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 一去二三里

小学古诗词字源诗境讲析 作者:万献初,黄雪晴,刘会龙


1. èrsān

〔宋〕邵雍

èrsān[1]

yāncūnjiā[2]

tíngtáiliùzuò[3]

jiǔshízhīhuā

(麻韵 -a)

注释

[1]去:从这到那。里:长度单位,一里相当于今500米。

[2]烟村:炊烟缭绕的村子。

[3]亭台:供游人观赏、休息之类的亭子。

今译

从这里一下子走出去好几里地,(看见了)住着几户人家的炊烟袅袅的小村庄,(还看见了)一些亭台,以及许多美丽的野花。

字源图像

去:甲骨文作(前7.9.3)、(甲3073)、(甲764)、(京津4634)。古时穴居,这个字就像一个人离开所居洞穴(居室)的样子。所以“去”就是离去,引申为过去。

家:甲骨文作(甲207)、(甲2307)、(佚953),金文作(商代晚期·家戈爵)、(商代晚期·家戈父庚卣)、(西周早期·枚家作父戊卣)。一座房子,里面养着一头猪(而且多半是头公猪),意味着古人(父系氏族初期)有了家畜而定居下来了,也就是有了“家”。

亭:《说文》:“亭,民所安定也。亭有楼,从高省,丁声。”金文作(战国·陈纯釜),古驿道上歇息用的高高亭子。是个形声字,形符为“高”的省略,声符是“丁”。

台:简化前作“臺”。《说文》:“臺,观,四方而高者。从至,从之,从高省。与室屋同意。”“臺”是人们歇脚的四方高地,上加遮顶的建筑就是“亭台”。甲骨文臺字或作(花502),正像一个脚丫子止于一座房前的样子。

花:本作“”或“華”。《说文》:“華,榮也。从艸,从。”“,艸木華也。”金文作(西周早期·命簋)、(西周中期·不栺方鼎)、(西周晚期·大克鼎)、(西周晚期·华季益盨)。高鸿缙《中国字例》:“按字原象形,甲文用为祭名。秦人或加艸为意符,遂有華字。及后華借用为光华意,秦汉人乃另造荂,荂见《方言》。六朝人又另造花字。日久而華字为借意所专,荂字少用,花字遂独行。”是说“”本象满树花朵之形,草木都有花,加艹成“華(华)”。后来“華”多表示华彩,又造形声字“荂”,六朝人造更简单的形声字“花”。“—華—荂—花”是同一字,最后“花”通用了。

诗境

阳光和煦的春日,我在村外的小溪边贪看着这花红柳绿的春色。也许是那春色太美,也许是那日光太柔和,我竟一时起了兴致,又沿着溪边走出了二三里。远处炊烟袅袅,一个小村落静静地卧在小溪的那头。村子不大,大概只有四五户人家。他们正忙着做晚饭呢。溪水仍然不停歇地向前流淌着,溪边的青草地上,有着六七座亭子,大概是给行路的人歇脚的吧。一群小孩儿正围着亭子嬉戏玩耍呢。突然,其中的一个小姑娘被亭子旁边满满的一树花儿吸引了,忘记了其他的小伙伴们,独自一人站在树下,踮起脚尖,用她小小的手指,点着树上的花儿,数着:“八枝,九枝,十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