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舒元舆

晚唐小品文选译(修订版) 作者:顾歆艺 译注


舒元舆

舒元舆(789—835),婺州东阳(今属浙江)人。唐宪宗元和八年(813)进士。大和初年(827)入朝为监察御史,迁刑部员外郎。后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与李训同为相。因密谋铲除专权的宦官,事泄后为宦官仇士良所害并族诛。舒元舆素有文名,其《牡丹赋》及《悲剡溪古藤文》颇为士林传诵。他的记述杂文夹叙夹议,形象性较强,很有特色。《新唐书·艺文志》著录有《舒元舆集》一卷,已佚。这里的三篇小品选自清嘉庆十九年内府刻本《全唐文》。

长安雪下望月记[1]

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小品。记叙了作者与友人在冬日的长安城外雪下望月的情景和感受。形象化的比喻和细腻的描摹是本文的一大特色。那澄冷的天空、银盘似的明月、皑皑白雪和雪月交辉下的山峦宫阙,共同构成了一种光明澄澈之美。对此美景不由使人的精神升华到一个返朴归真、超凡脱俗的境界。

今年子月月望[2],长安重雪终日。玉花搅空,舞下散地。予与友生喜之[3],因自所居南行百许步,登崇冈[4],上青龙寺门[5]。门高出绝寰埃[6],宜写目放抱[7],今之日尽得雪境,惟长安多高,我不与并。日既夕,为寺僧道深所留。遂引入堂中。

初夜[8],有皓影入室。室中人咸谓雪光射来。复开门偶立,见沍云驳尽[9],太虚真气[10],如帐碧玉。有月一轮,其大如盘,色如银,凝照东方,辗碧玉上征,不见辙迹。至乙夜[11],帖悬天心[12]。予喜方雪而望舒复至[13],乃与友生出大门恣视。直前终南[14],开千叠屏风,张其一方。东原接去[15],与蓝岩骊峦[16],群琼含光。北朝天宫,宫中有崇阙洪观,如甃珪叠璐[17],出空横虚。此时定身周目,谓六合八极[18],作我虚室[19]。峨峨帝城,白玉之京,觉我五藏出濯清光中[20],俗埃落地,涂然寒胶[21],莹然鲜著,彻入骨肉。众骸跃举,若生羽翎,与神仙人游云天汗漫之上[22],冲然而不知其足犹踏寺地[23],身犹求世名[24]。二三子相视[25],亦不知向之从何而来,今之从何而遁。不讳言,不嘻声,复根还始,认得真性。非天借静象,安能辅吾浩然之气若是邪[26]?且冬之时凝沍有之矣,若求其上月、下雪、中零清霜如今夕或寡[27]。某以其寡不易会,而三者俱白,故序之耳。

【翻译】

今年十一月十五日,长安下了整整一天的大雪。雪花如碎玉一般纷扬在天空,飞舞飘落在大地。我和朋友喜欢这雪天,因而从住所往南行走百来步,攀登高高的山冈,来到青龙寺的大门口。青龙寺门巍峨突出,远离尘埃,最适合极目远望,畅舒胸怀。今天我完全领会了这白雪的境界,我想虽然长安城里多高楼大宇,但我不跟他们并比。天黑后,承蒙寺僧道深的挽留,于是被引入堂屋中。

夜晚一更时分,有一片浩洁的光影投入室中。室中人都说是雪光映射进来。我又打开房门对着雪光站着,只见凝冻的白云完全消散,天地宇宙中的一派真气,如同帷幕笼罩着的碧玉。有一轮明月,大如盘,色如银,凝照东方,在碧玉上滚动上升,不留轨迹。到二更时分,稳稳地悬于中天。我欣喜于刚下过大雪而明月又到来,于是和朋友走出寺庙大门纵情观赏。正前方的终南山,如同展开折叠千方的屏风,放开了其中一方。东边高原连接过去,与蓝田山、骊山,好像成群的美玉,满含光华。往北看去是长安皇宫,宫中有高耸的宫阙和雄伟的楼观,如同珪璐美玉砌叠而成,凌空飞起,横架太空。此时定身四望,真可谓天地四方,宇宙八极,都成了我纯洁无染的心灵所在。巍峨壮观的皇宫,洁白如玉的京城,使我觉得自己的五脏六腑都沐浴在清洁的寒光中,满身的俗世尘埃纷纷落地,仿佛被刷了寒冷的胶似的,晶莹地变得鲜明充实,透入骨肉。全身的躯骨跃跃欲飞,就像生了翅膀似的,与神仙一起遨游在广漠无边的云天,淡然虚静而忘记了双脚还踏在寺庙的地面上,此身还在追求世俗功名。我们几人相对而视,也不知道从前都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如今又要到什么地方去。彼此间无不可谈之事,亦不戏谑玩笑,仿佛回复到人的原始状态,懂得了人的真正本性。如果不是上天呈现这一派静谧的景象,怎能辅佐我浩然之气达到这般程度呢?况且冬季天地冻结的景象是常有的了,如果寻求今夜这样上有明月、下有白雪、空中落清霜的情景大概极少。我因其少而难遇,而且月亮、积雪、清霜三者皆白,所以就写下了这篇文章。

