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好心和好意

徐惟诚文集(第11卷) 作者:徐惟诚 著


好心和好意

这里所谓“好心”,指的是好心肠;这里所谓“好意”,指的是好主意。有些好心肠的人,所以有时会把事情办坏,往往和他们出的主意不好有关系。

要想主意好,就需要懂得和自己所做工作有关的知识,掌握客观规律。不但要掌握普遍的规律,还要掌握某一工作的特殊规律。否则,光有一片好心,也是不顶用的。

譬如,当教师的总希望学生学得好些。这当然是好心。但是如果不去仔细研究教好学好的方法,只是简单地提一个竞赛口号:“消灭二分,保证五分”,来造成“逼人”的形势,“逼”二分消灭,“逼”五分出现,那结果大概不会是很妙的。因为,“物之不齐,物之性也”,十个手指也不一般长,硬要基础、爱好、品质……都不相同的学生,取得的成绩都是一律——五分,那怎么可能?

如果只是作为一个动员的口号,并不一定非实现不可,那虽然有空喊口号之嫌,害处还不太大。如果一定要硬做起来,就糟了。结果可能是把一些学习认真而又确实跟不上的人逼得满头大汗,拼命开夜车,损害了健康。这样,他们即使侥幸赶上,也不过是见效于一时,“其能久乎”?如果还是赶不上,更使他们平添几分负担,感到愧以对人,灰心失望。另一个结果,可能是照顾了“一般”水平而不向那些学得好而又行有余力的人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仍旧是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如果只是为了达到分数指标,降低考试的标准,或者考前圈定范围,“帮助”复习,那么即使成绩单上好看,也有失提高学习质量的原意,更是不足取的。

据说,这种分数指标竞赛是向工厂里的生产指标竞赛学来的。我对于教育学是外行,但是,我想工厂的生产和学校的教学大概还是有些不同的。生产的对象是物,它没有“主观能动性”,任人摆布;教育的对象是学生,是人,每一个人有自己的愿望、兴趣、过去所受教育……许多不同的特点,又有多方面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内容,对于他们,做教师的不能像捏面团那样,要他们方就方,圆就圆。学校里毕业出来的学生不可能像工厂里成批生产的螺丝钉那样,用千分卡量起来一丝都不差。

好心的人们,要你自己的主意出得好,有个办法是不能丢掉的——多谋。不但谋于积极的先进的部分,还要谋于落后的后进的部分。如果真是好好分析一下成绩差的同学的情况,就会想到要做许多细致的工作。当然,这要比简单地搬一个口号麻烦些,可是,效果岂不是也会更大更巩固些吗?

(《文汇报》,1959年5月15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