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蚂蚁在大地上书写感动

愿意在春天里虚度光阴 作者:包利民 著


第1辑 一路走,一路拾

那些路过生命的美好,绵绵密密地补缀着我们心上的缺失,从而让我们在温暖中走向丰盈。长路漫漫,步履匆匆,那些爱如游走的风景,总是在我们的回望里生动。

蚂蚁在大地上书写感动

许多年以后,蚂蚁依然可以随处可见。它们弱小的生命延续着古老的生活,风行雨走,飞霜飘雪,却抹不去它们的痕迹。

我曾观察一只觅食的蚂蚁,它兴冲冲地叼着一个饭粒急急地走着。它弯弯曲曲地走过一条复杂的路线,向着一个方向。我给它设置各种障碍,它都能找到出路。我用草棍将它口中的饭粒拨下来,它竟是毫不回顾,掉头而去。隔了好一会儿,它才又跑回来,重新叼起饭粒继续赶路。儿时淘气,便用草棍将它的身躯尾部斩去。蚂蚁终于不动了,僵然卧在那里,似乎生机全无。

忽然,蚂蚁的前半截身躯又动了,挣扎了几下,它又开始向前爬,嘴里仍叼着那饭粒!我吃惊地看着它,跟在它后面,看它能爬出多远。它转来转去地爬到十米外的墙角处,虽然艰难,饭粒几次脱落,它都没有弃,最后,在一个蚁穴前停下来,饭粒滚落在一旁,它也终于奄奄一息。过了一会儿,从洞口里爬出一群蚂蚁,将饭粒和那半只蚂蚁都拖回了洞穴里。

我的心充满了悔意,我知道那只断蚁活不长了,我亲手扼杀了一个辛勤为家的小生灵!从那以后,我开始敬重每一个为了家庭而奔波的人,不论他的工作有多平凡!

更做过一件荒唐的事。和一群小伙伴挖蚁洞,其中曲折无比,极为幽深,而且里面还有许多大大的类似屋室类的房间,通道四通八达。挖开了好大一片,最后,发现了主巢,里面堆积着密密麻麻的蚁卵。在中间,找到了蚁后,它比蚂蚁要大许多,有小手指粗,微黄。未及有所动作,忽许多蚂蚁从四处爬来,它们抬起蚁后仓皇而走。更多的蚂蚁,则衔着蚁卵紧随其后。

并未追杀,隔日再去看,那个蚁穴已经废弃,空无一物。

听人说过,蚂蚁是很神奇的一种生物。它们独自的时候,弱小,似乎只是出于本能地活动。而当它们聚成一大群时,便会爆发出令人震惊的智慧。不仅有明确的分工,更能在面对困难时各司其职想出应对办法。这不全是因为它们的团结,它们能互相交流,似乎是它们把每一个的微小智慧联合在了一起。

遇见过一次蚂蚁攻击一条虫子。

那是一条极为巨大的青虫,也是很凶悍,刚刚从一只鸡的飞扑下逃脱,却不想落入蚁阵的包围中。蚂蚁的攻击很有组织性,有十几只强壮的,死死咬在虫子身上,任其翻滚也不松口。其余有的在一旁不停地爬动,随着虫子的去向而聚集,有的则不停地咬在虫子身上。渐渐地,虫子的行动越来越迟缓,它的身上,已布满了一层的蚂蚁。此时,几乎所有蚂蚁都贴靠在虫子身上,极为缓慢地拖着虫子移动。

到了洞口,却出现了问题。洞口过于狭小,虫子的身躯无法通过。此时,虫子身上的蚂蚁纷纷爬下来,于是洞口开始不停地有蚁出入。过了一小会儿,有些蚂蚁重又爬到虫子的身上,不停地噬咬。我不知道它们要做什么,猜想可能是想把虫子就地吃掉。

下午的时候再去蚁穴洞口看,虫子已经被肢解得差不多了,蚂蚁们三三两两地拖着一小块儿,不停地往洞里运送。看着这些小小的蚂蚁,忽然明白,强大的败于弱小的,往往都是被其蚕食,一点点地瓦解了战斗力。

