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运河名园水西庄

红楼寻梦·水西庄 作者:韩吉辰 著


第一章 运河名园水西庄

天津历史上曾拥有一座著名的私家园林——查氏水西庄,号称“运河明珠”。这座文化品位极高的古代园林,曾经声播大江南北,名重朝廷内外。它随国运的昌盛而诞生兴旺,随社会的动荡而衰败湮没。乾隆皇帝的四次驻跸,以及与红楼梦扑朔迷离的种种关联,使得这座已经消失了一个多世纪的私家园林依旧保持着其独特的魅力,吸引无数学者研究的目光。

第一节 水西庄的由来与变迁

水西庄位于南运河畔,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距今已经290多年。它兴盛于乾隆年代,经过三次大规模扩建:乾隆四年(1739)建“屋南小筑”;乾隆十二年(1747)建小水西;乾隆二十三年(1758)建芥园(原名介园,乾隆皇帝改为“芥园”并题写园名,后人一般将水西庄与芥园混称)。乾隆三十五年(1770)在芥园东侧建了河神庙,园盛之余又添庙热之况。三次大规模扩建以后,水西庄的总面积达150亩以上。

水西庄的园主査氏不仅是津门盐商巨富,和朝廷官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同时又“贾而好儒”,几代园主均是天津的文化名人,他们重义好客,喜好结交名流雅士,因而水西庄曾经汇聚了众多南来北往的文人骚客,使水西庄成为津门高雅文化的中心,从而名扬天下、影响深远。

自古园林关兴废。经历了乾隆盛世的水西庄,在道光年后逐渐衰败,至咸丰、同治年间,芥园大堤两次决口,庄内楼阁倾圮,但尚有遗踪可寻。清末民初,水西庄虽已荒芜多年,厅阁亭榭具已不存,但园林规模还在,断裂的乾隆御制碑仍然可见。1898年在水西庄的旧址上修起济安自来水公司芥园水厂,引水渠道等建设使得水西庄园林遗址受到彻底的损毁。至此,一代名园被破坏殆尽,荡然无存,只留下水西庄(芥园)这个地名。

天津水西庄故址图(1933年天津市财政局绘制)
(摘自《水西余韵》,天津博物馆)

一百多年来,水西庄大量的珍贵文物流失海内外,成为收藏界关注的一个亮点。现存的移至别处的石狮子、太湖石仍可使人想象水西庄当年的豪华;出自于水西庄内的大量诗书、文集和府县志书更可看出水西庄盛时文化活动的活跃;藏于查氏后人手中的祖像家谱可证查氏家族在清廷为官者辈出;而珍藏于天津博物馆中的两幅画图则形象地反映出水西庄当年的胜迹。

北迁(宛平)查氏二世查忠、三世查国英、四世查如鉴影像图
(摘自《水西余韵》,天津博物馆)

田雪峰《水西庄修禊图》(1847)
(摘自《水西余韵》,天津博物馆)

此图描绘的是水西庄扩建部分——芥园

朱岷《秋庄夜雨读书图》(1737)
(摘自《水西余韵》,天津博物馆)

此图描绘查礼于夜雨中的水西庄读书的情形,再现了水西庄的原貌

水西庄历史变迁图

水西庄遗址保护委会员(1933年12月成立)委员于水西庄牌楼前合影
(摘自《水西余韵》,天津博物馆)

河神庙

御碑

第二节 水西庄的园林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从构园总风格上分为三个大类,即私家园林、皇家园林、寺观园林。可以说,面积巨大的水西庄是当时北方私家园林中绝无仅有的精品。水西庄符合私家园林的构园原则,在造园艺术上追求天然情趣,从总体构思、随势赋形、因形设景、景点取名到植物栽植均独具匠心。水西庄有丘有水,且以水面取胜,南运河的河水是源源不断的水源,水西庄的江南色彩极为明显,文化气息极为浓厚,景点命名极为考究。

水西庄的植物景观占有突出地位。其中,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水西庄的花匠十分高明,成功引来的江南植物非常茂盛,有“青翠欲滴”的翠竹十数亩,有“色香味美”的红菱,还有梧桐、桂花、梅花、芭蕉等,甚至有“白雪红梅”这样北方极其难得的美景。水西庄最初的建筑皆为朴素材质。楹柱不施丹垩,栋梁不施彩绘,保持建材之本色,追求素雅格调“天然情趣”。虽在视觉上略显得单调,但是由于其体量在园中空间所占比例较小,在大面积的远近观赏植物簇拥、衬托之下反倒丰富了园中色彩。在造园构思上,选择了“面向卫水,背枕郊野”“近村仍近郭,通衢宜骑复宜船”的地方作为园址,可谓相地合宜;“地方作以为屋,不加丹垩”,可谓立意精当。营造手法上,或因高而借远,或凭水而借景,或遐想而借虚,可谓巧矣。

