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珠海来了个梁广大

敢为天下先:中国航展二十年 作者:李鸣生 著


珠海来了个梁广大

1983年的秋天,对珠海而言,非同寻常。它既是珠海经济的初春时节,也是珠海这座城市命运的转折点。

这年秋天,珠海在悄无声息中,迎来了一个新市长。

这个新市长自1983年任起至1998年,先后担任珠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长、市委书记等职,历时十六年,成为中国特区任期最长的行政长官。他不仅改变了珠海这座城市的面貌,同时也改变了珠海人的命运。

这个市长叫梁广大。

见面前,梁广大在我印象中是个神;见面后,活生生坐在我面前的他,反倒更像个“人”。采访梁广大,是一件很轻松又很累的事情。说轻松,是他待人平和,交谈诚恳,无拘无束,有问必答;说很累,是他一口广东腔,还时不时带出几句老家南海的方言,以至整个采访过程大概有百分之二十的话,我都得借助“翻译”才能听懂,个别语句连“翻译”也爱莫能助,只能大眼瞪小眼。

调梁广大到珠海主持特区工作,有着特殊的背景和原因。梁广大是广东南海县人,曾在南海基层工作多年,当过南海县人民银行办事员、股长、副主任、主任、副行长,还当过南海县罗村区委副书记、罗村公社副书记、南海县县长、县委书记等。在南海任职期间,他所领导的南海成了全国经济发展典型,并使南海县成为“全国首富县”。胡耀邦曾对南海的经济发展做过批示;《人民日报》也曾发表社论指出要“像南海那样把农村搞活变富”,并以多篇文章报道南海,推广南海经验。梁广大因此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发展经济的能人,并很快出任佛山地委副专员。

因此,1983年广东省委选派梁广大到珠海赴任,其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要利用他在南海搞经济的经验,带领珠海人民建设一个新的经济特区。

梁广大到珠海上任的前一天,广东省委领导找他谈话,说:“梁广大同志,你不要急着去珠海报到,你先去深圳考察一下,看看深圳特区是怎么建设的,学些经验,找些感受,再把这些经验和感受带到珠海去。”

梁广大心领神会,却没多说什么。第二天,他便去了深圳。

在深圳的一个星期里,梁广大目之所及,到处都是起吊机,到处都是大卡车;到处都是高耸云端的脚手架,到处都是热火朝天的大工地;到处都是汗流浃背的外来妹,到处都是挥汗如雨的建设者。人们每天热衷的谈话内容、议论的话题,听起来也尽是似懂非懂的“高大上”,不是什么什么项目,就是这个那个规划;不是这个那个批件,就是什么什么资金。

梁广大为此深感震撼,也深感振奋。他在深圳看到的,似乎不仅仅是热闹,不是繁华,而是国家的未来,人民的希望;同时也看到了珠海的出路,珠海的未来。于是想到自己即将上任珠海,一股久违地想干一番大事的激情,便像珠江的水一样在他胸中涌动开来。

然而,曾经在南海县以发展经济名扬全国的梁广大,到任珠海后,其施政方略,却让许多人感到莫名其妙,甚至目瞪口呆。

常言道,有破有立,不破不立。可好长一段时间过去之后,梁广大给珠海摊出的“牌”,几乎是按兵不动,“只破不立”。

譬如,他的第一道政令,就让大家百思不得其解:外来企业进珠海,必须严要求,高标准。凡有污染的企业,一律不得进珠海!而且,他还列出具体的企业名称:漂染厂、玻璃厂、皮革厂、化工厂、炼油厂、炼铝厂、造纸厂、纺织厂、电镀厂、水泥厂等,一律不得进入珠海!

开始,大家揣摩,梁广大的这一纸政令,也就是纸上谈兵,说说而已,具体现实操作中,肯定还是会有弹性的;何况,谁都知道,曾经的珠海,在垃圾山上刨过金子;更何况,此时的广东省境内,深圳自不必说,就是邻近的中山、东莞等地,也正在拼命引进各种企业,大力发展经济,且形势轰轰烈烈,如火如荼。

然而,梁广大是个“言必行,行必果”的人。有件事情,便是最好的例证。

1988年,有个台湾炼铝厂有意投资几个亿在斗门县办厂。斗门县是珠海辖区内最穷的县,县里得知这个消息后,好比久旱逢甘露,恨不得伸手就把这根救命稻草抓在手。于是,他们暗地里很快与对方签订了合同,接着就建起了厂房,直到梁广大去斗门考察,也不知道这个项目。但梁广大到了斗门后,第一眼就看见了两个高高耸立的大烟囱,忙问斗门负责人,这是怎么回事?斗门负责人这才吞吞吐吐,如实招来:这是新建的一个炼铝厂。

梁广大要来相关的投资资料,亲自查看。这一看不打紧,发现这个即将上马的炼铝厂不但污染严重,而且没有任何防止污染的环保设施。结果,这个炼铝厂当即就被梁广大一口否决。

斗门人不死心。管工业的副县长三番五次跑到梁广大的办公室,反复“汇报”,苦苦求情:“梁市长啊,你就可怜可怜我们吧,我们实在太穷了啊!”