后来,也曾为童年残害过蚂蚁而感到愧疚,那只被我弄断了身子的蚂蚁,许多年来一直挣扎在我的心里;被我毁去家园的那只蚁后和那群蚂蚁,常常在我的梦中凄惶奔走。可是,真正让我对这些蚂蚁肃然起敬的,却是另一件事。

我相信,很多人没有见过许多蚂蚁在一起时的另一种形态。

那一年秋天,江里涨大水,冲毁了一段堤坝。我站在水边向那无边的辽远水面望去,蓦然,一团黑乎乎的东西便闯进了我的眼睛。似乎有皮球那么大,正从远处漂过来。会是什么?我仔细地看着,也没有看清楚,而且,离得越近,那团东西反而越小。等得到了岸边,已不足拳头大小。

我怔怔地站在那里,竟是看出了满眼的泪,任凉凉的风吹拂着我的感动。那是一团蚂蚁。我可以想象,当大水袭来时,蚂蚁们便聚成一团,以此来抵抗大水的冲击。它们漂浮在水面上,外层的蚂蚁每一刻都有被冲落的。我看着脚下的那一小团,它们已经散开,静静地伏在地上晾着身上的水。最里面中间的这些,几乎全是幼蚁!

在这些蚂蚁面前,我感动,甚至震动。我想到了那些为我们付出一生心血的亲人,想到了人世间种种美好的情感。原来,无论是人还是蚂蚁,那种无私的爱都是相同的,而有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惭愧,在这些我们认为是卑微的生物面前。

这个时候,再想起童年往事,疼痛便会无边无际地涌来。

母爱是一根针

回想遥远的往事,努力想找出自己记忆中母亲最初的身影,她才发现,隔着那么多的岁月,母亲留给她的依然是在灯下飞针走线的情景。那时的母亲还很年轻,一针一线地给她缝制新鞋子、新衣服,还有上学的花书包。她常想起母亲的那双手,长年干农活,那手已经粗糙无比,结满了老茧。可就是这样一双手,捏起细小的针,做起活来那么灵巧。

十岁那年,她忽然就对针线活产生了兴趣,母亲做活的时候,她也会拿起一根针,穿上线,用一些小布头缝制一些小东西。起初的笨手笨脚,常常被针刺了手,钻心的痛。有时她也会看见母亲被针刺了手,可是母亲浑然不觉般,继续穿向下一个针脚。后来,她终于也能把一手针线活练得熟练无比,可母亲却不让她做活,似乎只要她练会了就可以了。

读初中后在镇里住校,每星期回到家,母亲都会拉过她,仔细地看。夜里的时候,她有时醒来,看见母亲仍在灯下,拿着她的衣裤什么的,小心地缝着那些针脚松动的地方。在灯光下,母亲是那么安静,眼中只有针线,只有女儿的衣服。那样的时刻,她用被子蒙住头,心里涌起巨大的感动与幸福。

记不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似乎是高中的时候吧,她开始发现母亲的苍老。虽然做活时仍然熟练,可是纫针的时候却很困难了,把线穿进小小的针孔里,成了最费力的事。她常常帮母亲纫针,轻轻地把线头一捻,对准针孔,一下子就穿进去,很有母亲当年的风范,母亲看了就舒心地笑。那时的母亲做针线活儿时已经戴上了花镜,可是似乎家里的针线活越来越少。日子渐渐好起来,即使在农村,也很少有人再自己缝制衣服,都是买来的时新式样。母亲终于可以安闲了,她想。

可是,她每次回到家,母亲仍是习惯性地看她的衣裤,却发现再也没有可以下针的地方,脸上就有了一丝失落。那已是她读大学时了,记得有一年放假回家,她穿了一件带纽扣的衣服,母亲眼睛一亮。然后母亲开始翻找针线盒子,这个时候家里已经搬到县城,可针线盒母亲一直都带着,虽然已经很少动用。找出了针线,她帮母亲纫上线,母亲拿过她脱下的衣服,把每个扣子又重钉了一遍。这时的母亲,脸上全是满足与微笑,不知是重操针线的幸福还是终于可以再为女儿做活儿的心愿,那是她多年不曾见到的神情,她的心里也是暖暖的感动。

