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李凭箜篌引

李贺诗选译(修订版) 作者:冯浩菲,徐传武 译注


李凭箜篌引[1]

这首诗是作者听了乐工李凭弹奏箜篌,有所感慨而作的。诗中极写李凭演奏的美妙,竟致云凝不流,神女感动,物候为之变易,鱼龙为之起舞。全诗构思奇特,想象丰富,语言富有创造性。成语“石破天惊”,就出自这首诗中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但诗中只写乐工技艺的感天动地,毫不涉及一般人的反应,实系暗示佳音妙曲,尘世知希,曲折地透露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伤。

吴丝蜀桐张高秋[2],空白凝云颓不流[3]

江娥啼竹素女愁[4],李凭中国弹箜篌[5]

昆山玉碎凤凰叫[6],芙蓉泣露香兰笑[7]

十二门前融冷光[8],二十三丝动紫皇[9]

女娲炼石补天处[10],石破天惊逗秋雨[11]

梦入神山教神妪[12],老鱼跳波瘦蛟舞[13]

吴质不眠倚桂树[14],露脚斜飞湿寒兔[15]

【翻译】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名贵的箜篌,

乐音激越,使天上的云彩不再流走。

湘娥素女感动得泪洒青竹,满怀哀愁,

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里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就像昆山玉碎,凤凰鸣叫,

时而使莲花哭泣缀露,时而使香兰开放欢笑。

这声音融和了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

二十三条丝弦打动了至上的天帝。

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

激破了五彩石,逗落了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神山教女仙弹奏,

老鱼兴奋得随波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

月中吴刚听得忘了睡眠,依靠着桂树,

露珠斜飞,也打湿了在一旁静听的玉兔。


注释

[1]李凭:当时的著名乐工,善于弹奏箜篌(kōng hóu空侯)。箜篌:古代弹拨乐器,有似于竖琴。引:乐曲体裁之一。

[2]吴丝蜀桐:代指箜篌。当时制作箜篌一类乐器所用的丝弦,以吴地(今江苏和浙江一带)所产的蚕丝为佳;所用的木材,以蜀地(今四川省)所产的桐木为上。这里也有表示箜篌质地名贵的寓意。张:指弹奏。

[3]空白:天空。白,一本作“山”。颓:凝重低垂的样子。

[4]江娥:一作“湘娥”。指帝舜的二妃娥皇和女英。相传舜南巡而死,她们痛哭时洒泪于竹上,就成了斑竹。见《博物志》。素女:黄帝时善于弹瑟的女子。见《史记·封禅书》。

[5]中国:即国中,指当时的京都长安。古时候称都城为国。

[6]昆山:即昆仑山,是出玉的地方。这句以玉碎和凤叫分别比拟箜篌声的清脆与悠扬。

[7]芙蓉:莲花。这句是说,箜篌声时而悲愤,能使莲花哭泣;时而欢快,能让香兰发笑。笑:指开花。

[8]十二门:古长安城一面三门,四面十二门。

[9]二十三丝:指箜篌的二十三条弦。紫皇:指天帝。

[10]“女娲”句:神话传说,共工氏怒触不周山,天顶倾陷,女娲氏炼五色石,补住了缺陷处。见《淮南子·览冥训》。

[11]逗秋雨:逗落秋雨。逗,引。

[12]妪(yù玉):老年妇人。《搜神记》载,晋怀帝永嘉年间,兖州(在今山东省)出现了一位仙女,号成夫人,善弹箜篌,诗中或许暗用此事。这句是说,听李凭弹箜篌入了迷,幻觉中仿佛在仙境听他教仙女演奏。

[13]“老鱼”句:《列子·汤问》载:“瓠巴鼓瑟而鸟舞鱼跃。”这里暗用此典。

[14]吴质:即神话传说中在月宫砍桂树的吴刚。相传吴刚字质。

[15]露脚:露珠。寒兔:指月宫玉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