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醉高歌 感怀

彩图全解元曲三百首 作者:[元] 关汉卿 著;思履 编


醉高歌 感怀

◎姚燧

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西风吹起鲈鱼兴,已在桑榆暮景

【注释】

①燕:指大都。②霜:指白发。③西风吹起鲈鱼兴:据《世说新语·识鉴》:“张季鹰辟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后来被传为佳话,“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此处作宾语,指思念故乡。④桑榆晚景:比喻人的晚年。

【译文】

十年京城观赏燕月、笙歌宴舞的生活,到吴地后两鬓已是白霜点点。西风吹起兴起思归品鲈鱼之念,而此时人已步入晚年了。

【赏析】

姚燧是元代著名的儒臣,十八岁时曾拜学者许衡为师学习理学,受理学影响颇深。他入仕虽晚,却颇为顺利,从秦王府文学做起,先后担任大司农丞、翰林学士、江东廉访使、江西行省参政等职。此曲就写在其被派往江东任职之时。当时,姚燧已在大都做了十多年的官,年事已高,突然被派往江东,很不愉快。“十年燕月歌声”是他对大都生活的一个总结,用“燕月歌声”对“吴霜鬓影”,一面是繁华的往事,一面是已然衰老的自己,这里既有对美好过去的感怀,又有对未来的担忧、惆怅。此二句中已经有了“不如归去”的意思。

接下来的“西风吹起鲈鱼兴”则将这一心意挑明,但不同于一般表达归隐之意的文章,紧接着的“鲈鱼兴”不是对归隐生活的畅想,而是对年事已高的自叹自怜。“已在桑榆暮景”给了人很多想象空间,作者究竟是在懊悔没有早些归隐,还是觉得自己年龄已大已不适合对生活做大的改变,又或者正好相反,想到年事已高归隐的心情就更为急切?

事实上,姚燧最终没有去过隐者的生活。1307年,他被任命为荣禄大夫、集贤大学士、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兼修国史,登上了事业的高峰,每天都有许多人登门拜访,一直到他去世,都是如此。

曲的鉴赏知识

元曲中的白描手法

白描本来是中国画中的一种“单线平涂”技法,指绘画时只用墨线勾勒形象,不着颜色。在文学创作上,与之相对的是“细描”。“白描”是指用最朴素、简练的笔墨,不事雕饰,不作渲染,只寥寥数笔便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与景物的情态面貌。白描手法既可以用于写景,也可以用于叙事。一般不写背景,不求细致,不尚华丽。要求言简意赅,既简洁,又能传神,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比如唐孟郊的《游子呤》以白描的手法歌咏母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唐杜甫特别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如《石壕吏》中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用白描手法生动形象地将县吏如狼似虎的横蛮之态和老妇人悲惨凄凉的情景描绘出来。白描手法大量运用于小说、散文、诗词中,由元代开始大量出现以细描为主的散曲,但是在散曲中白描手法还是最常见。黄图珌《看山阁集闲笔》中说:“元人白描,纯是口头言语,化俗为雅。”比如吕止庵《后庭花·秋思》中的写景叙事:“西风黄叶疏,一年音讯无。”比较雅致的也有,如姚燧《醉高歌·感怀》全篇运用白描手法,“十年燕月歌声,几点吴霜鬓影”两句话就概括地把十年声色娱乐生活和作者年老的状态描写出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