大学毕业后,她去了更遥远的一个城市工作,离家千里。那是极北的一个城市,冬季漫长而寒冷,那年的秋天,她就收到了母亲寄来的包裹,那是一床厚厚的新棉被。她知道那是母亲怕她冷,特意为她做的。可是,还没等到冬天,母亲却走了。她回到家,再也看不到母亲,看不到母亲上下打量她的衣服的情景,想到曾经的许多许多,不禁悲从中来。母亲生病她是知道的,可是母亲却说小病没有事。她也没放在心上,正逢她刚工作的艰难时期,就没有回去看母亲。父亲告诉她,母亲在病中挣扎着给她缝棉被,眼睛几乎都看不见了,她很难想象,那样的母亲,是怎样艰难地一针一线地把对女儿的爱都绵绵地缝进被里。

回到工作的城市,她带回了母亲用了几十年的针线盒,那里面还存留着许多针和线,却再也没有一双手拿着它们灵巧地翻动。那个冬天无比地寒冷,一如她失去母亲的心境。母亲做的棉被,她一直不舍得盖。终于在最冷的日子,她盖上那床棉被,一种柔软的温暖将她紧紧围绕。就像以前,一想到家中的母亲,心里就会暖暖如春。忽然,她觉得腿上一阵钻心地刺痛,开灯,掀开被子细看细摸,终于拽出了一根细细的针。她知道,母亲的眼睛不好,做好了被子,却忘了一根针在里面。

这一下的刺痛,瞬间引发了所有的思念和悲痛,那个寒冷的夜里,她拥着被子坐在床上,任泪水奔流。是啊,母爱就像那枚小小的针,为儿女们缝制所有的美好与温暖,就算偶尔的刺痛,也是幸福的引线,是思念的开端。

藏在岁月里的流逝

腊月,大雪初停。我们在雪地里打雪仗,奔跑,追逐,跌倒,欢笑,于是最深的冬天里,漾起一朵最欢快的浪花,从不会被寒冷所冻结。

当脸冻得通红,当手冻得通红,当头发上都被呼吸的热气凝了霜,我们才裹挟着一身寒气冲进家门。围着旺旺的火炉,好多双小手争抢着伸向炉盖的上方,去抓那份温暖。过了一会儿,我们都缓过来,开始说笑。忽然,看见表弟的裤子湿了一大块,问他怎么弄的,他说之前藏了一个雪球在裤兜里,想拿回来玩儿,进门就忘了,结果化了。

我们都大笑,说他傻。外面那么多雪,非要揣回来。他红着脸分辨,说外面虽然有雪,可屋里没有啊。我们依然笑,他眼睛滴溜地转着,忽然看到小表妹,立刻就想到了转移注意力的办法:“她还把花揣回来过呢!”

小表妹不停地笑。那还是夏天的时候,我们一群兄弟姐妹去野外疯玩,女孩子们采来野花编成花环戴在头上,男孩子们则在草地上翻翻滚滚。小表妹最喜欢花儿,见到好看的,就想摘下一朵。到了冬天的时候,家里收拾孩子们夏天的衣服,在小表妹衣服的口袋里,翻出许多已经干枯得失去形状和颜色的花来。原来,她喜欢的,就摘一朵揣进口袋,回来就忘了。那件衣服她只穿了一次,也没洗,就放了起来,结果,那些花儿也被收藏了起来。

笑够了,小表妹对表弟说:“我的花儿干了,可还有啊,你的雪呢?化了就没了!”

