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群岛新区从何来

东望大海 作者:袁亚平 著


一 群岛新区从何来

海风吹过,一头白发扬起,又一头白发扬起,长长短短的白发,全都扬起来了。

他们笑了,有的抬手捂发,有的干脆仰脖,就让白发在海风中飘舞。

有谁说,白发苍苍又何妨,老夫聊作少年狂。

哈哈,哈哈,哈哈哈,众人大笑。

他们被称为“银发考察团”。

应浙江省委、省政府的邀请,二〇一〇年三月、五月,钱正英领衔“银发考察团”,两赴浙江调研。先是中国工程院“浙江沿海项目调研组”,赴宁波、舟山、台州、温州、绍兴、嘉兴、杭州七市,进行调研和考察。再是中国工程院“浙江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项目调研组,考察舟山、温州、台州等地市。

这些银发专家,都是国家海洋和能源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其中五名是两院院士。调研主要涉及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港口物流、新能源、资源环境等十二个子课题。他们不顾高龄,不辞辛劳,走遍了浙江重要的海岛,从田间地头到电厂湿地,船厂、码头、大桥都留下他们的足迹。

八十七岁高龄的钱正英,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率领中国工程院调研组一行六十余名院士和专家,正在浙江省舟山市考察。

钱正英与浙江的渊源太深了。五代时吴越国开国国王钱镠,“善事中国”、“保境安民”。其裔孙代有名人,科技界“三钱”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人文大师钱锺书、钱穆,国务院原副总理钱其琛,全国政协原副主席钱正英等,皆属于这个家族。

一九二三年七月,钱正英出生在上海来自浙江嘉兴的名门望族,排行老三。从小受到父亲严格管教,她刚满十岁时,就进了中学。一九三九年,钱正英怀着“做中国第一个女工程师”的理想,进入上海大同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并入上海同济大学)学习,参加了上海地下党。一九四二年,钱正英从上海撤退到淮北解放区,为应付敌人的盘查,和一名男同学扮成表兄妹。而这位男同学,就是后来她的终身伴侣黄辛白。

一九四四年春,淮河北堤进行修复工程,年仅二十一岁的钱正英负责技术领导工作,自此投身水利事业。她先后在苏皖边区政府和黄河河务局从事治淮、治黄等水利工作,历任水利部、水利电力部部长,长期主持中国的水利电力工作。曾参与黄河、长江、淮河、珠江、海河等江河流域的整治规划,负责水利水电重大工程的决策性研究。在治理淮河及密云水库、刘家峡水电站、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等工程建设中,处理了出现的重大技术难题。

如今,钱正英依然牵挂着中国的江河湖海。

“舟山几乎所有的大岛都跑遍了”,钱正英带领的项目调研组,先后考察了舟山本岛、六横岛、洋山港、泗礁岛、马迹山港、衢山岛、黄泽岛、岱山岛等,对舟山的海水淡化、风力发电、临港工业等都进行了深入调研,拿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一路走来,钱正英调研作风严谨,要求基层干部讲真话、说实情,要求轻车简从,生活简朴。很多舟山人,都尊称她为“钱老”。

在舟山国家石油储备基地调研时,钱正英详细了解了国储基地建设和运行管理的基本情况,询问了国储基地的区位优势和依托条件。在展览厅,她拉起操纵杆,虚拟环游了占地面积约一百四十一公顷的原油库区。

在衢山考察风电场项目时,钱正英详细询问了风电场的发电情况和每度电的价格。她表示,风力发电是新能源,属于环保型,建在山头,对群众生活没有影响,是可行的。

在嵊泗到衢山的船上,钱正英还询问了岱山耕地、水资源、盐业情况。她表示,海岛地区发展农业,种水稻不合适,一边需要海水淡化,一边种水稻,这么高的成本不合算,应该“退耕还水”,加强生态保护。

钱正英在第一次调研中提出,浙江经济转型发展,浙江要“依托沿海,开发海岛,扩大空间,调整布局”;要“建设环境优良、人民幸福、为国贡献的新浙江”;要“以海洋经济带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

钱正英在第二次调研中,提出两个初步的设想:第一个设想,就是浙江产业结构一个重大的调整点,应当考虑电力结构的调整,调整的内容就是从以煤电为主逐步转变为以核电为主,同时结合抽水蓄能、风电、太阳能等,把浙江建设成为“全国清洁能源的示范区”。第二个设想,浙江的前景应当是调整空间布局,开发以舟山群岛为主的海岛,作为今后浙江和中国东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海洋经济的关键是海岛经济,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应主要靠海岛。海岛经济提升跨越了,就是海洋经济发展壮大了。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四日,钱正英在北京主持召开中国工程院浙江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项目阶段性成果汇报会,各位院士和专家对舟山的开发开放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钱正英在总结发言时,明确指出要建设“舟山新区”,要求在浙江沿海项目组的综合报告中给予重点体现。