水西庄布局示意图(天津营宸古建筑有限公司 提供)

水西庄的建筑风格虽然朴素,而景题却是非常考究的,比如制高点的数帆台,站在上面可俯视卫河上的顺逆行舟点点风帆,再远可望郊野的空漾景状。每个景点都可以从名字想象出其诗意,体味到造园者所要抒发的情感,游人听其名观其景,触景生情。当然,后来为了接待乾隆皇帝和皇后,水西庄必然有极其豪华的一部分建筑,在其“天然情趣”的格调中,又使其带有一定的皇家园林色彩。据不完全统计,水西庄(包括扩建)先后共有名景三十余处,命名力求很有文化内涵,突出景点的特色,如揽翠轩、数帆台、枕溪廊、藕香榭、绣野簃、泊月舫、花影庵、红板桥、碧海浮螺亭、一犁春雨、苔花馆、来蝶亭、歇山楼、花香石润之室、茧斋、竹间楼、香雨搂、清机小舍、水琴山画堂、古春小茨、沽上校书房、古芸室、东轩、宝砚斋、疑梦楼、小息舫、玉笠亭、月明擫笛台、萱苏径、送青轩、若槎、读画廊、课晴问雨、西堂、澹宜书屋、小旸谷(茧斋)、御碑亭、河神庙、大门牌楼……

清代著名学者袁枚曾经慕名亲自来过水西庄,对于水西庄给予很高的评价,在《随园诗话·卷三》中称:“扬州有马氏秋玉之小玲珑山馆,天津有査氏心谷之水西庄,杭州有赵氏功千只小山堂,名流宴咏,殆无虚日。”地处北方的水西庄能与江南杭州、扬州的名园相提并论,称为运河三大私家园林,足见其名声之大,影响之远、成就之高。

第三节 水西庄主宾人物

历史名园水西庄兴盛近百年,历经三代主人。

第一代主人查日乾(1667—1741),字天行,号惕人,又号慕园。查日乾以盐业发家后,做了不少有益于津门百姓的事,著有《春秋臆说》四卷、《史腴》四卷,辑《查氏七烈编》三卷,附词一卷等。查日乾以“为善维勤,以绥尔禄,保世光大,承家之福”确定儿孙名次。

蒋缨、朱岷等合绘 《慕园先生携孙采菊图卷》(1738)
(摘自《水西余韵》,天津博物馆)

画中人物为查日乾(时年71岁)

第二代主人查为仁(1694—1749),是水西庄最重要的主人。查日乾长子,又名成甦,字心穀,号蔗塘,又号莲坡、花影庵主人、澹宜居士,庠生。査为仁康熙五十年(1711)辛卯科解元,被诬入狱,出狱之后在水西庄结交文人墨客,声望颇高,一生未仕。他还收留苏州孤儿染香子,并精心培养,如果这个神秘孤儿就是后来写出《红楼梦》的少年曹雪芹,那么查为仁的贡献可就太大了。

查为仁著作有三十二种,付梓者《蔗塘未定稿》《莲坡诗话》《绝妙好词笺》等。《蔗塘未定稿》九卷,其中《莲坡诗话》翻刻不断,先后被收入《清诗话》《续修四库全书》等丛书。辑《蔗塘诗集》二卷、《澹宜书屋六咏》一卷、《拟乐府补题》一卷。《绝妙好词笺》七卷,是与厉鹗同笺,卷首有厉鹗序,钱塘汪沆、陈皋校勘。此书先后被收入《四库全书》《四部备要》,且不断被翻刻。

水西庄的第三代主人是查善和,查为仁次子,著有《静喜草堂杂录》。此时查家家道大衰,水西庄已经逐渐没落。

水西庄三代园主谱系示意图

查为仁行书书影(摘自《水西余韵》,天津博物馆)

水西庄位于南运河畔,交通便利,既有园林之胜,环境优雅,饮食精美,又有金石图书之富,更重要者查日乾、查为仁父子博雅好文,仗义好客,从建园到乾隆十四年(1749)查为仁去世,其间往来宾客数以百计。在水西庄查家宾客之中,与查为仁关系最密切、影响最大者,一是高云和尚,一是谈汝龙。