当儿时的岁月倏忽间遥远,这个场景却总在某个时刻,穿透时光的河,在心底清晰地荡漾。在不断地告别、不断地失去之后,当空间离故土越来越远,当时间离最初的圣洁越来越远,当梦想离心中的感动越来越远,我总是在辗转失落中,想把一些情节抓住,紧紧地攥在手心里,或者藏在心底的某个角落。可是到得最后,才发现,许多的细节已被流年蒸发掉,许多的心情也已被光阴篡改。

再想起当年表弟裤兜里的雪,小表妹口袋里的花儿,便再也没有了笑的冲动。或许只会轻轻莞尔,却掩盖不住那份感慨。在表弟裤兜里那个雪球融化的短暂时间里,在小表妹口袋里那些花朵逐渐干瘪的季节变换里,那份流逝,短暂而又漫长。然后三十多年的烟尘漫漫,流逝就成了沧桑。雪融化成水,花干枯成灰,容易看到,而更多的变迁,却在岁月里隐藏得更深,很难发现。总是在结局到来的时候,才霍然而惊。

那么,我曾经小心翼翼留存的,充满希望收藏的,流逝之后,真的就枯萎得面目全非了吗?真的就化云化烟消散了吗?如果是,怎么我的心会有一种遥远的幸福?怎么我的心情会微微地荡漾?就像是看一本很喜欢的书,看过了,把书放进书柜,然后几经搬迁,那本书就丢了。可是,书丢了,书中的内容却不会消失得干干净净,总会有一个酷似的情节,刹那间点亮许多的细节。

那些收藏起来的,就算只剩下微尘,也会在回望的目光里,生长成无边无际的美好,只有你自己知道。

就像那个冬天,在炉畔,表弟说:“雪化成了水,可我知道它原来是一团雪。”

就像笑着的小表妹所说:“花干了,可我知道原来它们是花。当初我还让你们闻了,还有香味呢,有香味就是花,不管开着还是干了!”

那些信在记忆里潮起潮落

刚入大学时,入住的宿舍楼原是女寝,因女生公寓竣工,所以让给了男生。整理床铺时,在草垫下面发现了一个信封,当时没有细看,便放在枕下。待平静下来,躺在床上,想起,便拿出那个信封,里面有几张稿纸,信封上并无字迹。

发现是几封信在一起,便逐一看起。每封信都极短,且没有称呼和署名。第一封:“我想了好多天,我们还是分手吧!”第二封:“我犹豫了很久,我们分手好吗?”第三封:“总是想起以前在一起的日子,你说我们会分手吗?”第四封:“想从前的那些美好日子,真想和你走一辈子!”

没有第五封。我想,这些可能是那个女孩子打过的草稿,或者写好后又觉不妥,反复斗争,于是一改再改。无法想象最终成稿的信是什么内容,也无法想象这一对情侣最后的结局,可是于这短短信笺的字里行间,却能体会那种情思婉转的悄喜轻愁,如此,便已尽够美好。

听一个朋友讲过他的故事。高中时他就暗恋班上一个女生,那时忙于学习,加之性格内向,便一直不曾表白。而那个女生却正和他相反,机灵古怪,常常做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这就更让他望而却步。

上大学后,他辗转打听到那女生的联系方式,鼓起勇气给她写了封信表白。在望穿秋水的盼望中,终于等到了回信,可是当他小心地剪开封口,里面却空空。他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或许她写好信粗心大意之下忘了装进信封里吧!于是他就又写了封信,可是回信依然是空信封,一想到女生稀奇古怪的行事,便也释然,或许这是她的一种考验。于是他就不停地写信过去,女生每信必复,后来,收到女生的信,他用手一捏,知道是空信封,便不再拆开。

终于有一天,女生没有回信。他等了半个月,又写了封信,依然没有回信。他不甘心,又写了好多封后,在收不到女生哪怕一个空信封后,便黯然放弃。女孩共寄给他十三个空信封,一个很不吉利的数字。多年以后,他毕业成家,听说那女生也已嫁人。有一次同学聚会中,他终于有机会问她当年的那些信,女生说:“我都写了回信给你,你看不到内容,是你没有用心去看!”

