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戏答元珍(1)

欧阳修诗词 作者:刘扬忠 注


戏答元珍(1)

春风疑不到天涯(2),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3)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4)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5)

【注释】

(1)元珍:丁宝臣,字元珍,仁宗景祐元年(1034)进士,时任峡州(今湖北宜昌)判官。 (2)天涯:与下句“山城”均指夷陵(今湖北宜昌)。 (3)冻雷:春日之雷。因其时尚未解冻,故称冻雷。 (4)物华:美好的景物。 (5)“曾是”二句:意谓我曾在洛阳观赏过牡丹花,夷陵的野花虽然不如洛阳牡丹,而且开放较晚,但我也不必嗟叹了,因为毕竟有花可赏。

【评析】

本篇为仁宗景祐四年(1037)春二月在夷陵作,它抒写了作者谪居偏僻山城的寂寞抑郁以及自我排遣的情怀。其中虽然也有思乡之苦和病入新年的感伤,但总的看来并不过于愁苦和感伤,而善于自我开解,特别是诗的尾联,能以清通旷达的心态对待不如意的人生处境。诚如陈衍《宋诗精华录》所评:“结韵用高一层意自慰。”这是欧阳修自以为得意的一首诗,可称为他的七律的代表作。特别是其首联二句,上句先写对山城春晚的感受和猜想,下句再补充说明引起这种感受和猜想的原因,两句相合,既叙写出作诗的时间、地点和山城早春的特殊气象,又点出了感伤的主题,并为下文的写景预作铺垫,意思曲折而连贯,故而作者自己也很欣赏,他解释道:“若无下句,则上句何堪?既见下句,则上句颇工。”(《笔说·峡州诗》)元人方回评论说:“以后句句有味。”(《瀛奎律髓汇评》)试看接下来第二联写夷陵早春二月最有代表性的景物,描绘出一般人尚未察觉到的春之苗头;第三联写乡思兼写对于时光流逝景物变换的感受;尾联则忆往事,看眼前,作出自我宽解……好句联翩而出,诗情、画意与理趣兼具,体现了欧阳修诗歌流利畅达、清新自然的风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