录桃源画记

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描绘了一个没有战乱,没有剥削,人人劳动,家家安乐,淳朴守礼,生活丰裕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的理想和对门阀社会现实的不满。这种虚构的“世外桃源”反映了古代封建社会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成为后代许多文人画家言志抒怀的一个传统主题。道教徒又为它增添了一层神秘的宗教色彩,把桃花源说成是道教的仙境。本文所记四明山道士叶沈的古画就是依据这一观念画成的。本文作者以其对桃花源画境的理解和细腻的笔触,描叙了画中景物,读来令人心驰神往,如临画境,显示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才能。

本文既是一则优美的山水小品,又是一则隐者的抒情小品,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

四明山道士叶沈[28],囊出古画,画有桃源图。图上有溪,溪名武陵之源[29]。按仙记[30],分灵洞三十六之一支。其水趣流[31],势与江河同。有深而绿,浅而白,白者激石,绿者落镜。溪南北有山,山如屏形,接连而去,峰竖不险,翠秾不浮[32]。其夹岸有树木千万本[33],列立如揖,丹色鲜如霞,擢举欲动[34],灿若舒颜。山铺水底,草散茵毯[35]。有鸾青其衿[36],有鹤丹其顶,有鸡玉其羽,有狗金其毛[37],傞傞亭亭[38],闲而立者,十有八九。岸而北,有曲深岩门,细露室宇,霞槛缭转[39],云磴五色[40],雪冰肌颜,服身衣裳皆负星月文章[41]。岸而南,有五人,服貌肖虹玉,左右有书童玉女,角发而侍立者十二[42]。视其意况,皆逍遥飞动,若云十许片,油焉而生,忽焉而往。其高处有坛,层级沓玉冰。坛面俄起炉灶[43],灶口含火,上有云气,具备五色[44]。中有溪,艇泛上,一人雪华鬓眉,身著秦时衣服,手鼓短[45],意状深远。

合而视之,大略山势高,水容深,人貌魁奇,鹤情闲暇,烟岚草木[46],如带香气。熟得详玩,自觉骨戛清玉[47],如身入镜中,不似在人寰间[48],眇然有高谢之志从中来[49]

坐少选[50],道士卷画而藏之,若身形却落尘土中。视向所张壁上[51],又疑有顽石化出,塞断道路。某见画物不甚寡,如此图,未尝到眼,是知工之精而有如是者邪[52]!叶君且自珍重。无路得请,遂染笔录其名数[53],将所以备异日写画之不谬也。

【翻译】

四明山道士叶沈,从袋中取出古画,画中有一幅是桃源图。图上有溪水,溪名武陵桃花源。依据道书的说法,划分灵洞三十六处,桃花源是其中之一。水流迅急,其势宛若江河。有的地方深而绿,有的地方浅而白,白的是水流冲击岩石形成的浪花,绿的像落到水流深处的镜子。溪水的南北两面有山,山形如屏风,接连而去,山峰直立却不险恶,翠林繁茂而不浮华。溪水两岸千万棵树木,一行行站立着,好像在作揖行礼,其色红艳鲜丽如霞,枝叶高举似乎要飞动,景象灿烂如欢快的笑脸。山影铺在水底,青草散如茵毯。又有青色胸襟的鸾鸟,头顶鲜红的仙鹤,玉色羽毛的鸡及金黄毛色的狗错落其间,悠闲自立,共约十八九只。从岸往北,有幽深隐蔽的山岩门户,略为露出一点房屋;彩霞似的栏干曲折回转,祥云般的石阶五色灿烂;画中人的肌肤容颜洁白如冰雪,身上所穿衣服都绣有星月图案。从岸往南,有五人,衣服相貌如彩虹美玉,左右有书童玉女,扎着如角的发髻,侍立在旁,有十二人。他们的神态都逍遥飘逸,像十来片云,油然而生,忽然而逝。画面高处有祭坛,层层台阶像重重叠叠的玉石冰块。祭坛上面冒出着炉灶,灶口吞吐火焰,上面升腾云气,五颜六色都有。中间有溪水,小船漂浮其上,船上一人鬓眉花白如雪,身穿秦朝的衣服,手里划动短短的船桨,神情姿态深远不凡。