回去后,他翻箱倒柜找出那十三个信封,反复细看,终于,在第一个信封里面的一侧,写着一个“如”字,第二个信封里是一个“果”字。他颤抖着双手,一一拆开那些信封,最后,十三个字排在眼前:“如果你看到了这句话就来看我!”

大学时一个女同学,毕业时烧掉了一大箱的信件,只留下了一封。我们都猜想那封信是谁写给她的,是怎样的内容,问她,她也不说。许多年以后,在网上的同学录中,她将那封信拍成照片贴了出来,很工整稚嫩的字迹,像小学生的笔体,只有短短两句:“你在家时我唠叨着管你,你不在家时我又唠叨着想你!”

她在下面注明,信是她妈妈写的。她妈妈一个字也不认识,有一次看电视,听到了这两句话,便想写给女儿。她让儿子将这句话写在纸上,反复照着练了一个多月,写掉了无数个本子,才写给女儿。

依然大学时,一个女生,每周都能收到信,而且有时一收就是好几封。寄信的都是同一个地址,信封上的字迹全不相同。我们问她,她说是家里寄来的,是她的弟弟妹妹们写的。我们都想,她的弟弟妹妹一定很多,要不怎么会有这么多信写来?这种情况几乎一直持续到毕业,而她也是每信必复。整个大学期间,她收信和写信的数量当可为全校之冠。

毕业后许多年,我有时还会想起那个女生,想起她的那些信,想起她的弟弟妹妹们。有一天夜里,正上网,忽然又想起此事,虽相隔那么多的岁月,她信封上的地址我依然记得。便突发奇想,在百度上输入了那个地址,搜索出来的结果让我震惊不已。

那个地址是她家乡城市的一个孤儿院,原来她的家就是孤儿院,而她的弟弟妹妹们,便是那里的许多孤儿!

我妈有病

她曾经很讨厌自己的母亲,上中学时,那些整天的唠唠叨叨就不用说了,让她很是不能忍受的是,母亲很固执,有时固执得让人很生气很不理解。

有一次,读高二时,她患偏头疼,去了好多大医院,都没有明显效果。母亲不知从谁那里听说偏方可治大病,便开始四处找偏方,经常弄回一些奇怪的东西让她吃下。这让她极为不满,可是不管怎么反抗,母亲都强逼着她吃,也不怕把她吃出什么毛病来。好在后来病愈,也不知是不是那些偏方的功效,反正母亲就认定了此理。有时她会嘟囔:“真是有病!”母亲耳朵好使,就勃然大怒:“你才有病!你不有病我能天天给你找偏方?”

更为离奇的是,有一次她的手机丢了,也没对母亲说。可是母亲还是知道了,劈头盖脸地训了她一通。可没过几天,母亲竟拿回来一个手机给她,她摆弄半天,问:“你在哪儿买的?”母亲很得意地说:“你管在哪儿买的?喜欢吗?”她很是无奈地说:“我敢喜欢吗?这手机里面还带着卡,还有别人的通话记录,我拿去使,还不被当成小偷抓起来啊!”母亲一听吓坏了:“我在市场上,有人拿着手机问我买不买,我瞅着不错,还便宜,就买了!”她一时无语,心里想着,母亲真是病得不轻啊!

反正类似的事有许多,不过有个共同点,就是母亲做的那些事都与她有关。她有时会觉得很奇怪,母亲平时也是挺精明的一个人,咋一到自己女儿身上,就糊涂得要命?特别是有一回,疑神疑鬼的母亲不知动了哪根神经,就认定她与一个男老师谈恋爱。为此,母亲居然还去学校偷偷观察,她得知后,和母亲狠狠吵了一架。并更为认定,母亲有病!

