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鸡伏卵及猛火煮

唐浩明评点曾国藩日记 作者:唐浩明


鸡伏卵及猛火煮

原文

晏起。饭后至翰城处,惑于风水之说。至厂肆买书,未初归。作字百余。下半天,拜客五家,灯后归。

昨日,因作字思用功所以无恒者,皆助长之念害之也。本日,因闻竹如言,知此事万非疲软人所能胜,须是刚猛,用血战工夫,断不可弱,二者不易之理也。时时谨记《朱子语类》“鸡伏卵”及“猛火煮”二条,刻刻莫忘。 (道光二十三年二月十三日)

评点

曾氏反省自己读书做学问之所以无恒心,是因为拔苗助长的思想在作怪:巴不得立刻见成效,没有耐心做日积月累、盈科后进的功课。这种拔苗助长心态,颇具普遍性,要克服它并不容易。他从吴廷栋那里明白,用功这件事决不是意志力不坚强、易于疲沓的人所能胜任的,必须要有刚烈威猛之作风,以血战到底的气概来与疲软之习作斗争。他特别提到要时刻谨记《朱子语类》中“鸡伏卵”与“猛火煮”的两条教导,以朱熹所说的方式习字做学问。

《朱子语类》一书记载了朱熹关于为学做人处事方面的言论,有一百四十卷之多,是一部研究儒家学问和朱熹本人的重要著作。在卷第八总论为学之方中,朱熹说到了“鸡伏卵”与“猛火煮”、“若不见得入头处,紧也不可,慢也不得。若识得些路头,须是莫断了。若断了,便不成,待得再整顿起来,费多少力!如鸡抱卵,看来抱得有甚暖气,只被他常常恁地抱得成。若把汤去荡,便死了;若抱才住,便冷了。”“今语学问,正如煮物相似,须爇猛火先煮,方用微火慢煮。若一向只用微火,何由得熟?欲复自家元来之性,乃恁地悠悠,几时会做得?大要须先立头绪。头绪既立,然后有所持守。”

“鸡伏卵”,是以母鸡孵蛋作比喻。母鸡伏在蛋上,一天到晚,纹丝不动。日复一日,天天如此,直至以自己的体温将小鸡从蛋中催生出来。这里急不得,快不得,巧不得,成果必须要在功夫到了足够程度时才会出现。做学问如此,习字如此,许多技艺的获得也如此。

“猛火煮”,是以煮肉类等难以一时熟透的食品作比喻。煮这样的食品,必须先得有一个猛火的过程,然后再慢慢地用微火去煨,将其中的深味一点点的熬出来。如果一直用微火,则深味始终出不来。做学问也应该如此。一段时期内集中精神下猛力,然后再慢慢温习、体味,并逐渐增添新的知识。

曾氏也曾将“猛火煮”的读书体会说给诸弟:“子思、朱子言为学譬如熬肉,先须用猛火煮,然后用慢火温。予生平工夫全未用猛火煮过,虽略有见识,乃是从悟境得来。偶用功,亦不过优游玩索已耳。如未沸之汤,遽用慢火温之,将愈煮愈不熟矣。”

鸡伏卵也罢,猛火煮也罢,都是说的下笨功夫、下苦功夫,不能走捷径,更不能投机取巧,即朱熹所说的:“大抵为学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工夫始得。”(《朱子语类》卷第八)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