“舟山新区”这一概念,第一次正式提出。

碧桃朵大、色多,花色娇美艳丽,为“桃花中的皇后”。

杭州西湖早在唐代已广栽桃花,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唐十景。如今白堤、苏堤,一株杨柳一株桃,处处新绿,点点嫩红。绕着西湖边,随处能见繁茂的粉桃、白桃,引得春风竞折腰。

白白的,浮云一般遮盖枝头,那是樱花。

柳浪闻莺、太子湾公园、植物园里的樱花区,或是花港观鱼、孤山一带,也能看到美丽的樱花。

梨树开花其实也是蛮美的,只是樱花的名气太盛,盖过了梨花。

西湖边的浴鹄湾,于谦祠和乌龟潭之间,一百多株梨花,烂漫一片,让天空浮现圣洁的图景。

几抹红色格外亮眼,早开的郁金香,名为五度球。太子湾公园里,几十万株郁金香,真是一派花海。

白玉兰,紫玉兰,在山坡林缘,在道旁路边,树形婀娜,枝繁花茂,芳香淡雅……

三月的杭州,时而花香,时而花雨,直让人掏尽了形容词,无法得其美。

踏着遍地的花影,省委委员们走进了会场。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五日,浙江省委工作会议。

满面春风,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主持会议,并代表省委作报告。

最近,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把“浙江海洋经济”和“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这是全省人民的一件喜事,也是事关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大事。

中央对浙江的定位是“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对舟山的定位是“舟山群岛新区”。“示范区”和“新区”这五个字的含金量是很高的,是中央赋予浙江的大政策。这既是中央对浙江多年来发展海洋经济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浙江发展海洋经济工作的大力支持,更是对浙江发展海洋经济提出的更高要求。示范就是探索引领,新区就要先行先试。

我们一定要深刻领悟中央精神,按照规划确定的战略定位、空间布局和发展重点,紧密结合浙江实际,埋头苦干,锐意进取,努力在坚持陆海统筹、体现浙江特色上出新招、作示范,在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上攀新高、作示范,在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上闯新路、作示范。

我省是海洋资源大省,也是海洋产业大省,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历届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发展海洋经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省先后三次召开全省海洋经济工作会议,一九九三年提出“开发蓝色国土”,一九九八年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大省”,二〇〇三年提出“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省委出台了《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省人大颁布了《浙江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省政府出台了《浙江海洋经济强省建设规划纲要》。近些年来,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发展海洋经济作为实施“八八战略”的组成部分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的重要内容。特别是二〇〇七年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了“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港航强省”的战略要求和任务。

纵观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发展,都是因海而兴,因海而强。从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看,都是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然后向内陆地区延伸拓展,形成产业梯度转移,促进劳动力和资金要素合理流动。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凭借沿海的区位优势,以改革促发展,成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区。加快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必然会推动我省陆海统筹发展。

舟山是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加快舟山群岛开发开放,建设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设立舟山群岛新区,机遇难得,时不我待,对于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创新海岛开发模式具有特殊意义。

舟山加快发展,不仅要置于浙江发展的全局之中,更要放眼于全国发展的大局之中,为全省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

南宋时,陆游诗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而今,有人续了新诗:“西湖一桨拍春波,东海千岛飞彩霞。”

椭圆形的会议桌。白色的陶瓷茶杯。公用笺和铅笔。

正面的墙上,悬挂一大屏幕。两侧的墙上,悬挂稍小的屏幕。

蓝底白字,一行行显示出来。

二〇一一年四月一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北京主持召开会议,听取《浙江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综合报告》的汇报。

《浙江沿海及海岛综合开发战略研究综合报告》由钱正英院士任组长、徐匡迪院士等任顾问,中国工程院、国家开发银行和浙江省人民政府联合完成。报告系统分析了浙江沿海及海岛的基本情况,提出了综合开发的战略思路、发展目标和一系列政策建议。

温家宝说,中国既是一个陆地大国,也是一个海洋大国。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加快海洋经济发展和沿海地区综合开发,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土资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促进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十二五”期间,我国海洋事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机遇,我们要坚持陆海统筹、协调发展的方针,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和沿海地区综合开发迈上一个新台阶。

温家宝对中国工程院的研究报告给予充分肯定。他说,这个报告基础研究扎实,战略目标清晰,发展重点明确,政策建议具体可行,对于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温家宝说,院士、专家们从民族生存发展和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高度,审视中国的水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体现了忧国忧民的高度责任感和振兴中华的强烈愿望。