开始,梁广大听着,不表态;后来,副县长反复磨叽,没完没了,梁广大就火了,说:“我正因为可怜你们,所以才不让你们上这个项目。如果我不可怜你们,批准了这个项目,以后的日子够你们受的。你们知道吗?这个炼铝厂的污染很大,如果放在斗门,整个斗门起码有三分之一的土地将会受到污染。到时候你们就是想哭都哭不出来,而且将来你们的子子孙孙还要骂你们!”

最后,这个项目还是被梁广大毙了。

类似这样的大项目,梁广大毙了不少。

不仅如此,梁广大还下令严禁开山采石,并强行关闭了二百多个原有的采石场;每个山体二十五度以上的坡度不准盖房,所有山头保护起来,不准砍伐任何一棵绿树!为此,政府赔偿了相关企业和人员十几个亿。

而几乎同时,与珠海相邻的珠三角的其他几个城市,如中山、东莞、江门、惠州等,顺应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正争先恐后地引进“三来一补”企业,即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这是中国大陆在改革开放初期尝试性创立的一种企业贸易形式。而这些项目中的许多企业,正是被梁广大拒之门外的企业。这些企业被上述几个城市当宝贝捡去之后,经济收效立竿见影,村民迅速致富,城镇快速崛起。

这不经意间的强烈对比,刺痛了珠海人的眼睛,也刺伤了珠海人的心。几年过去了,原本对梁广大期望很高的珠海人,却不见梁广大拿出发展经济的有效举措,各种质疑声便随之而起,甚至讨伐声、谩骂声也不绝于耳。

难听的话语再怎么绕,终归要绕到梁广大的耳朵里。梁广大听了,面无表情。心底里,他有自己的算盘。采访中,他说:“他们骂我,指责我,说我让珠海失去了第一桶金。可我自己不那么看,我说我是在保护珠海的第一桶金,保护珠海的环境。这珠海的环境,才是用钱也买不到的真金!”

梁广大如此看重一个城市的自然环境,且态度坚定,并非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因为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

梁广大原来任职的南海县,因紧邻广州,改革开放后得地域之优势,率先发展起了经济。当时的南海县委、县政府与后来的许多地区一样,认为靠农业致富太慢,必须全力以赴发展工业,才是致富的必由之路。果然,建一个厂,就富裕一个村子,等一个个的工厂建起之后,立竿见影的经济收效确实让大伙兴奋了好一阵子。

然而,一些兴建了炼牙膏壳厂、玻璃厂、造纸厂的地方,由于废弃垃圾无法处理,只有填入河海,结果污水渗入地下,导致深度污染。于是短短几年时间,一些村落、河流、土地,便遭到污染;更有甚者,有个别村的村民,还得了癌症。

梁广大印象最深的,是南海县平洲公社叠北大队。这个村的河水在未建厂之前,清澈、透明,村里人每天都在河里游泳、洗衣洗菜;后来建了个毛巾厂,虽然这个厂确实为村里增加了一些收入,可梁广大离开南海前,去各公社、大队看了看,原来清澈、透明的河水都变成了七彩色,一道一道,漂浮在水上,时时散发出怪异浓烈的臭味。由于河水不能饮用,村民们的饮水问题,只好由县政府出钱,从佛山引来自来水解决。

问题的出现让梁广大始料不及。面对惨痛的现实,他不得不深刻反思;同时他也开始向外国学习。通过查阅资料,他了解到,英国的泰晤士河,河水原本清澈如镜,工业化开始后,河流严重污染,河水混浊不堪。最后通过几十年的治理,才让泰晤士河的河水重新变清。

河水被污染了,可以重新变清,那么家乡受污染的老百姓呢?他们被污染的生活,能重新变清吗?他们消失的生命,能够重生吗?何以从头再来?

梁广大这才开始认识到,先发展后治理的代价,绝对是惨重的,而且是不可挽回的。好的环境,是花钱买不来的。发展经济,当然十分必要,但不能目光短浅,只顾眼前,而必须从长计议,顾及子孙后代,否则后患无穷!

正是有了上述经历和认识,梁广大到任珠海后,才如此地看重环境,才打出了让不少珠海人看来莫名其妙、难以理解的“奇牌”“怪牌”。

但梁广大的“奇牌”“怪牌”,还不止这几副。

一方面,梁广大力主保护环境,拒绝“三来一补”企业进入珠海;另一方面,由他主政的珠海市委市政府,开始大刀阔斧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当时的珠海,河汊纵横,道路杂乱,整个陆地被切割成二十三个孤岛。每一条道路走到尽头,都是断头路;每走一段路,都要停下来搭船摆渡。于是,有人把珠海的交通特点编成了“五多五少”:泥土路多,柏油路少;断头路多,路网少;城市路多,乡村路少;渡口多,桥梁少;等外路多,等级路少。

以珠海到广州为例,公路狭窄不平不说,还要过六次摆渡;去一趟广州,单程就要耗费一整天时间。人们怨声载道,这在当时的广东,可谓远近闻名。

这样的道路境况,自然让梁广大忧虑不堪。采访中,梁广大说:“你想,没有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顺畅快捷的交通,没有好的投资环境,你让人家怎么进来?人家不愿进来,怎么发展珠海的经济?”