总的看来,这幅画大致是山势高峻,河流渊深,人物相貌魁梧清奇,仙鹤情态悠闲,云雾山岚花草树木如带香气。如果仔细赏玩,便会感到骨骼像清洁美玉般铿锵悠扬,如身入幻境,不像在人世间,渺渺然有高蹈出世的念头涌出胸怀。

稍坐片刻,道士把画卷起藏好,顿使我感到跌落凡尘之中。看那刚刚挂画的墙壁,又疑心是有顽石变幻出来,堵塞断了进入仙境的道路。我所看过的画卷不算很少,但像这样的画还不曾见过,这才知道画技的精湛竟已达到这般境地呢!叶君应当珍重此画。考虑到将来没法再请求观赏,于是我用笔墨记下画上的种种景物,以备来日作画时不至于谬误太多。

悲剡溪古藤文[54]

这是一则杂感,旨在揭露当时浮靡的学风和淫靡的文风,讽刺那些骄傲自大的文人,指出其危害,分析其原因。作者没有直叙其事,而是围绕造纸原料剡溪古藤受到过度摧残一事展开议论。比喻生动,笔锋犀利,说理形象,耐人寻味。

剡溪上绵四五百里[55],多古藤。株枿逼土[56],虽春入土脉[57],他植发活,独古藤气候不觉,绝尽生意。予以为本乎地者,春到必动。此藤亦本于地,方春且有死色,遂问溪上人。有道者言:“溪中多纸工,刀斧斩伐无时,擘剥皮肌[58],以给其业。”噫!藤虽植物者,温而荣,寒而枯,养而生,残而死,亦将似有命于天地间[59]。今为纸工斩伐,不得发生,是天地气力为人中伤,致一物疵疠之若此[60]

异日过数十百郡,洎东雒西雍[61]。历见言书文者,皆以剡纸相夸。乃寤曩见剡藤之死[62]。职正由此[63],此过固不在纸工。且今九牧士人[64],自专言能见文章户牖者[65],其数与麻竹相多。听其语,其自重皆不啻握骊龙珠[66]。虽苟有晓寤者,其伦甚寡[67]。不胜众者,亦皆敛手无语[68]。胜众者,果自谓天下之文章归我,遂轻傲圣人道,使“周南”、“召南”风骨折入于《折扬》、《皇荂》中[69],言偃、卜子夏文学陷入于淫靡放荡中[70]。比肩握管[71],动盈数千百人。数千百人下笔,动数千万言。不知其为谬误,日日以纵,自然残藤命,易其桑叶[72],波浪颓沓[73],未见其止。如此则绮文妄言辈,谁非书剡纸者耶?纸工嗜利,晓夜斩藤以鬻之,虽举天下为剡溪,犹不足以给,况一剡溪者耶?以此恐后之日不复有藤生于剡矣。

大抵人间费用,苟得著其理,则不枉之道在;则暴耗之过,莫由横及于物。物之资人,亦有其时。时其斩伐,不为夭阏[74]。予谓今之错为文者,皆夭阏剡溪藤之流也。藤生有涯,而错为文者无涯。无涯之损物,不直于剡藤而已。予所以取剡藤以寄其悲。