后来上了大学,终于脱离了有病的母亲,她有一种重获自由的快乐。可是母亲的电话总是不分时候地打过来,不是问这个就是问那个,烦得她不行。那时她刚刚失恋,母亲不知从她的哪句话里听出了口风,便刨根问底,把她气得挂断电话便关了机。一连十多天没开机,耳边重又清静。

正是冬天,有一天下午,天上飘着大雪。她正上课,偶然向走廊里望去,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像极了母亲。她忙出了教室,果然是母亲!母亲头发上和身上都湿湿的,显然进了楼都没有拍打掉身上的雪花。她还挺感动,母亲一定是担心她失恋后的状况,才坐了一夜的火车赶来学校。把母亲带到宿舍,给她换了衣服,才问她怎么跑来学校了?母亲的回答让她哭笑不得:“前些日子接到你用别人手机发的一个短信,你说钱和手机都丢了,让我给你汇钱。我开始琢磨着是骗人的,可总打你电话,竟真的打不通,觉得还是自己来一趟好!”她问:“你不会真的往短信里说的账号汇钱了吧?”母亲笑着说:“没有,我自己带来了,给你!”

看着母亲从贴身的口袋里掏出一沓钱,她的眼睛一下子就湿了。回想以往的种种,看看今天的母亲,虽然还是觉得母亲有病,可是,怎么心里一点都不讨厌了,却反而觉得很幸福?

很久之后的一天,她走在街上,听到旁边一个女孩大声地打电话,其中有一句:“妈,你是不是有病啊?什么事都管!”那一瞬间,就想到了自己远方也同样有病的妈。忽然明白,天下的母亲都是有病的,对儿女的爱和担心,永远是母亲心头的病。

美好的蜕变

有时候,信心被打破,只是刹那间,或者只是一件事。他总是这样无奈地想,回头看着自己的骄傲越走越远。

1990年,他从乡下考进县一中,立时成了全镇的风光。要知道,在那个年代,在农村的教育状况下,能考进城里的重点高中,只能说明那个学生有着远超常人的智力或者努力。他就是带着这样的光环,自信满满地在乡亲们钦羡的目光中,走向了城市的校园。

命运却给了他一个下马威,入学便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他觉得答得很不错。在第二天宣读成绩的时候,他坐直了身体,等着激动的那一刻。可是,等来的却是猝不及防的打击。他的成绩,竟然是班级的下游!这个时候,他终于明白,在这所重点高中里,的确是汇集了全县各地的尖子,自己的优势已经不存在了。所以当时他虽然很失落难受,却并没有认输,也许智力方面大家不相上下,那么,他还有着另一方面的倚仗,那就是努力。他的努力,也是常人难及的,否则,就不可能从那穷乡僻壤脱颖而出。

经过了两个月的努力,终于迎来了期中考试。可是,在成绩公布后,他却颓然地发现,自己的努力似乎没有一点效果,他依然是班级的下游。一直以来,以为凭借智力和努力,他能在任何的学习环境中学得如鱼得水,可是,眼前的成绩却无情地粉碎了这一切。他依然没有完全绝望,直到期末考试,他才终于给自己下了定义,在这所校园里,自己就是属于最笨的那个阶层。寒假回到家,家人们,乡亲们,都很热切地问他学习的情况,他嘴里应付着,心里却烦闷得要命。

他依然每天在教室里学到很晚,并不是他不想放弃,只是他觉得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不学习,都不知道做什么。而且让他难过的是,别的成绩差的同学,都是不怎么努力的,而他如此刻苦,怎么还是与他们为伍?看来,自己一向自负的智力,其实是靠不住的。

每天晚上九点钟,数学老师都会离开办公室,从他的教室经过,都会向屋里看一眼。一般这个时候,教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他们的目光会有刹那的相接,然后各无表情地转头。他数学学得最艰难,虽然下的苦功最多,却是各门课程里最差的。而且数学老师似乎很看不上他,这个三十多岁的男人,每次投射过来的目光都是冰冷的。有时候他会嘲笑自己,也许数学老师根本不认识自己,要想让他看不上自己也没有资格,他的眼中只有那些优秀的学生。

