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唐诗三百首(精) 作者:(清)蘅塘退士(编选)编; 张忠纲 注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

塔势如涌出[1],孤高耸天宫[2]。登临出世界[3],蹬道盘虚空[4]。突兀压神州[5],峥嵘如鬼工[6]。四角碍白日[7],七层摩苍穹[8]。下窥指高鸟[9],俯听闻惊风[10]。连山若波涛,奔走似朝东[11]。青槐夹驰道[12],宫观何玲珑[13]。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14]。五陵北原上[15],万古青濛濛[16]。净理了可悟[17],胜因夙所宗[18]。誓将挂冠去[19],觉道资无穷[20]

【题解】

高适,见后《燕歌行》作者简介。薛据(70l?—767?),排行三,河中宝鼎(今山西永济)人。开元十九年(731)进士,授永乐主簿,迁涉县令。天宝十一载(752),任大理司直。慈恩寺,贞观二十二年(648)高宗李治为太子时,为其母文德皇后祈福而建,故名“慈恩”。寺中浮图(佛塔)则是永徽三年(652)三藏法师玄奘所立,这就是有名的慈恩寺塔,即大雁塔,在今陕西西安市南郊,为当时长安的游赏胜地之一。天宝十一载,岑参、高适、薛据、杜甫、储光羲五人同登慈恩寺塔,据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原注:“时高适、薛据先有此作。”是高、薛赋诗在前,岑、杜、储和诗于后,除薛据诗已佚外,余诗俱存。

【评析】

对这次同题共作诸诗,后人评说不一。沈德潜曰:“登慈恩塔诗,少陵下应推此作。高达夫(适)、储太祝(光羲)皆不及也。”(《唐诗别裁集》卷一)高步瀛曰:“气象阔大,几与少陵一篇并立千古。”(《唐宋诗举要》卷一)二人对岑诗的评价是比较公允的。单就登塔写景而言,岑诗是很出色的。开头两句写塔下所见,突兀而起,雄伟不凡;接下“登临”四句,写登塔感受,奇妙真切;“四角”以下十二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描写从塔顶纵目所见,仰观、俯察、远望、近看,将塔四周景象写得惊心骇目,气势飞动;而“秋色从西来”四句,更是感今怀古,雄健无匹。难怪施补华激赏曰:“雄劲之概,直与少陵匹敌矣。”(《岘傭说诗》)岑诗至此,本可圆满结束,戛然而止,令人回味无穷。可惜的是,诗人偏要“卒章显其志”,把他皈依佛教的消极出世思想作为全诗的结束,从而把以上对登塔所见景物的生动描绘与佛家教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削弱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可谓狗尾续貂。所以黄子云批评说:“上下文不称,末乃逃入释氏,不脱伧父伎俩。”(《野鸿诗的》)而全诗多“用教乘中语义”(胡震亨《唐音癸签》卷四),亦不足为法。

【注释】

[1]如涌出:如从地下喷涌而出。语出《妙法莲华经•见宝塔品第十一》:“尔时佛前有七宝塔,高五百由旬,纵广二百五十由旬,从地涌出。”

[2]孤高:孤特高耸。天宫:指天上。

[3]世界:犹世间,人间。出世界:犹言超尘出世。

[4]蹬道:塔内攀登的阶梯。蹬:石级。盘:盘曲,盘旋。

[5]突兀:高耸貌。神州:指中国,古称中国为赤县神州。

[6]峥嵘:高峻貌。鬼工:犹鬼斧神工,极言建造技艺之精妙,非人力所能为。

[7]角:一作“方”。碍白日:妨碍太阳运行。

[8]摩:摩擦。苍穹(qiónɡ):青天,天空。杜甫诗:“高标跨苍穹。”

[9]窥:从内往外看。高鸟:高飞之鸟。高鸟本应仰望,此却下窥,可见塔高。

[10]惊风:疾风。

[11]“连山”二句:谓由塔顶俯视,但见群山连绵起伏,犹如波涛奔涌,滚滚东流。木华《海赋》:“波如连山。”

[12]驰道:即御路,天子驰走车马之路。

[13]宫观(ɡuàn):犹宫阙。玲珑:分明貌。

[14]苍然:秋色苍茫貌。关中:今陕西中部地区,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居四关之中,故曰“关中”。

[15]五陵:指汉代五个皇帝的陵墓,即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武帝茂陵、昭帝平陵,皆在渭水北岸今咸阳附近。

[16]濛濛:迷茫貌。

[17]净理:即佛理,佛家清净之理。了可悟:了然彻悟。

[18]胜因:胜妙的善因。《佛说无常经》:“胜因生善道。”夙:向来。宗:钦仰,尊崇。

[19]挂冠:指辞官归隐。典出《后汉书•逸民列传•逢萌传》:“时王莽杀其子宇,萌谓友人曰:‘三纲绝矣!不去,祸将及人。’即解冠挂东都城门,归,将家属浮海,客于辽东。”

[20]觉道:即佛教大觉之道。佛陀:简称佛,本义为觉,将以觉悟众生。资无穷:受用不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