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千家诗 作者:张立敏 注


前言

现代人常常提到的蒙学读物是“三百千千”,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其中,《千家诗》是明清两朝流传极广、影响深远的儿童普及读物。

今天通行本的《千家诗》定型于清代,由两部分组成,即《七言千家诗》和《五言千家诗》,严格地说它们是由不同时代、不同作者选编而成的。《七言千家诗》何时成书、选编者为何人至今是一个难以解开的谜。但是基本可以确定它最迟成书于明初,在明代朝野已经非常盛行。由于“千家诗”的影响,明末清初的一位醉心启蒙教育的选编者王相不仅为《七言千家诗》作注,还按照前者的编排方法编注唐代五言诗为《新镌五言千家诗》(绝句39首,律诗45首)。

王相,字晋升,江西临川人,热心于启蒙教育,编有《女四书》,注过《三字经》、《百家姓》、《增订广日记故事》等。尽管《七言千家诗》体现了宗尚宋诗的倾向,《五言千家诗》却是唐诗选本,但是后人还是将两书合刊,总称《千家诗》。合刊本《千家诗》为四卷本,共有诗人122家226首,其中唐代65家,宋53家,明2家,年代不可考无名氏2家;杜甫25首,李白8首,遂成为清代最流行的本子,原来的《七言千家诗》逐渐地退出历史舞台。

《千家诗》的盛行与其内容与选编方式有关。无论是七言诗部分还是五言诗部分,都有一个明确的读者群体预设或者说市场定位,那就是服务于初学者。在一个重视诗歌的国度里,它撷取篇幅短小、易于记诵的五、七言近体诗;所选诗人不拘大家名家,既有一流诗人、帝王将相,也有无名氏作者打油诗;题材多样,山水景物、赠友送别、思乡怀人、吊古伤今、咏物题画、侍宴应制,较为广泛地反映了唐宋时代的社会现实;尤其是按诗体分类,以四季节令为序,体现了农耕社会四季生活(士人生活为主)的方方面面,部头不大,似一部微型的古代文人生活百科全书。因而它不仅适合童蒙学习诗歌,而且便于阅读者短时间内了解社会生活,为今后踏入广阔的生活提供一个认识基础与思想准备。这或许是它超越时代诗歌风尚而盛行的一个原因。

在明清时期,《千家诗》渗透人们的生活,成为日常生活、娱乐的一部分。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一《进香客莽看金刚经,出狱僧巧完法会分》写众人好奇何以一本经书值50石米,僧辨悟以经书是白侍郎手迹众人不识为借口拒绝出示,旁边有位叫黄撮空的私塾先生说:“师父出言太欺人!甚么白侍郎黑侍郎,便道我们不认得?那个白侍郎,名字叫得白乐天,《千家诗》上多有他的诗,怎欺负我不晓得?我们今日难得同船过湖,也是个缘分,便大家请出来看看古迹。”由此可见,《千家诗》在普及文化知识方面的巨大作用。

而在饮酒宴会时,人们甚至采用其中的诗句作酒令。明无名氏撰《笑海千金》载:

昔一县尹与县丞爱钱,主簿极清。一日同饮酒,至半酣,县尹遂设一酒令:要《千家诗》一句,下用俗语二句,其意须相属。尹首道:“旋斫生柴带叶烧,热灶一把,冷灶一把。”丞接道:“杖藜扶我过桥东,左也靠着你,右也靠着你。”主簿托意嘲道:“梅雪争春未肯降,原告一两三,被告一两三。”

宴会时文人常取其中诗句作酒令,这就是形形色色的“千家诗”酒令,清代成为时尚。据清代佚名《新刻时尚华筵趣乐谈笑酒令》记载,有“《千家诗》贯《西厢》曲令”、“《千家诗》贯《千字文》令”、“古人名贯《千家诗》令”、“小春贯《千家诗》令”(卷二),“《千家诗》贯曲牌、古诗令”(卷三),“骨牌名破《千家诗》句令”、“官名破《千家诗》句令”(卷一)等。

时至今日,《千家诗》依然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本书以上海锦章书局石印本《绘图千家诗注释》为底本,足本注释,疑难词句以及典故给以解释说明。点评部分考证写作时间,概述诗歌主旨。凡文字有明显错误的,直接改动,如“十里莺啼绿映红”;文字异同和《千家诗》作者署名有误的,均参校诗人别集、总集、选集,如《韩昌黎诗系年集释》、《全唐诗》、《宋诗纪事》等进行校勘,注明异同文字并直接改正署名。凡是题目《千家诗》与别集、总集及今存诗歌最早出处不一致的,一般不予更改,只在注释中说明。个别情况直接改动题目,在注释中说明《千家诗》题目。在校对文字、注释及作品辨伪、系年上,尽可能汲取今人研究成果,以期最大程度地减少错误。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张立敏

2015年3月于翠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