有一次,他偶然在宿舍里看到一本气功杂志,当时气功在社会上极为火热。杂志上有篇文章中说,练气功能最大地发掘人体潜力,并能改善大脑,极大地提升智力。仿佛黑暗中亮起了星光,他精神一振,把那篇文章反复看了好几遍,越看越觉得豁然开朗。他跑到街上的书摊,买了一本盗版的气功书,便照着书上所写的,开始练起来。他也怕别人知道笑话,所以都是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盘坐在床上,像一个凝固的符号。可是一段时间下来,他并没有书上所描绘的那些应该出现的感觉,却反而因为睡眠不好而每日里精神不振,成绩更是大幅度下滑。他觉得自己的智力确实有问题,练气功都练不明白。

放弃了气功,他还是每天做着那些让他眼花缭乱的习题,每个夜里九点钟,也如常地接受一下数学老师冰冷目光的洗礼。他觉得自己正日复一日地走向一个深渊,而现在所做的只是努力向上爬,可爬的却没有滑落的快。那个下午,他去街上书摊闲逛,翻着那些五花八门的杂志,忽然,有一篇关于濒死体验的文章让他眼睛一亮。文章中的观点,有过濒死体验的人被抢救过来后,过一段时间,都会出现一些很奇妙的变化,甚至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无论从智力还是其他方面。他把这本杂志买回来,仔细研读,并做了笔记,觉得很有科学性,也很值得一试。他觉得,这也许是他最后一根稻草了。

他终于决定试试。可是问题来了,用哪种方式呢?肯定不能用那些对身体造成创伤的,而且恢复快的,思来想去,他选择了上吊,只是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得在自己发生真正的危险之前,有人把他救下来!他一下子想到了数学老师,每天晚上九点钟准时走过教室窗前,而且会往里看一眼,便一阵兴奋,觉得所有问题都已迎刃而解。为了安全起见,他用了两周的时间来测定数学老师经过的时间,又仔细想好了自己上吊的时间,觉得二十秒内应该没有生命危险。一切就绪,他就要开始行动了。

那个晚上,他做题很心不在焉,眼看着同学们一个个离开了教室,他的心便跳得越来越快。终于,教室里只剩下他一个人。他到走廊里看看,每个教室都熄了灯,他又蹑手蹑脚来到数学老师办公室门前,灯还亮着,听了听,老师还在。他放了心,回到教室,数着每一秒的时间。教室后面贴近屋顶,横穿着一根很粗的铁管道,他把口袋里藏着的一根绳子拿出来,看了看表,快到九点了。他激动起来,觉得改变命运的时刻就要到了!

刚把绳子的一端穿过管道,还没等系绳结,教室门砰的一声被推开,他吓了一大跳,呆在了那里!数学老师叫他的名字,说:“来,帮老师一个忙!”直到老师又叫了他一声,他才恢复过来,走到老师跟前,老师拿着一个本子,上面有一道题。老师说:“这道题给出的解法,我觉得过于烦琐,你看看,用你们学生的思维方式,能不能有更好的方法?”

他一时有些受宠若惊,强行平复了心跳,拿着那道题仔细看了几遍,想了又想,忽然灵光一闪,便和老师探讨起来,写出了一种既简便又容易理解的解法。老师乐得直拍大腿,一个劲儿说:“我怎么没想到呢?还是你脑袋好使!”他发现,老师的目光其实并不冰冷,而且流淌着温暖。老师又说:“我天天看你学到最晚,就觉得你肯定能做出这道题来!好了,老师走了,你也回宿舍休息吧!”

快出门的时候,老师忽然看到了教室后面垂着的那根绳子,便走过去拿下来:“我正好明天要去买些东西,可以用它把东西捆在自行车上,我拿去用了,你别对别人说!”说着对他眨了下眼,做了一个保密的神情。

从那以后,数学老师经常在快要走之前,来教室里和他一起探讨一些题的思路和解法,他渐渐地觉得,数学其实很有意思,很有魅力。便开了窍,学得有滋有味。而且,别的科目也受影响,都慢慢地找到了感觉。而且随着在课堂上他的活跃,他和同学们的关系也融洽起来。在又一次的期中考试中,他竟然一跃进入班级前十名。这个巨大的进步,让太多的人震惊。而在欣喜之余,他不禁感叹,文章中说得太对了,有过濒死体验的人,果然有着脱胎换骨的变化!然而他忽然想到,那天晚上,自己的计划并没有实施啊!