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也在会上说,舟山群岛的确很特殊,是我国第一大群岛,从岛链角度讲是可以突破的,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直接面向太平洋,这个地方是最敞开的一个口子,所以充分利用舟山群岛十分重要。

一个星期之后。

四月八日上午,温家宝率领国务院十六个部委的“一把手”,飞抵舟山。

一下飞机,就直接乘车,来到朱家尖大青山。温家宝爬上半山腰,俯瞰舟山群岛,认真听取舟山市负责人介绍海岸开发和港口布局情况。

随后,温家宝一行又来到朱家尖镇莲花村樟州自然村,登上渔船,察看安全情况,还实地考察村“两委”办公场所、村渔业生产合作社以及村卫生服务中心。

温家宝走进村民邱国祥家中,亲切地拉家常。邱国祥以前是船老大,后来搞起了水产加工。温家宝详细了解渔民们的生产生活情况,一起探讨舟山未来经济的发展。

温家宝说,舟山是个好地方,可以搞物流、旅游、航运,还可以搞战略储备中心。最近,国务院研究了浙江沿海和海岛综合开发战略,这是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够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浙江要充分发挥陆海统筹、协调发展的优势,努力建设富有特色的海洋经济强省。

在浙江省海洋开发研究院,温家宝勉励科研人员,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科学的发展前途非常广阔,我们要把海洋资源开发利用与海洋环境保护结合起来,切实在海洋污染防治上加强研究。

温家宝总理一行回到北京。

两个月后,二〇一一年六月三十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国函〔2011〕77号),设立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其范围包括舟山整个市域,作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海洋综合开发试验区和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要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扩大对外开放,逐步建成我国大宗商品储运中转加工交易中心、东部地区重要的海上开放门户、海洋海岛综合保护开发示范区、重要的现代海洋产业基地、陆海统筹发展先行区,在推动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推进东部地区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深蓝色的双塔,银色的双索面斜拉桥。舟山跨海大桥,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岛陆联络工程。

朱红色的龙门吊,满载集装箱的巨轮。舟山洋山港,码头深水岸线总长超过十公里。

金沙连绵,碧浪荡漾,奇石峻拔,洞礁错置,潮音不绝,海光迷幻。千沙、里沙、青沙,三沙毗连,拱卫着无垠碧海,这是舟山朱家尖十里金沙……

实景拍摄的画面,令人目不转睛。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的优势,体现为五个“独特”:

地理区位独特。舟山地处我国南北海运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处,是江海联运的重要枢纽,被称为长江经济带巨龙头上的一颗明珠,同时也是我国扩大开放、通联世界、深入环太平洋经济圈的战略门户。在古代,舟山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中转港和始发港。二〇〇九年舟山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后,已融入了上海、杭州三小时经济圈。

海洋资源独特。舟山有丰富、独特的海洋资源优势。拥有岛屿一千三百九十个,占到全国的百分之二十五点七、全省的百分之四十五。深水岸线举世罕见,水深十米以上适宜开发建港的深水岸线总长二百八十公里,占全国的百分之十八点四,尚有约一百六十公里未开发。境内有洋山深水港、亚洲最大的铁矿砂中转基地、全国最大的商用石油中转基地、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全国重要的化工品和粮油中转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煤炭中转基地。海洋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拥有普陀山、嵊泗列岛两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众多省级风景名胜区,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舟山是世界著名渔场之一,号称“东海鱼仓”和“中国渔都”。风能、潮汐能、潮流能等资源也非常丰富。

海洋产业独特。二〇一五年,全市海洋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百分之七十,是我国海洋经济比重最高的城市。已形成了以港口物流、临港工业、海洋旅游、现代渔业为支柱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港口物流业发达,二〇一五年舟山港域货物吞吐量达三亿七千九百万吨,海运运力五百四十万载重吨左右。临港工业发展迅猛,是浙江省最大、全国重要的修造船基地,七家船企进入全国造船行业“白名单”,船舶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八百五十亿元。旅游经济蓬勃兴起,是我国佛教朝拜圣地和重要的海洋休闲旅游目的地。二〇一五年旅游接待人数达到四千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五百五十二亿元。远洋渔业规模不断壮大,是我国首个经农业部批准的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已形成年五十万吨远洋鱼货进关能力。

海洋文化独特。舟山拥有独特的佛教文化、渔业文化、海商文化、军旅文化,是我国唯一的海洋历史文化名城。普陀山观音道场是我国四大佛教圣地之一。佛教文化倡导的“和”、与人为善,世世代代以渔为生、与海为伴的生产生活方式,孕育了舟山人民勤劳、诚信、团结、创新的文化特质。舟山名人辈出,乔石、董建华等国家领导都是舟山定海人。

海洋生态独特。舟山海洋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是名副其实的海上花园城。在国家环保部公布的全国城市环境空气质量排名中,舟山常年处于前列。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称号。