高云和尚名元弘、字石庭,会稽人,俗姓姚,十七岁剃度出家,晚年又号杜鹃老人。查为仁皈影机息,虔诚禅宗,这与高云和尚影响密不可分。谈汝龙,著名学者,亦以事系西曹(入狱),自然同病相怜,惺惺相惜,其情至深。除此二人外,也将其他宾客择要介绍于下:

陈元龙,字广陵,号乾斋,海宁人,康熙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工诗,著《爱日堂诗集》。雍正十一年(1733)南归,过津门,与老友查日乾重叙畴昔,写下《水西庄记》及七律二首、五律二首。

刘文煊,字紫仙,号雪柯,山阴人,贡生,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性峭峻,不屑干谒,进而遭忌。善画能诗,住水西庄与查为仁最契,赠答之作最多,年八十卒于津,著《雪柯诗抄》。

吴廷华,字中林,号东壁,仁和人,康熙举人,官内翰。乾隆二年(1737)来津居水西庄,受府尹程凤文、县令朱奎扬之聘,于汪沆同纂天津府、县二志。乾隆三年底,受方苞之邀,进京入值三礼馆,任纂修官,著《漂榆集》。

汪沆,字西颢,号槐塘,钱塘人,雍正十一年(1733)来津居水西庄,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落选之后,当年即来天津,寓居于水西庄香雨楼。与吴廷华同聘纂修府、县志书,又撰《津门杂事诗》。其与查为仁谈艺最恰,尝为查为仁作《山游集序》,教查为仁长子查善长诗文。乾隆四年归里。

陈皋,字江皋,号对鸥,钱塘人,乾隆四年(1739)来津居水西庄,与查氏兄弟相唱和,乾隆七年归扬州。

万光泰,字循初,号柘坡,秀水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来津居水西庄小旸谷,唱和之外,尝为查礼作《藕汀图》。四年归里,十年再来,十二年复离去。著《柘坡居士集》。

胡睿烈,字文锡,号炅斋,原籍山阴人,后占籍天津,清著名诗人,与查氏兄弟相唱和。

朱岷,字导江,号仑仲,武进人,查为仁由德州延之来津,娶天津孟氏女,遂家天津。以书画名于世,尝为查礼作《秋庄夜雨读书图》,著《怀南草堂诗稿》。

商盘,字宝意,号苍雨,会稽人,雍正进士,精音律,十三年入都,过天津,查为仁出歌者演剧,元郎度曲,毛郎叠奏,商盘自吹箫以和,别留诗以赠。

厉鹗,字太鸿,号樊榭,钱塘人,工诗词。乾隆十三年(1748)春由水路入都,经津门,查为仁留之水西庄,觞咏数月,不就选,与查为仁同撰《绝妙好词笺》。著《樊榭山房全集》。

杭世骏,字大宗,号堇浦,仁和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因言“满洲人官督抚者多”,获罪放归,查为仁撰《南园别录》七律四首饯别,杭尝为查为仁作《游盘日记序》《莲坡诗话序》,为查日乾撰墓志铭,拟为查为仁撰墓志而未果。著《道古堂诗文集》。

陆宗蔡,号染香子,吴县人,少贫苦,几致沦落,居水西庄,从查为仁学诗,不数月解吟。又与查为仁同游盘山、西山。善吹笛,水西庄有艺事,常以笛伴奏。

释成衡,字湘南,俗姓钱,嘉兴人,海光寺住持,诗书画有郑虔三绝。雍正二年(1724)归天童寺,查为仁撰诗送行。

陈仪,字子翙,直隶文安人。与查为仁交往甚密,他与怡亲王允祥关系十分密切。陈仪精于古文,学识渊博,浚治水患,经世济民,是清代著名学者、治水专家。雍正三年(1725)陈仪随怡亲王允祥治河,获得可喜效果。随后陈仪升为翰林院侍讲,继而任天津同知。后升为侍讲学士,以佥都御史官充任京东营田观察使,仍驻天津。在任天津的先后几年间,时常做客水西庄,结识了众多的文人墨客、官员学士。

看来著名学者许佩璜(渭符)说查为仁“庇人孔北海,置驿郑南阳”,并非全是溢美之词。而陈元龙说:“昔郑当时置驿以通宾客,陈遵会宾朋,投辖使不得去,孔北海座上客常满,罇中酒不空,古今以为美谈。然诸公皆贵仕登朝,人自趋之,君(查日乾)身在湖海,无可凭藉,而高情旷达,使闻风者罔不爱慕,且有园亭池馆之胜,良辰美景,诗酒留连,歌咏太平,传为韵事,较之三子,又孰多而孰少耶?”这既是赞美,又道出水西庄人文之盛的主观原因。

