲直也”(《杜诗言志》卷五)。诗人用赋的手法叙述佳人的悲惨遭遇和孤苦生活,又用比兴的手法赞美她的高洁情操,将客观描写与主观寄托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着意塑造的绝代佳人身上,寄寓了诗人自己的感慨和理想。所以夏力恕说:“《佳人》名篇,亦左徒(屈原)迟暮之意,盖因所见而写成,以自喻且自嘲耳。”(《杜诗增注》卷五)

【注释】

[1]上句言其色之美,下句喻其品之高。绝代:犹绝世,举世无双。《汉书•外戚传上》载李延年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唐人避太宗李世民讳,改“世”为“代”。幽居:隐居。《礼记•儒行》:“幽居而不淫。”空谷:幽深的山谷,亦含“空谷人如玉”意。《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2]良家子:清白人家的女子。据后“官高”句,则佳人出于官宦人家。

[3]零落:犹飘零。依草木:应上“幽居空谷”。

[4]关中:今陕西中部一带,此实指长安,天宝十五载六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丧乱:即指安史之乱。

[5]“官高”二句:谓连兄弟的尸骨都不能收殓,官高又有何用?

[6]世情:世态人情。恶(wù):厌恶,嫌弃。衰歇:衰败失势。

[7]转烛:比喻世事变幻,富贵无常;亦喻时间变化迅速,转瞬即逝。《佛说贫穷老公经》云:“昼夜七日七夕,水浆断绝,小有气息,命在转烛。”而《麉澞荟录》卷十四引何琇《樵香小记》作“富贵贫贱,有如转烛”。

[8]轻薄儿:夫婿喜新厌旧,故曰。

[9]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10]合昏:即夜合花,又名合欢花,朝开夜合,故曰“知时”。

[11]鸳鸯:水鸟,雌雄永不分离。江总《闺怨篇》:“池上鸳鸯不独宿。”

[12]旧人:指弃妇,佳人自谓。以上四句谓花鸟尚有情有义,而夫婿却喜新厌旧,真是连花鸟都不如,正见其“轻薄”。

[13]“在山”二句:徐增曰:“此二句,见谁则知我?泉水,佳人自喻;山,喻夫婿之家。妇人在夫家,为夫所爱,即是在山之泉水,世便谓是清的;妇人为夫所弃,不在夫家,即是出山之泉水,世便谓是浊的。”(《说唐诗》卷一)仇兆鳌则曰:“此谓守贞清而改节浊也。”(《杜诗详注》卷七)亦通。

[14]“侍婢”二句:极写佳人生活之艰苦凄凉。侍婢卖珠,见其生活拮据。牵萝补屋,见其所居破败。萝:即女萝,一种有藤植物。

[15]“摘花”二句:花以插发,而佳人却摘而不插,说明无心修饰,亦“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经•卫风•伯兮》)意。

[16]“采柏”句:柏实味苦,自不能食,却常常采满一把,有清苦自甘、其苦自知意。动:常常。掬(jū):两手捧取。

[17]翠袖:泛指佳人衣着。

[18]修竹:长竹。竹有节而挺立,以喻佳人的坚贞操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