知情的人在场,一定会想起那些令人感动的话语。

二〇一三年二月四日下午,舟山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宣布浙江省委关于舟山市委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

浙江省副省长梁黎明,时任舟山市委书记。

梁黎明深情回忆了自二〇〇二年三月调任舟山以来和二〇〇八年二月担任市委书记以来的工作历程。她说,这十一年对我来说,很不平凡、很不寻常,既经历了许多大事、喜事,也经历了不少难事、急事;既有严峻复杂的挑战,也有千载难逢的机遇。特别是这五年,我始终牢记省委的嘱托和舟山人民的期盼,始终坚持事业至上,努力工作,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对人民真情,对同志真诚,对事业真干,与市四套班子一起,和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起,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在历届市领导班子打下的基础上,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共克时艰,扎实工作,亲身参与了舟山加快发展的艰辛历程,共同见证了舟山群岛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生态环境优美、干部群众精神振奋。我为舟山的发展感到由衷高兴,为自己能够和同志们并肩战斗、做了一些应该做的工作感到十分荣幸。

梁黎明动情地说,舟山真正成了我的第二故乡,我把全部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上,甘于奉献,无怨无悔。十一年来,我走遍了舟山的绝大多数住人岛屿,走遍了舟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各条战线,与舟山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我不会忘记,是舟山的浩瀚大海培育了我,塑造了我;是舟山的干部群众教育了我,成就了我。此时此刻,与同志们合作共事、朝夕相处的情景,与同志们攻坚克难、同甘共苦的情景,与同志们共庆成功、分享喜悦的情景,历历在目,难以忘怀。我难以忘怀在舟山工作的日日夜夜,难以忘怀并肩战斗的工作团队,难以忘怀对我支持帮助的干部群众。今后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心系舟山、情系舟山,始终关心、关注、支持舟山发展,始终为舟山建设呼吁奔走,我会为舟山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感到高兴,为舟山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感到欣慰。

梁黎明说,舟山的使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伟大光荣,舟山的前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广阔美好。我衷心希望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坚持讲政治、讲大局、讲团结,坚决拥护省委的决定,全力支持配合孙景淼同志开展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敢于担当,真抓实干,不断开创新区开发开放、先行先试的新局面,为全国全省发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贡献。现在我与大家道别,与舟山的人民群众道别。我不会带走舟山的一片云彩,但我会带走永远铭刻在我身上的“舟山烙印”、永远铭刻在我心上的“舟山情结”。

二〇一五年八月二十三日下午,舟山市委召开全市领导干部会议,宣布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舟山市委、群岛新区主要领导调整的决定。

浙江省副省长孙景淼,工作已与浙江海洋融为一体了。

孙景淼深情回忆了自二〇一三年二月调任舟山以来的工作历程。他说,这两年半是新区深化发展思路、探索建设规律的阶段;是新区加快开发建设、打基础增后劲的阶段;是新区民生持续改善、人民安居乐业的阶段;是全市人民奋力“四干”、新区形象明显提升的阶段。我们多项发展指标和多方面工作在全省处于领先和前列的位置,初步干出了新区速度、新区形象。这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各有关方面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历届班子和广大干部不懈努力的结果,是全市百万军民合力推进的结果。

孙景淼说,回首两年半的岁月,最让我终生难忘、欢欣鼓舞的是今年五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浙江第一站选在舟山,为新区发展指明了根本方向。总书记肯定我们干得很扎实,干的方向是对的。最让我感到欣慰、深受感动的是舟山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奋力“四干”。最让我难以割舍、难以忘怀的是与同志们的真挚友谊和舟山人民的深情厚爱。我从务实进取的舟山干部身上,从可敬可爱的舟山人民身上,学到了很多、感悟了很多,大家朝夕相处、同甘共苦,一起勇担使命、攻坚克难,一起殚精竭虑、夙兴夜寐,一起盘点成果、分享喜悦。

孙景淼动情地说,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我将永远记住舟山的海与岛,永远记住舟山干部群众的深情厚谊,永远记住晚上散步看到的万家灯火和海边渔火。以后无论在何处、无论干什么,我仍然会把自己当作舟山的一员。在即将离开舟山工作岗位时,我的精神世界极其富有,因为我有幸参与了舟山群岛新区全面建设的特定阶段,并且拥有美好的回忆、永久的记忆。衷心祝愿新区建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衷心祝福舟山人民幸福和美、富裕安康。

中外记者到这个独特而多姿多彩的群岛采访,在阳光与海风中绽开笑脸。

话筒,录音笔,笔记本电脑,照相机,摄像机……

一条条消息,一张张照片,一幅幅画面……

群岛新区,舟山,浙江,中国,世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