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送杨氏女

唐诗三百首(精) 作者:(清)蘅塘退士(编选)编; 张忠纲 注


送杨氏女

永日方戚戚[1],出行复悠悠[2]。女子今有行[3],大江溯轻舟[4]。尔辈苦无恃[5],抚念益慈柔[6]。幼为长所育[7],两别泣不休[8]。对此结中肠[9],义往难复留[10]。自小阙内训[11],事姑贻我忧[12]。赖兹托令门[13],任恤庶无尤[14]。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15]。孝恭遵妇道[16],容止顺其猷[17]。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18]?居闲始自遣[19],临感忽难收[20]。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21]

【题解】

这是一首嫁女诗。韦应物的长女嫁给杨姓人家,古时妇随夫姓,所以称“杨氏女”。诗作于在滁州时。

【评析】

这是一首嫁女伤别诗,写得满纸泪痕,深挚感人。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者由女儿的出嫁想到了她早死的母亲,格外伤感。“尔辈苦无恃”一句,为全诗关键,诗中所述都是由此引发出来的。韦应物和他的妻子感情很深,《伤逝》诗云:“结发二十载,宾敬如始来。提携属时屯,契阔忧患灾。”“仕公不及私,百事委令才”。他们相敬如宾,共度患难,家中“百事”全仗妻子料理,实在是一位贤内助。妻子的早亡,使他“永绝携手欢”(《过昭国里故第》)、“对案空垂泪”(《出还》);妻子的早亡,更使两个幼小的女儿过早地失去了母爱,缺少了母训。而妻子死后,幼女是由长女抚育成长的。因此,当长女出嫁时,做父亲的更是恋恋不舍,悲痛万分。但女大当嫁,“义往难复留”,于是临别之际,做父亲的对女儿千叮万嘱,谆谆告诫,惟恐她到婆家后有过失,受委屈。临嫁教女,这原是母亲的责任,而现在却由父亲独自承当,“临感忽难收”,更是悲不自胜。长女已出嫁,而“归来视幼女”,将来亦复如此,更是不敢往下想了,“零泪缘缨流”,实有难言的隐痛。全诗质朴无华,语重心长,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注释】

[1]戚戚:悲愁貌。

[2]出行:指出嫁。悠悠:忧思貌,形容忧愁不绝。《诗经•邶风•泉水》:“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3]有行:指出嫁。《诗经•邶风•泉水》:“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

[4]溯:逆流而上。

[5]尔辈:你们,指两个女儿。无恃(shì):无母,失去依靠。《诗经•小雅•小旻》:“无父何怙,无母何恃。”韦应物大历末年丧妻,两个女儿尚小,他写了近二十首悼亡诗,如《送终》云:“童稚知所失,啼号捉我裳。”《往富平伤怀》云:“但闻童稚悲……顾尔内无依。”可见“苦无恃”情状。

[6]“抚念”句:就己说,因念及幼女无母,于是对她们更加慈爱亲热。正如《伤逝》诗云:“单居移时节,泣涕抚婴孩。”

[7]幼:指妹妹。长:指出嫁的姐姐。原注:“幼女为杨氏所抚育。”

[8]两别:指两姐妹分别。

[9]结中肠:犹言悲痛欲绝,令人肠断。《送终》诗云:“独留不得还,欲去结中肠。”

[10]“义往”句:谓女大当嫁,义难再留。

[11]阙:通“缺”。内训:即母训。原注:“言早无恃。”

[12]事姑:侍奉(公)婆。二句谓女儿因从小缺乏母教,做父亲的担心她不会侍奉公婆。

[13]赖:幸赖。令门:对夫家的敬称,犹言好人家。

[14]任:一作“仁”。恤:体贴。尤:过错。

[15]资从:指嫁妆。周:齐全,完备。

[16]孝恭:恭谨孝顺。

[17]容止:仪容举止。猷(yóu):法则,规矩。

[18]何秋,犹何年。

[19]居闲:平素闲居。自遣:自我排遣。

[20]临感:亲临感受。《伤逝》诗云:“知妄谓当遣,临感要难裁。”

[21]零泪:落泪。缨:系在颔下的帽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