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梦李白(二首)

唐诗三百首(精) 作者:(清)蘅塘退士(编选)编; 张忠纲 注


梦李白(二首)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1]。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2]。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3]。恐非平生魂[4],路远不可测[5]。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6]。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7]?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8]。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9]

【题解】

这两首诗也是乾元二年(759)秋,杜甫流寓秦州时所作。肃宗至德二载(757),李白参加永王李璘幕府,后李璘因与其兄肃宗争权,兵败被杀,李白受牵连,坐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乾元元年长流夜郎,二年遇赦东还。但杜甫并不知李白遇赦消息,生死未卜,忧念成梦,遂作二诗,表达他对李白命运的深切关怀和遭受迫害的不平之鸣,表现了李、杜间生死不渝的兄弟般情谊。

【注释】

[1]已:止。吞声:饮泣。恻恻:悲痛貌。二句谓生别比死别更为痛苦。

[2]瘴疠:南方山林湿热地区流行的瘟疫。浔阳、夜郎都在江南,故云“瘴疠地”。逐客:被放逐的人,指李白。二句化用隋孙万寿《远戍江南寄京邑亲友》诗:“江南瘴疠地,从来多逐臣。”

[3]故人:指李白。明:表明。二句谓故人入梦,正表明我对他思念之深。

[4]平生魂:生时之魂。当时杜甫疑心李白或许死了,故曰“恐非”。

[5]不可测:生死未明,不敢断定。

[6]枫林:江南多枫,指李白所在。《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关塞:指杜甫所在的秦州。同时在秦州写的《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其二亦云:“数奇谪关塞。”《别赞上人》又云:“天长关塞寒。”上句谓李白魂自江南而来,下句谓李白魂又自秦州而返。魂在夜间来去,故云“青”、“黑”。

[7]罗网:法网。羽翼:翅膀。网可罗雀,上用罗网为比,故下用羽翼。二句谓你既陷囹圄,何能往来自由呢?进一步申明“恐非平生魂”句。

[8]“落月”二句:写梦醒后迷离惝怳的感觉。颜色:指李白的容貌。宋玉《神女赋》:“其始来也,耀乎如白日初出照屋梁。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9]“水深”二句:是梦醒临别之际谆谆告诫李白的话,嘱他多加小心。波浪阔:指归途艰险,暗喻政治环境的险恶。蛟龙:传说中的一种水生动物,此喻陷害忠良的恶人。《续齐谐记》载:汉建武中,长沙人欧回,见一人自称三闾大夫(即屈原)曰:“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杜诗本此。杜甫《天末怀李白》云:“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又《不见》诗云:“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可见杜甫的担心是有根据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10]。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11]。告归常侷促[12],苦道来不易[13]: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14]!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15]。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16]。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17]!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18]

【评析】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而李、杜则不然。这两位诗坛巨星,始终是相互敬重,情深谊长的。天宝三载四月,杜甫和李白在洛阳初识,一见之下,便成知己。二人同游梁宋、齐鲁,“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杜甫《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真是情同手足。四载秋,二人在鲁郡东石门一别之后,更是朝思暮想,时时系念。李白诗曰:“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沙丘城下寄杜甫》)杜甫诗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春日忆李白》)杜诗中涉及李白的多达十五首,对李白的人品、文才更是推崇备至,而殷切思念之情,则充溢于字里行间。杜甫敬重李白,更深知李白。他们之间的友谊,完全是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础之上的。《梦李白》二首,集中突出地体现了这一点。李白获罪系狱并流放夜郎后,在“世人皆欲杀”的情势下,杜甫并没有以皇帝的是非为是非,中断与李白的深厚友谊,更没有趁人之危落井下石,而是表达了他对李白命运的极大关心和深切思念之情:“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李白实际上是肃宗李亨和永王李璘之间争权夺利斗争的牺牲品。李亨是皇帝,大权在握,永王李璘被指斥为“谋反”,李白是从逆犯,自然罪责难逃。其实,李白出于爱国热忱参加永王幕府,他是无辜的。值得钦敬和赞扬的是,当时身处逆境的杜甫,并没有迎合肃宗的旨意,看上峰眼色行事,反戈攻击李白,而是为他辩诬,为他洗冤,为他鸣不平,不但不和李白划清界限,反而极力赞扬李白,深表同情。“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是对李白不幸遭遇的控诉和对那个迫害人才的社会的抗议。从杜甫对李白的深情厚谊,我们更可看出他那不同流俗兀傲倔强的性格。清人仇兆鳌说得好:“前章说梦处,多涉疑词;此章说梦处,宛如目击。形愈疏而情愈笃,千古交情,惟此为至。然非公至性,不能有此至情。非公至文,亦不能写此至性。”(《杜诗详注》卷七)徐增更说得动人:“子美作是诗,肠回九曲,丝丝见血。朋友至情,千载而下,使人心动。”(《说唐诗》卷一)

【注释】

[10]“浮云”二句:化用《古诗十九首》“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意。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送友人》)的话。游子:指李白。不至,故入梦;久不至,故频入梦。李、杜于天宝四载(745)在山东分手后一直未再见面。

[11]“三夜”二句:谓一连几个晚上都梦见李白,足见李白对自己情亲意厚。与上首“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是就彼此两方面来说的,说明两人相互思念。

[12]告归:告别。侷促:同“局促”,匆促不安貌。

[13]苦道:苦苦诉说。此下三句即是李白告别时所说的话。

[14]“江湖”二句化用《汉书•贾谊传》:“若夫经制不定,是犹度江河亡维楫,中流而遇风波,船必覆矣”意。楫:船桨。舟楫:即指船。失坠:船翻落水。

[15]“出门”二句:写李白告归时神态,好像辜负了平生壮志似的。搔首:以手挠头,有所思貌。《诗经•邶风•静女》:“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16]冠盖:冠冕和车盖,借指达官贵人。京华:京城。斯人:这个人,指李白。憔悴:困顿失意貌。《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二句深为李白鸣不平。

[17]孰云:谁说。网恢恢:语本《老子》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恢恢:广大貌。将老:李白时年五十九,故云。身累:指李白被系狱流放。二句指斥世道不公,为李白鸣冤,故用反诘语气。

[18]寂寞:指死后无知无为的境界。身后:即死后。二句语本阮籍《咏怀八十二首》其十五:“千秋万岁后,荣名安所之?”杜甫《醉时歌》亦云:“德尊一代常坎坷,名垂万古知何用!”杜甫认为李白必定名垂万古,但那是身后之事。言外之意,这与他生前遭遇不是太不相称了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