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 画

小学古诗词字源诗境讲析 作者:万献初,黄雪晴,刘会龙


2. huà

(唐)王维

yuǎnkànshānyǒu[4]

jìntīnɡshuǐshēnɡ[5]

chūnhuāháizài[6]

rénláiniǎojīnɡ[7]

(庚韵 –ɐŋ)

注释

[4]色:颜色,也有景色的意思。

[5]无:没有。

[6]去:过去了。

[7]惊:吃惊,害怕。

今译

从远处都看得清群山的颜色,到近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在,人走近了鸟儿却不害怕。

字源图像

画:简化前作“畫”。金文作(西周早期·小臣宅簋)、(西周中期·吴方彝盖)。《说文》:“畫,界也。象田四界。聿,所以畫之。,古文畫省。,亦古文畫。”是说“畫”的构形本义是手拿笔(聿)画出田地的界线。后来引申为绘图等意思。

山东沂南汉代画像砖中的击“磬”形象

听:简化前作“聽”。《说文》:“聽,聆也。从耳、㥁,声。”段玉裁注:“耳、㥁者,耳有所得也。”甲骨文作(乙5161)、(甲3536)、(乙3396),金文作(西周早期·大保簋)、(春秋晚期·洹子孟姜壶)。可见“聽”原本从耳从口,“口”表示发声,“耳”表示闻声,是个会意字。现在简化成“听”就看不出耳朵了。

声:简化前作“聲”。《说文》:“聲,音也。从耳,殸声。殸,籀文磬。”徐锴《系传》:“八音之中,惟石之声为精诣,入于耳也深……故于文耳殸为聲。”是说磬的声音最好听,所以“声”字原本是以“磬”作声符的。甲骨文作(乙4502)、(后1.7.10)、(粹1225)。“殸”是木架吊着石块,手拿锤子敲击,或加石为“磬”。“殸、耳”为“聲”,是以耳闻殸(磬)声的会意字,简化字“声”就只剩下架子吊着的磬啦。

惊:简化前作“驚”。《说文》:“驚,马骇也。从马,敬声。”原本是指马受到惊吓,后来引申为一切惊吓。简化成“惊”,形符由“马”换成了“心”,声符由“敬”换成了“京”。

诗境

这里的山水是奇特的吧!那山,远远看去,时而苍翠清丽,时而险峻挺拔,时而寒凉肃穆。那水,奔流欢畅,靠近听赏,却静然无声。帘外春光已逝,画中花儿正浓。是谁说“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世上纵有万种花儿百媚千娇,不如这里的花儿遗世独立。看那花枝上,静静地停着几只鸟儿。任时光斗转星移,任世事风云变幻,它们永远都这样安静地看着,看着人来人往的繁华,看着潮起潮落的苍凉。变幻莫测,却又亘古永恒,这就是画中的世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