于是,在梁广大的力主之下,珠海开始了大规模的马路建设。

马路建设轰轰烈烈,搞得珠海大街小巷尘土飞扬,不得安宁。尤其一些珠海当地人,更是怨声载道,骂声四起。

梁广大因此而得了一个绰号:马路市长。

“马路市长”当然不是什么好名声,相反却包含了太多的不解与讥讽。因为珠海人需要的是赶快发展经济,是马上挣点钱,是快点过上吹糠见米的好日子。可你梁广大到任珠海后,不但不赶快出招挣钱,反而净干些要么自断财路,要么大把花钱,要么不着边不搭调的事,叫人怎么说你好?

就说这建马路的事吧,当然应该,按一般的马路标准,建建就行了。可梁广大却高调坚持,要把马路修得宽一些,再宽一些。不仅把原有的两车道变成了四车道,而且把原来的四车道变成了六车道,甚至马路的两边也要预留地方,将来必要时还要改成八车道!

一个小小的珠海,海陆面积总共加起来不过七百六十多平方公里,修那么宽的马路干吗?干吗要六车道八车道?光在马路上就如此铺张浪费,花钱如水,是钱多了烧得慌,还是没事找事搞花样?

更过分的是,梁广大在马路的底下投放的财力物力,比在马路上面还要多。梁广大的理由是:马路下面,有排污管、排洪管、供水管,还有供电电缆、通讯电缆,以及煤气管道的预留位置等;而马路每两百米处,还要留一个横沟,遇上需要施工需要维修时,人可以从横沟直接爬进去,不必再将马路开膛剖肚,年年劳民伤财。

这样的构想和设计布局,今天看来当然是先进的,可要知道,在三十年前的中国,即便是像北京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也没有几个能做到的。虽然马路被一次次地开膛剖肚、花样翻新是我们每一个人对城市司空见惯的印象,但在三十年前的珠海,梁广大大建宏阔漂亮的马路,却不被理解备受质疑,无法获得大众的支持。

于是,人们纷纷指责“马路市长”梁广大,说他不务正业,不带领大家发展经济,却把大量的财力物力用在地上地下。珠海走的就不是什么创新之路,还是“要致富、先修路”的老路子。甚至还有人骂他就是个农民,就是个大老粗,根本不可能搞出什么名堂来。而外界的议论声也是沸沸扬扬,不绝于耳。后来,有三句话便在社会上流行开来:深圳是官僚办特区;汕头是小商小贩办特区;珠海是农民办特区。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马路市长”梁广大顶着各种舆论压力,不仅建起了珠海最宽阔最漂亮的马路,还建起了一条全国独一无二的环海二十六公里的情侣路。而这条情侣路,最终成为珠海一张最具特色的名片。

马路修好后,在设计公路配套设施时,梁广大的主张,再度引发议论。

梁广大要将马路边上公共汽车的候车亭,修成全国最高规格的候车亭:既能遮风挡雨,还要美观漂亮。问题是,每一个候车亭预算下来,要花好几万块。有人就直接站出来高声反对:何必搞这些形式主义嘛,争什么全国第一,有这个必要吗?

这一次,听惯了各种非议声而从不出声的梁广大不再沉默了;不但不沉默了,而且还情绪激动,态度坚决。他说:你们这些提意见的人,因为你们自己有专车,所以站着说话不腰疼。你们去街头坐过公交车吗?你们在马路边上等过公交车吗?你们知不知道我们广大市民是怎么背着小孩、拖着老人、提着菜篮在街头路边站着等公交车的?这珠海的天气,要么出太阳,晒得人全身脱皮;要么一下雨,让人满身湿透。马路边上没有一个候车亭,能行吗?建候车亭,是我们的老百姓应该享有的福利!这不是一个单纯的钱的问题,也不是一个花钱多少的问题,而是肯不肯为珠海老百姓着想的问题!

梁广大说完,再没有人说话了。

接下来,不少珠海人看见,工作之余的梁广大忙得最多的一件事,就是坐着车满城跑,到处转,从东跑到西,从西转到东。很快,珠海市的每一道沟沟坎坎,每一程曲折路段,都印在了他的脑子里。那期间,梁广大把“马路市长”当得津津有味,同时还主动兼任了城市规划委员会主任,把珠海市委、市政府的“山水共享”的城市发展规划,执行得一丝不苟,坚决透彻:珠海的城市建筑决不挡海,也不准遮山,必须保持错落有致的空间格局!

而今的珠海,满城绿色,一片浪涛,谁说这不是珠海的一笔宝贵财富?

而珠海之所以留住了这笔宝贵的财富,谁又敢说没有当年梁广大的一份功劳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