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寿阳曲(一)

彩图全解元曲三百首 作者:[元] 关汉卿 著;思履 编


寿阳曲(一)

◎马致远

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

【注释】

①风弄铁:晚风吹动着挂在檐间的响铃。铁:即檐马,悬挂在檐前的铁片,风一吹互相撞击发声。②两般儿:指“云笼月”和“风弄铁”。凄切:十分伤感。③剔银灯:挑灯芯。银灯,即锡灯。因其色白而通称银灯。④吁气:叹气。

【译文】

月亮笼罩在云层里,月色朦胧;风儿吹动檐下悬挂着的铁马铜铃,响个不停;两种情景使得眼下倍感悲凉凄切。挑挑灯芯让灯光变得明亮一点,想把心事写下来寄给心上人;可是长叹一口气,“扑”一声把灯吹灭了。

【赏析】

这组《寿阳曲》一共有二十三首,都是写游子与思妇思念之情的曲子。此曲写的是旅居在外的丈夫思念远方妻子的情景。全篇以叙事为主,却以景物描写作为起笔,对情景的烘托作用显得尤为突出。云层遮住月亮,冷风将檐前的铁马吹得叮当作响,前者为视觉之见,后者为听觉之闻,两相结合,构造出昏暗凄凉的意境;同时,这样的事物最容易引起旅人的思绪。作者对景物的选取,在此颇见功力。在这样的情景之下,主人公孤独寂寞的心情自然更加深切了,所以作者接下来便说“两般儿助人凄切”了。一个“助”字,暗含深意,说明主人公的凄切之情其实早已有之,用于此处,可谓精妙。

后两句直接进行细节描写,看似思维跳转,实际上却并不突兀。“剔银灯”这一动作,意指灯影昏暗,需要将其剔亮,这就与前文“云笼月”所构造出的黯淡之景相互映衬,结构仍然是缜密的。灯影昏暗,需要将其剔亮,又暗示主人公在孤灯之中已经愁苦多时,乃至灯草都快燃尽了。

末句可以说是全曲的神来之笔。剔灯的目的,是要使其变得明亮,这样才好借着灯光将自己的心思写在信笺上,却不料一声长叹,无意间竟把灯给吹灭了。这个片段,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足见主人公长吁的强烈。主人公的愁绪虽未能写出来,却用这样一个细节使之一清二楚地使之展现在读者眼前。

曲的格律知识

诗词曲中必不可少的联想手法

联想是指由于某人或某事物而想起其他相关的人或事物或由某一概念而引起其他相关的概念。联想规律一般有四种: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联想是古代文学中最经常运用的表现手法。比如在古典诗词中常把感情同水、月、雨雪等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宋秦观诗有“柔情似水”的佳句,将柔情与水进行类似联想;季节也可以同年龄联系在一起,比如“青春年华”,一般把春天同人的青春联系起来,而把“秋天”同人的中年联系起来等等。唐李贺有《猛虎行》,把猛虎同酷吏联系起来,其中如“泰山之下,妇人哭声”之句,将猛虎给人民造成的灾难与酷吏造成的灾难进行类似联想。又比如元吴弘道散曲《金字经》中大量运用联想手法,由眼前的酒想起愁,这是因果联想。因为以酒浇愁成为一种惯例,酒与愁就取得一种比较固定的关联;而由愁想起不得志,这是因果联想;由不得志想起得志之人,这是对比联想。等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