他终于明白,这一切,都源于数学老师。也许老师并不知道他濒死体验的计划,却在向教室内一望的时候,看到他在挂绳子,以为他要自杀。于是,就有了那样的一个温暖情节。

多年以后,他依然会在心底感动着,生命的蜕变,其实并不需要什么气功,什么濒死体验,有时候,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真诚的鼓励,就会催开生命中许多美好的花朵。

在手心里不如在心里

这两个人从小就是邻居,可以说是在一起长大的。林飞可是家里的宝贝,几代单传,这一根独苗全家呵护,不经风不着雨,生活在幸福的蜜罐里。可杜壮就没这待遇了,虽然他也是单传的独苗,可是家里似乎不怎么把他当回事。那些嘘寒问暖千叮万嘱和他无缘,他都是自己打理着自己。

于是,这两个孩子虽然有着相同的生活,情形却是迥异。林飞从小学到初中,都是家里接送,杜壮从幼儿园起,就是自己来去,他哭闹过,可父母根本不理他。慢慢地,他也习惯了。有时看见林家的叔叔阿姨接送林飞,他从心里羡慕。林飞的衣服永远是干净整洁,长得也是白白胖胖,杜壮却整日把衣服弄得脏兮兮的,天天换也是如此,他就像自己的名字一样,长得极壮实。他每天一写完作业就呼啸而出,找伙伴们疯玩儿去,可林飞写完作业还要弹琴练书法什么的,有时杜壮去找他一起玩儿,他也不敢出来。

高考时,林飞家里不放心他去远方上大学,便做主给他报了本市的一所高校。杜壮也不想离家太远,可是父母都告诉他,要志在千里,于是,他便考了南方的一所大学。至此,这两个孩子终于分开了,都有了各自的际遇,也偶尔会从彼此的家里知道一些对方的消息。

杜壮在遥远的南方,如鱼得水,从小养成的洒脱性格使他很快摆脱了乡愁的羁绊,投入到另一种陌生而火热的生活中。当别的同学还在黯然神伤想家的时候,他却已经结识了好几个和他相同的朋友。当别的同学还在为洗衣服等事发愁时,他却暗自发笑,这些生活上的事,他十多年前就已经轻车熟路了。他有时会想到家乡的林飞,他也一定和那些同学一样,事事发愁吧?忽然觉得,在他身边,有着太多像林飞那样的人了。

其实,林飞过得相当好,并不是像杜壮所想那样。因为离家近,他并没有住校,和上中学时差不多,依然是饭来张口,所不同的是,终于不用家里人接送了。他有时看到那些外地的同学,事事亲力亲为,会暗自庆幸,幸好听了父母的话,留在了家乡上学,要不,那些事烦都要烦死了。

后来大学毕业,林飞不出意料地在家里的安排下,留在了家乡参加工作,在一家国企坐办公室,工资高待遇好。他满足于自己的一帆风顺没有波折,能这样过一生真的很不错。同时,他也惦记着一直在外面漂泊的杜壮,这个儿时的伙伴,大学毕业后一直没有回来,在外面走马灯似的换着工作。一想到那种折腾,他都会禁不住打冷战。

林飞的父母家人看着在他们呵护下长大的儿子,看着儿子在眼前,心里很是满足幸福。他们有时去杜家串门,看着杜壮的父母孤单,便也会唏嘘一番,可是在杜壮父母的眼中,他们并没看出多少担忧,只是有着浓浓的爱。他们不解,如果是自己家的孩子在外受苦,他们绝对不会如此平静。心下便有了感叹,为人父母的,毕竟对孩子的心不全是一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