【翻译】

剡溪向上绵延四五百里,长有许多古藤。藤根迫近土地,即使春气输入土地脉络,其他植物都已抽枝发芽,唯独古藤却感觉不到气候的变化,完全断绝生的意向。我以为植根于土地的东西,春天一到必会显现生机。这古藤也植根于土地,正当春天却呈现死的神色,于是我就向剡溪上的人询问原因。有人解释说:“剡溪一带有许多造纸的工人,用刀斧砍伐古藤,不分什么季节,剖裂剥割古藤皮肉,以供造纸用。”噫!藤虽然是植物,但气候温和就繁荣,天气寒冷就枯萎,人们养育它就能生长,残害它就会死亡,看来也像是受命于天地似的。如今被纸工斩伐,不能发育生长,这是天地赋予它的气力被人中伤,致使一种生物遭受如此严重的病害。

后来我到过数十百个郡县,东至洛阳,西到长安。每每见到谈论写字作文的人,都拿剡纸相夸耀。这才明白从前所见剡溪古藤的枯萎,责任恰恰应由这些人来负,而这过错本来不在于造纸工人。如今天下士人,自己专门立言而能见出文章门户的,多如麻竹。听他们说话,皆自命不凡,仿佛已探到骊龙颔下的明珠。即或有通晓明悟的人,这类人少得很。才能不如众人的,也都缩手无语。才能出众的,果然自称天下的文章都归功于我,于是对圣人之道轻蔑傲慢,使《诗经》的《周南》、《召南》的风骨折散而为《折杨》、《皇荂》的俗调,使言偃、卜子夏的文学陷于淫靡放荡之中。他们挤在一起动笔写作,动不动就是几千几百人。几千几百人下笔,动不动就是几千几万字。他们不知道这样做是错误的,一天天放纵下去,自然残害藤的生命,把它视为比桑叶还容易得到的东西,使衰败的趋势日趋严重,不见终止。如果是这样,那么写绮丽之文、发空妄之论的这批人,谁不是用剡纸书写的呢?纸工贪利,日夜斩伐古藤,用来卖钱,就是整个天下都成为剡溪,也还不足以供给,何况只有一条剡溪呢?因此,恐怕以后不再有古藤生长于剡溪了。

大凡人世间的耗费,如果合理,那么正道存在,则肆意耗费的错误,就无从横加于万物。万物资助人类,也是有一定时节的。在一定的时节斩伐古藤,不能说是摧残它。我认为如今胡乱写文章的人,都是残害剡溪古藤之流。藤的生命有限,而胡乱作文的人却没有限度。且毫无限度的损害万物,并非只限于剡溪古藤而已。这就是我选取剡溪古藤以寄托哀思的原因。


注释

[1] 长安:今陕西西安。

[2] 子月:农历十一月。月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3] 友生:朋友。

[4] 崇冈:高山。

[5] 青龙寺:唐代名刹,在今西安东南,建于乐游原上,北对兴庆宫,南峙终南山,是登高望远的好地方。唐诗人朱庆余有“寺好因岗势,登临值夕阳”的诗句(见《全唐诗》卷514《题青龙寺》)。

[6] 寰埃:尘世。

[7] 写(xiè卸):同“泻”。写目:形容放眼四望。

[8] 初夜:一更天。

[9] 沍(hù互):冻结。

[10] 太虚真气:指天地宇宙中自在的元气。

[11] 乙夜:二更天。

[12] 天心:指头顶的天空。

[13] 望舒:古代神话传说中为月神驾车的神。后用为月亮的代称。

[14] 终南:终南山,秦岭山峰之一,在今陕西西安之南。

[15] 东原:指乐游原,在今西安东郊。

[16] 蓝岩:指蓝田山,在今西安东南的蓝田,出产美玉。骊峦:骊山,在今陕西临潼境内,东距西安十余公里,远望如一匹苍黑的卧马。骊:黑马。

[17] 甃(zhòu绉):本义是以砖石砌并,这里用作动词,砌的意思。珪(ɡuī龟):古代帝王诸侯所执礼器,上圆下方,像天地之形。璐:美玉。

[18] 六合:指天地四方。八极:八方极边远的地方。

[19] 虚室:空屋,比喻毫无杂念的心。出自《庄子·人间世》:“虚室生白,吉祥止止。”

[20] 五藏:同“五脏”。濯(zhuó浊):洗涤。

[21] 涂然:抹墙似的,粉刷似的。寒胶:形容清光临身的感觉。

[22] 汗漫:极其广大,漫无边际。《淮南子·俶真训》说:“徙倚于汗漫之宇。”

