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在线阅读历史传记人物传记生正逢时忆国殇:吴祖光自述

生正逢时忆国殇:吴祖光自述

生正逢时忆国殇:吴祖光自述
作 者: 吴祖光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版权说明: 经版权方授权连载试读部分章节,全本请购买正版图书

内容简介

  《生正逢时忆国殇》是现当代著名剧作家、导演、吴祖光先生的人生自述,全书共分“家庭身世”“往事忆旧”“影剧生涯”“师友情谊”四个篇章,记述了吴祖光在抗战时期、民主革命时期和“反右”“文革”时期,以及改革开放新时期等不同历史阶段的种种经历和遭遇,展现了吴祖光才华横溢的一生、正直敢言、铁骨铮铮的一生,以及吴祖光先生作为文化人特有的人格魅力和追求自由的不懈精神。同时,读者还能从中体会一个文化世家从吴瀛到吴祖光、新凤霞,再到吴钢、吴霜等人的百年斯文的家风传承。另外,吴祖光坎坷传奇的一生,与中国20世纪文坛、剧坛、影坛、画坛、政坛的许多知名人物广有交往,读者可以从中一窥中国现代史的发展脉络和一代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名人推荐吴祖光对戏剧有贡献,不一定写在历史里,而是存留在人们的记忆里。吴祖光还有一点就是讲真话,这点非常不容易。—— 著名戏剧导演林兆华吴先生可以说是真正的“老运动员”。和他同时代的文化人,要么在沉默中逃过劫数,要么改头换面迎合新形势,要么受不住苦熬一死了之,要么受过磨难后学乖了干脆三缄其口。而吴先生,总是不长“记性”,多少次折腾都改不了他的刚直、他的独立、他的清醒。建国以来的运动,他几乎一场不拉地都承受过。……“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经历过“九死”的吴先生,竟然学不会趋炎附势,学不会说套话假话,学不会自我保护,还是那样率真直言,这是我最敬重先生的地方。斯人已逝,但风骨不灭。若干年后,也许我们回头研究那一段历史,吴祖光先生的经历将会是最好的范本。晚生不才,用几句打油诗敬悼先生:造化总妒真才情,天地难容一书生。梨园悲欢岂是戏,盛世谁人送耆卿?——知名专栏作家、文化评论家十年砍柴 他处在中国政治巨变的时代,他当然也是血肉之躯,但他在坚持人格信念、追求真理、清白纯正个人气质上,却是“浑身是骨没有肉”的精神境界。他选择了最为艰难的人生道路,抛却了最省力的路。他只要学会“大丈夫能屈能伸”“和光同尘”就行了。但他似乎更记得屈子《离骚》中“苟余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的话。我几乎真的认为,他是中了屈原的“毒”。——著名历史小说家二月河

作者简介

  吴祖光(1917—2003),祖籍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出生于北京。1936年于中法大学文科肄业,1937年─1948年任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讲师,重庆中央青年剧社、中华剧艺社编导,《新民晚报》副刊编辑,《清明》杂志主编,香港大中华影片公司编导,香港永华影业公司导演。1937年,吴祖光创作抗日话剧《凤凰城》,成为全国戏剧界与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随后几年间,他创作了《正气歌》、《风雪夜归人》、《林冲夜奔》《牛郎织女》和《少年游》等剧作。1945年,他主编的《新民晚报》副刊率先发表了毛泽东的词作《沁园春?雪》。1946年,他在上海创办《新民晚报》“夜光杯”副刊和《清明》杂志,还创作《捉鬼传》和新剧《嫦娥奔月》,声讨国民党的统治,后受国民党的迫害逃亡香港。1947年,他在香港编导了《国魂》《莫负青春》《山河泪》《春风秋雨》和《风雪夜归人》等电影。新中国成立后,吴祖光陆续创作出反映纺纱女工的电影《红旗歌》和儿童剧《除四害》等作品。1954年后,吴祖光导演了电影《梅兰芳舞台艺术》《洛神》《荒山泪》,为梅兰芳、程砚秋两位京剧艺术大师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资料。1963年,他与妻子新凤霞合作改编了评剧《花为媒》,成为了评剧舞台上的成功佳作。此外他还创作了《武则天》《三打陶三春》《闯江湖》《新凤霞传奇》和《三关宴》等大量作品。曾任中央电影局、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他是第五届至八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先生,因病于2003年4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八十六岁。作为上世纪中国在国际上最具传奇色彩的文化人之一,他才华横溢,一生坎坷,正直敢言,铁骨铮铮,被海内外知识分子誉为文化人的骄傲。

读书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