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国风

诗经楚辞选评 作者:徐志啸撰


一、国风

《诗经》有所谓“六义”之说,此出于《诗·大序》(即《毛诗序》)。“六义”的具体内容是“风、雅、颂、赋、比、兴”,其中的“风、雅、颂”是指《诗经》的内容(包括音乐)分类,“赋、比、兴”则是《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

“风”即国风,它分十五国风,由十五个国家和地区的诗歌组成,它们具体是: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共包括诗160篇。“风”有风土、风俗、地方色彩之意,也有教化、风化、讽刺的引申义。对“风”的诠解,《毛诗序》谓:“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这是汉代人从“义”的角度作理解。郑樵《通志·昆虫草木略》说:“风土之音曰‘风’。”朱彝尊《经义考》卷九十八《诗一》转引北宋李清臣的话,谓:“夫《诗》者,古人乐曲,故可以歌,可以被于金石钟鼓之节。”可见,对风的理解诠释,有内容与音乐的两种分类,不过,后人更多相从的,乃朱熹《诗集传·序》所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这就融合了内容与音乐的两家之说,更切合风诗的分类本义了。

对十五国风中的“二南”——周南、召南,历来曾有争议,焦点在于乐歌和地域之别。相对而言,似地域说更具说服力,“南”即“南土、南国、南邦”,“南国”之乐即为“南风”,而周、召则各为周公、召公统治区域的代称。

“国风”部分的诗篇大多是西周春秋时期的民间歌谣,由朝廷派专门官吏采风搜集编成。这些诗篇所反映表现的思想内容,既有男女相悦、恋爱婚姻的情况,也有揭露社会黑暗混乱、人民遭受迫害和痛苦的状况,还有记录劳动者辛勤劳作的歌谣。“国风”部分诗篇,其共同的艺术风格特点是语言朴素优美,描写生动真切,韵律自然和谐,重章叠句运用较多,表现了上古时代人民的原始歌唱,颇具艺术感染力。

由于“国风”部分的诗篇大多为民歌民谣,故一般认为它记录历史与反映社会的价值比较高,是当时人民真实生活与感情的表现。“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读“国风”诗篇,我们能从中读出上古三代人民的心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