然而综观水西庄众多宾客,主要不外乎三类人:一是失意或下台官僚;二是不得志之文人墨客;三是遁入空门的释道之家。这些人聚在一起吟诗作画、高谈阔论,于是很自然地跟清初政坛、文坛秘闻逸事联系在一起了。

在这里还需要特别关注两位与水西庄查家有关的宾客——赵执信和陈鹏年,这两位都是与曹雪芹之祖父曹寅关系密切之人,在红学研究中有着很重要地位。

赵执信(1662—1744),清代诗人、诗论家、书法家。字伸符,号秋谷,晚号饴山老人。山东省淄博市博山人,任右春坊右赞善兼翰林院检讨。二十八岁因佟皇后丧葬期间观看《长生殿》戏剧(洪昇所作),被劾革职。此后五十年间终身不仕,徜徉林壑。所作诗文深沉峭拔,亦不乏反映民生疾苦的篇目。赵执信不仅仅是李煦的好友,也是李煦妹夫曹寅的诗友,他们的交情深厚,绝非一般文士所能望见。赵执信与查家交谊亦深厚,曾经在天津查氏于斯堂居住(当时水西庄尚未建立),留下许多唱和诗篇。乾隆年间应查为仁之请为金至元夫人作铭志之文,可证查为仁是如何器重这位名家。

陈鹏年(1663—1723),字北溟,又字沧州,湖广湘潭人,清代官吏、学者。康熙三十年进士。历官江宁知府、苏州知府。陈鹏年在任期间,为民伸张正义,深受县人称誉。擢升江宁知府,在知府任内,因不忍朝廷追加江宁田赋,而被削职入狱。康熙皇帝因听信总督的谗言,要杀陈鹏年时,曹寅立即为之辩诬,免冠叩头,血被前额。苏州织造李煦怕触怒康熙,悄悄拉他的衣角,曹寅不听,愤怒地看着内兄李煦说:“云何也?”接着又叩头坚请,至碰阶有声,终于使陈鹏年得到赦免。陈鹏年与水西庄查为仁交往甚密,在《莲坡诗话》中记载多条陈鹏年诗话,并请陈鹏年为金至元夫人作生平传记。

第四节 水西庄女诗人

水西庄查氏男子个个饱读诗书博学多识,一门风雅累业缥缃,而众多女子也不甘示弱,人才辈出。

自查为仁夫人金至元提倡于先,以后兰房嗣响,多有咏絮之风,诗词不断,他族罕有及者。水西庄众多女诗人著有诗词专著,传世者有六部。

金至元去世后,赵执信和陈鹏年为金至元小传作序并写传:

金至元,字含英,河间府金大中女,浙江山阴人。适査为仁,夙娴内则,不苟言笑,性极孝,事父母及舅姑皆得其欢。幼读书,通大义,颖慧绝人,女红之外,书算琴管,无不精善,尤工于诗。著有《芸书阁剩稿》二卷,清拔孤秀,不染粉黛习气,平素密不示人,既殁,世争诵之。

《津门诗钞》收录金至元《重过水西园》等诗九首。

重过水西园

一番雨过酿轻寒,七月南塘水半竿。最是重来好风景,秋光如染隔林看。

此篇描写七月的一个雨过天晴的日子,带着些许的寒意,重新来到郊外园林(正在建设之中的水西庄),南塘里面的水都涨到半竿那么深,让人觉得舒服适宜,最美的风景是重新来到此地时看到的眼前景色,那笼罩着无限秋天气象的丛林,在阳光的映照下更加动人。前一句写明来的时间和看见的一些景物,后一句巧妙地化用了那句“最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将景色和自己的感受娓娓道来。

春 尽 日

九十春光剧可怜,难追羲辔夕阳边。桃花不识东风换,犹弄妖红几朵妍。

诗中描述三个月的春光就像夕阳西下那样一去不复返了,但是那可爱的桃花还不知道春去夏来,依旧在那枝头卖弄自己的妖娆。诗人追忆春天的美好,借用桃花的不愿意知道夏天来临,还依旧花开枝头,表达自己对春天(青春年华)的无限惋惜。

水西庄女诗人经常举行诗会,有一次,远嫁外地吴门的查调凤回娘家省亲,在即将离别的时候,水西庄众女子写诗赋词抒发依依惜别伤感的情怀,这些诗词集成《兰闺清韵》诗册,语言清丽寓意新巧。下面是几位女诗人的诗词。

