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东郊

唐诗三百首(精) 作者:(清)蘅塘退士(编选)编; 张忠纲 注


东郊

吏舍跼终年[1],出郊旷清曙[2]。杨柳散和风,青山淡吾虑[3]。依丛适自憩,缘涧还复去。微雨霭芳原[4],春鸠鸣何处。乐幽心屡止[5],遵事迹犹遽[6]。终罢斯结庐[7],慕陶直可庶[8]

【题解】

此诗作年不详。或谓大历十四年(779)任鄠县令时作,或谓滁州刺史任上作,并坐实“缘涧”之涧为沣水西涧或滁州西涧,皆难遽定。

【评析】

何良俊曰:“左司性情闲远,最近风雅,其恬淡之趣不减陶靖节(即陶渊明)。唐人中五言古诗有陶、谢余韵者,独左司一人。”(《四友斋丛说》)施补华亦曰:“后人学陶,以韦公为最深,盖其襟怀澄淡,有以契之也。”(《岘傭说诗》)此诗有意学陶,不仅思想情趣似陶,遣词用字亦学陶,读来真有陶渊明“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五首》其一)的感觉。开头“吏舍跼终年”一句,即把官场樊笼一笔抹倒,以下七句则大笔渲染春游东郊所见大自然赏心悦目的美好景色。韦的这种“乐幽心”,就是陶的“性本爱丘山”,故最后慕陶辞官、结庐隐居就是很自然的了。但细细读来,终觉韦之学陶,尚未达到“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其五)纯真自如的化境。

【注释】

[1]跼(jú):身体蜷曲,此有拘束、束缚意。

[2]旷:心胸开朗。清曙:清晨。

[3]淡:冲洗,滤清。

[4]霭:原指云气,此指微雨迷茫貌,有笼罩意。陶渊明《停云》诗:“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5]乐幽:喜欢幽静,指隐退闲居。止:阻止。

[6]遵:奉行。事:王事,指做官。遽(jù):匆忙。二句谓自己本想隐退闲居,欣赏大自然的幽美景色,但因官身不自由,俗务缠身,行迹匆匆,故退闲的愿望几次都不能实现。

[7]罢:指辞官。斯:这里,指东郊。

[8]陶:指陶渊明,东晋大诗人,曾任彭泽令,八十多天即辞官归隐。庶:差不多。二句谓终有一天我会辞官隐居于此,那么,仰慕陶渊明的愿望差不多就可以实现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