[23] 冲然:冲淡虚静的样子。

[24] 身:自指代词,自己。

[25] 二三子:这里等于说“我们几人”。

[26] 浩然之气:正大刚直之气。

[27] 零:落,下。

[28] 四明山:在今浙江宁波西南。传说山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名“四明”,是道教第九洞天。

[29] 武陵之源:《桃花源记》说桃花源在武陵,即今湖南桃源县。

[30] 仙记:道教典籍。

[31] 趣(cù促)流:水流疾促。

[32] 秾(nónɡ农):花草树木繁盛。

[33] 本:棵。

[34] 擢(zhuó濯):耸起。

[35] 茵(yīn因):褥子,毯子。

[36] 鸾:传说中的凤凰一类的鸟。衿(jīn今):衣服的前襟。

[37] 金其毛:原作“金其色毛”,疑“色”为衍字,今删去。

[38] 傞(suō蓑)傞:参差不齐。亭亭:独立挺出。

[39] 霞槛(jiàn鉴)缭(liáo辽)转:栏干缭绕曲折。“霞槛”及下文的“云磴”,都是描写仙境。

[40] 磴(dènɡ邓):山路的石级。

[41] 文章:即文采,指华美的色彩和图纹。

[42] 角发:古时未成年的人在头顶两侧束发为髻,像角的样子。

[43] 俄起:突起。

[44] “上有”二句:指炼丹的炉灶上飘有五色的云气。

[45] (yì曳):桨。

[46] 烟岚:山林中弥漫升腾的雾气。

[47] 戛(jiá夹):发出声响,形容振奋。

[48] 人寰(huán环)间:人世间。

[49] 眇然:高远。眇,通“渺”。高谢:高蹈辞世,指隐逸游仙。

[50] 少选:一会儿。

[51] 向:刚才。张:挂。

[52] 邪:同“耶”,等于叹词“呢”。

[53] 染笔:以笔蘸墨,指写文章。

[54] 剡(shàn扇)溪:在今浙江嵊州西南,即曹娥江的上游。溪水很适合制纸,古代以产藤纸、竹纸著名。

[55] 溪:《全唐文》作“淡”,据《文苑英华》校正。

[56] 枿(niè聂):树木的根株。

[57] 土脉:土地脉络。古代以为土地像人似的,有血脉经络。

[58] 擘(bò波去声):分裂,剖开。

[59] 有命:授命。

[60] 疵(cí词阴平)疠(lì厉):灾害疫病。

[61] 洎(jì记):及,到。东雒(luò洛):雒,通“洛”。唐代以京城长安之东的洛阳为东都,称东洛。西雍:雍,雍水,在陕西凤翔,东流至岐山。西雍泛指处于西方的京城长安一带。

[62] 寤:通“悟”。

[63] 职:责任。此:指夸剡纸者。

[64] 九牧:即九州。传说古代把天下分为九州,州的长官叫牧,所以九牧指九州或九州的长官。这里是前者,即天下的意思。

[65] 户牖(yǒu有):门窗,引申为门户,比喻学术上的各种流派。

[66] 不啻(chì翅):无异于。握骊龙珠:握,《全唐文》作“掘”,今据《文苑英华》、《唐文粹》校改。骊龙珠,《庄子·列御寇》说,深渊中有骊龙(黑龙),颔下有千金之珠,得到它非常难。后来比喻作文能得题中精蕴。

[67] 伦:同类。《全唐文》原作“论”,今据《文苑英华》、《唐文粹》校改。

[68] 敛手:缩手。比喻不敢有所作为。

[69] 周南:《诗经·国风》中周朝洛阳以南直至汉江一带地区的民歌。召南:《诗经》十五国风之一,是岐山之南的民间歌谣。风骨:文学作品的风格基调。折扬、皇荂:古俗曲名。荂,同“华”。

[70] 言偃:春秋时吴人,字子游,孔子弟子。曾为鲁国武城宰,在孔门以文学见称。卜子夏:卜商,字子夏。春秋时卫人,孔子弟子,在孔门以文学见称,相传曾序《诗》传《易》。

[71] 比肩:肩挨着肩,比喻人很多。握管:执笔。这里指作文章。

[72] 易:轻易。

[73] 颓沓:颓败杂沓。波浪颓沓:水波向下奔流,比喻衰败的风气。

[74] 夭阏(è厄):夭折。阏:阻塞,意指摧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