小诗恭送鸣祥二姊于水西庄 并希 斧削

廿年共长深闺里,今日轻分不禁悲。无限缠绵徒执手,满怀缱绻只颦眉。
长河一望征帆远,小径重寻归步迟。此后鱼书须早寄,好凭消息慰相思。

填西江月再送鸣祥二姊 并求 哂定

几度鸿声嘹呖,一天云影玲珑。轻帆挂去小楼空,袅袅炉烟欲动。
柳色暗随秋水,蓼花惯惹蕉风。相思相忆梦魂中,只恐檐铃敲应。

以上一诗一词为查绮文所作,自古伤心处,长亭外,古道边,今日姐妹分离,何时能再见,已不可知,今后姐妹唯有在梦中相会,希望鱼书多寄、青鸟勤飞,定不负姐妹一场,怀念之意。第一首诗写分离时刻执手相看泪眼的情景,不禁悲从中来,又写看着你离去的帆船,希望你今后多给我们来信,以解我们对你的怀念,写出了姐妹之间的情谊深厚。这首西江月,信笔写来,看似浅易平淡,实则意蕴深厚,生动地表现出姐妹情谊,生怕檐铃吵醒睡梦中相见的我们。

调浣溪沙词送香初二姊归吴下 兼祈 顾误

谁唱离歌剧可怜,送君归去木兰船,半篙秋水绿杨烟。
千里梦魂惆怅路,几程风雨奈何天,片帆西望碧云边。

此词的填词者,署名蔚起,是调凤之妹。题中“香初”是指查调凤,号“香初阁主人”。此篇浣溪沙,写离别之时,千里梦魂惆怅,不知几时你才能够到达,看着远去的帆影,只能伤心于此。

和六妹词又送二姊 并正

遥拟归家枫叶红,数行鸿雁思无穷,帘栊深闭对西风。
一带湖光明镜里,万家树色夕阳中,君在吴山第几峰?

此词牌应为浣溪沙,即上面蔚起所题之词牌,作者为查容端。看着天上的鸿雁,思念无穷,在那个湖光山色的江南吴门,万家暮色的夜晚,不知道你将要在哪里落脚呢?这首词以清浅的色笔、幽邈的意境,描写了在夜色降临的时候,一个思念自己闺密的姑娘的担心。此词清婉而有余韵,全篇不提情字,而姐妹情却跃然纸上。

水西庄偕诸姑送香初阁主人于归吴门小诗 呈政

携手依依别水西,关山极目柳垂堤。归帆此日泊何处,离恨他年想欲迷。
纸壁句留诗矫矫,竹楼人去草萋萋。吴门旧是吾家土,乡思因君觉倍凄。

此诗作者为严月瑶,字阆娟,査为仁之儿媳,査善长之妻,长洲严文照之二女,有《阆娟诗草》《歙兰阁诗草》。诗中描述依依惜别于水西庄畔,何年我们才能再次相见,想着那人去楼空的香初阁,你要去的地方正是我的娘家吴门,想着你就让我想家的情怀更加激烈而凄凉,不仅让人潸然泪下,泣不成声。水西庄的众女子,才华横溢风华绝代,只可惜多远嫁外地,诗词之作也只有零星几篇遗存至今,实为可惜之至。

严月瑶《歙兰阁诗草》残页

宋贞娘是查为仁的侍女,字草亭,也有史料记载为查为仁侍妾,有《草亭诗草》。宋贞娘来到水西庄仅有十六岁,而查为仁已经年过半百,且年老体弱多病。宋贞娘是个多才多艺的女子,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对于戏曲舞台更是喜爱,在水西庄中是个异样的年轻女子。

请看宋贞娘的这首“和诗”:

得过林亭且共过,敢云天女伴维摩。
青山白石人难老,红树霜天景更多。
半枕黄粱醒后觉,一杯桑落晚来酡。
愿君乐事同无量,不向人间较若何。

宋贞娘的这首诗,是应和莲坡老人诗而作,最后提及愿意与主人同享无量之乐趣,不计较人间的得失。

水西庄众多女子诗人,自金至元夫人提倡于先,又有查莲坡老人鼓励教诲,诗才甚高,每逢家族有诗歌盛会,必有佳作,慕名而来者亦不绝于庭。在《红楼梦》大观园中,众多女诗人经常举行诗会,比如“菊花诗会”“海棠诗会”……这似乎与水西庄女诗人举行诗会是有关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